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宋愛晶 段小平
(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國家體育總局體能與訓練適應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 廣東廣州 510663)
廣東體育堅持創新發展,積極轉變競技體育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努力提升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在第31屆里約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26金18銀26銅,總計70枚獎牌,位列金牌榜第三位。廣東省運動員共獲得3.5枚金牌、2枚銀牌、3.5枚銅牌,位居全國省市獎牌榜第二名。該文通過對廣東運動員參加里約奧運會獲得獎牌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探討廣東省競技體育項目特點和發展對策,進而推動廣東體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指示要求,建設體育強國目標,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數據分析法。
如表1所示,從第31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獲得獎牌項目統計來看,金牌主要分布在廣東省重點大項、優勢項目、潛力優勢項目上[1]。
表1 第31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獲得金牌項目統計表
優勢項目方面,跳水1.5金和1銀,乒乓球0.5金,羽毛球0.5金,帆板1銀,蹦床1銅,如表2所示。在中國代表團跳水項目的10枚獎牌中,廣東獲得獎牌數占我國跳水獎牌數的25.0%,占比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
重點大項方面,田徑1金,射擊1銅,賽艇0.5銅,如表2所示。中國代表團田徑隊中廣東籍運動員人數占各省市之首,劉虹奪得女子20km競走金牌;但游泳項目方面廣東運動員未取得獎牌及前八名名次。
表2 第31屆里約奧運會廣東獲得前八名分項統計表
潛優勢項目方面,高爾夫球獲得1銅。廣東運動員馮珊珊為中國奪得首枚女子高爾夫球獎牌,創造了中國代表團在該項目上的奧運會參賽歷史記錄,如表3所示。
表3 第31屆奧運會廣東運動員獎牌情況表
廣東跳水在里約奧運會獲得獎牌與倫敦奧運會相比基本保持穩定,陳艾森憑借穩定發揮奪得了男子10m跳臺單人和雙人項目金牌,技術全面、穩定。謝思埸在男子3m跳板項目上穩扎穩打,近幾年屢次獲得大賽冠軍,競爭實力突出。
廣東乒乓球,劉詩雯在里約奧運會女子團體賽程中擔任第一單打。2019年世乒賽劉詩雯捧得冠軍獎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技術愈加成熟,心理素質越發強大。樊振東在男子單打項目上表現不俗,占據一定優勢,但技戰術變化還需加強,以應對困難球時形成更高的抗壓能力。
廣東羽毛球,傅海峰與張楠(北京)奪得里約奧運會男雙冠軍,但傅海峰在2017年全運會后退役。新生代小將不斷崛起,2020年3月,世界羽聯公布的單項世界排名中陳清晨(廣東)與賈一凡(湖南)排名女雙第一。
廣東田徑,2019年劉虹復出,一舉奪得了田徑世錦賽女子20km競走金牌。值得思考的是,廣東雖然在短跑、競走項目上取得了不俗成績,但在其他技術型項目上的競爭力卻遠遠不足,如110m跨欄,就技術要求而言,110m跨欄的技術要求要高于100m跑[2],廣東田徑應發揮自身靈巧的優勢,在技術型項目上尋求更多發展空間。
廣東游泳,劉湘成為新一代突出代表人物,主攻50m自由泳和仰泳這種短距離項目,是女子50m仰泳世界紀錄保持者。需要正視的是,與人才全面的浙江隊相比,廣東仍存在較大差距,尚需在蝶泳、蛙泳和中長距離尋找突破口,總結與借鑒浙江經驗將會對推動廣東游泳整體實力提升具有重要啟示作用[3]。
廣東劃船有待取得實質性進展,應進一步提高對備戰體系的重視,加大對劃船項目的扶持和投入,從青少年運動員科學選材抓起,精細謀劃項目發展布局,引進復合型訓練團隊,探索項目制勝規律[4],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中國高爾夫球隊首批備戰東京奧運會的運動員名單中,馮珊珊、林希妤、石昱婷、張維維、李昊桐、梁文沖等均來自廣東隊,其中,梁文沖和馮珊珊還分別擔任男、女隊隊長。從備戰名單人數看,廣東相較于其他省市略占優勢。女子項目方面,馮珊珊具備爭奪獎牌的實力;男子項目方面,李昊桐較國內其他球員實力略勝一籌,但尚未達到奧運奪牌實力[5]。
廣東跆拳道小將張夢宇上升勢頭較快,2017年嶄露頭角,同年在世錦賽女子67kg級比賽中躋身四強,獲得2019年世界跆拳道團體世界杯女子團體冠軍等。張夢宇目前在國家隊備戰奧運,訓練狀態較好,各項表現較為穩定。我國跆拳道項目近幾年整體表現較好,并逐步從潛優勢項目向優勢項目靠攏[6]。除此之外,射箭、摔跤等項目同樣被列入廣東潛優勢項目范疇,目前尚無突出成績,需要考慮進一步優化潛優勢小項布局。
隨著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和奧運會項目的不斷變化,廣東競技體育項目的發展和壯大面臨著諸多挑戰。新興項目要抓起,傳統優勢項目更要繼續抓牢和鞏固,要以可持續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利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手段推動優勢項目實現穩步發展。此外,還需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科學訓練理念,培養教練員科學訓練意識,提升科學訓練實效,促進優勢項目不斷發展和壯大。
廣東除田徑的競走項目具有奪金實力外,其他重點大項尚不具備奪金實力。廣東要實現體育強省戰略目標,不但要繼續發展鞏固優勢項目,更要在重點大項上下足功夫。無論是田徑、游泳還是劃船,對體能素質都有極高要求,體能是技戰術能力的重要根基,是各項競技運動競爭的重要籌碼,更是決賽場的入場券,良好的體能素質能為運動員沖金奪牌提供重要保障。因此,要在重點大項上取得突破,需強化體能專項訓練[7],嚴把體能關。
競技體育發展需遵循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隨著廣東傳統優勢項目越發飽和,發展潛優勢項目,將潛優勢項目向優勢項目轉化成為關鍵的突破口,對逐步實現廣東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有利于保持廣東省競技體育優勢,有利于不斷擴展優勢項目群,有利于廣東競技體育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要從優化潛優勢小項布局考慮,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強化奧運項目布局與備戰工作,形成層次分明、運轉有效、科學管理的工作體系[8],制定系統的、針對性的科學訓練方案,突出重點,力爭拓寬沖金奪牌項目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