黃國斌
【摘要】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載體,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參考。盲校初中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治》是在統編教材的基礎上,參考統編教材的框架,遵循《盲校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6年版)》的要求,按照盲生學習情況與教師教學的實際,對不適合盲生學習的內容進行編改而成。本文主要分析了盲校初中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特色,為盲校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盲校;道德與法治;教材特色
問題提出:
盲校初中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在統編教材的基礎上,按照盲生學習情況與教師教學的實際,對不適合盲生學習的內容進行編改,從2017年開始,歷時三年,本人有幸參與了部分編改、審讀、試教等工作,熟知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做深入的研究以便總結出本教材的特色。
教材作為教學的參考、教學活動的基礎,如果教師能夠熟知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特色,對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策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引導學生高效地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順利完成教學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意義十分巨大的。因此,研究“盲校初中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教材特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以統編教材為基礎,強調育人目標
盲校初中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基礎是統編教材,在統編教材的框架結構上,對不適合盲生的內容進行編改和完善。盲校與普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價值都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和法治觀念培養,教材的核心、根本任務等都是相同的,強調育人目標也是一致的。教材思想性強,科學合理,銜接自然,有利于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有效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是立德樹人的好載體。
(一)教材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盲校與普校《道德與法治》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十八大”“十九大”的理論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新教材與時俱進,時代氣息濃厚。初一教材的核心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初二教材的核心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初三教材的核心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這是教材的主要特點。
(二)教材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典范
盲校與普校《道德與法治》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有理想、有道德、守法規、學會做人、融入社會,目的是培養品德兼備,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人才,教材可謂立德樹人的典范。初一強調個人應該達到的目標,個人的素養。初二強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社會責任感;初三強調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教材很好地引導了學生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讓學生的情感以及精神世界得到更好的豐富,提升了學生的道德品質。
(三)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全新重點和亮點
盲校與普校《道德與法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引領,以道德教育和法治觀念培養為核心。突出生命教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法治教育。法治知識的普及貫穿于整個教材,培養學生法治觀念,樹立依法維權意識,建立學生內心法律底線,防止其不知法而犯法,不斷融入法治的中國。這跟以往的《思想品德》有較大的區別,是教材的全新重點和亮點。
(四)教材層次分明,銜接自然,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初一教材重點突出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內容,講述了社會生活、社會責任和國家利益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認識社會,形成社會責任感,培養國家利益至上勇于擔當的思想,使學生形成“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觀。
初二教材上冊承接初一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內容,進一步完善個人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冊教材則重點突出憲法、法律的權利義務、政治權利、國家機構與法治精神,講述了憲法知識、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等內容,培養公民意識、國家意識與法治精神,初步形成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的思想和法治思想,達到立德樹人教育任務,使學生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價值觀。
初三教材重點突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內容,講述了富強與創新、民主與法治、文明與家園、和諧與夢想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懂得改革創新使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使學生認識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文明是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的目標,使學生追求和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的理想信念,努力實現中國夢、做自信的中國人,使學生形成“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的核心價值觀。
二、具有盲校特色,優化育人價值
盲校初中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以統編教材為基礎,保留了統編教材的框架結構,秉承了統編教材的特色。同時,盲校教材又根據社會發展和盲校的實際,結合盲生的學習和生活,對不適合盲生學習的內容進行編改和完善,符合盲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智能水平和學習特點,具有鮮明的盲特色。
第一,淡化“視覺”“直覺”內容,重視“聽覺”內容
人類有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味覺五類感覺,再加上一種俗稱“直覺”的第六感,接觸世界事物的方式可謂多樣化,但是視覺對盲生幾乎起不了作用,直覺起的作用也不大!教材在編改時,將動態“看”的內容換成常態或靜態現象的內容或刪除,更接近學生實際。
把動態“看”的內容換成現象的內容或刪除,接近盲生實際。如“我們放眼全國,看到……。把目光投向……看看人類共同的家園”改為“我們心系國家,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把視角投向廣闊的世界,了解人類同建的家園”;把“參觀”改為“聽介紹”;把“在展覽館參觀”改為“查找資料”等。
第一,教材以大字版為主。
由統編教材的B5本改為A4本,以黑白大字為主,線條粗色彩濃,這有利于低視生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