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淺析施拉姆傳播思想的內涵、特點及貢獻

2021-08-30 17:47:44李艷松陳帆
今傳媒 2021年8期
關鍵詞:特點內涵

李艷松 陳帆

摘 要:施拉姆開創的傳播學科蘊含著施拉姆豐富的傳播思想,施拉姆的傳播思想對傳播研究領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多維動態、生態循環的網絡體系是施拉姆傳播思想的特點,也是其最突出的理論貢獻之一。在此體系的引領下,施拉姆關注的理論型傳播理論和應用型傳播理論相互交織、共同發展繁榮,形成了一幅完整的動態知識圖景。

關鍵詞:施拉姆;傳播思想;內涵;特點;貢獻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1)08-0144-08

威爾伯·施拉姆在傳播學研究領域的地位無人能及,他被尊為“傳播學之父”。施拉姆最主要的功績在于綜合整編了美國傳播研究領域,使之成為了一門學科;施拉姆開創了美國傳播學科,對美國傳播學科的發展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施拉姆的傳播思想對于美國和世界的傳播研究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施拉姆的傳播思想對于發展中國家的傳播研究有著導航員的效用,起著指導性的方向作用。

一、施拉姆傳播思想的內涵

施拉姆的傳播思想蘊藏于他的傳播理論中,理論型傳播理論和應用型傳播理論構成了施拉姆傳播思想的內涵。施拉姆的傳播思想主要表現在傳播學科思想、傳播媒介思想、社會發展思想、國際傳播思想和人類傳播思想等方面。

(一)理論型傳播理論

1.傳播學科思想內涵

施拉姆的傳播思想起始于他的傳播學科思想。施拉姆的傳播學科意識的萌芽、傳播學科的規劃、傳播學教育的構建以及傳播學科的發展方向等,都能體現出施拉姆的傳播學科思想。施拉姆的傳播學科思想包括學科意識思想和學科教育思想。

施拉姆的傳播學科意識思想在他傳播思想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施拉姆開始實踐他的思想,并把他的思想落實于實踐之前,他提前構架了各個環節、各個步驟以及可能出現的結果,并制定出相應的幾套方案。施拉姆從構建學科體系、確定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框架、規劃學科邊界和研究方向這幾個方面來構造傳播學科。

傳播知識是傳播學科的基石。施拉姆在其腦海中形成了宏大的傳播學科意識思想之后,必然需要把它呈現出來,并完美成功地落地實施。傳播的教育思想就是施拉姆的學科意識思想的載體、具體體現、操作執行力。施拉姆對傳播知識進行生產、再生產并使之延續存在下去,在此基礎上構建傳播學科體系是他一生的追求。確立傳播學專業理論知識、建構傳播機構、培養傳播研究人員,傳播學研究才能進行知識的再生產、傳播學科體系才能真正地建立,傳播學才能真正的延續發展。

2.傳播學科體系建造

《大眾傳播學》的問世標志著施拉姆學科意識思想的瓜熟蒂落,施拉姆需要在現實世界中構建他的傳播學科大廈,他從著書立說、建立傳播機構、培養學員和設置課程體系、開拓研究新領域等方面,在現實社會中建造傳播學科、推進傳播學學科化工作。

(1)著書立說。施拉姆一生共寫有30余部傳播學論著,總計約500萬字。這些著作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理論性的研究,如《大眾傳播學》《報刊四種理論》《大眾傳播的責任》《人類傳播史》《傳播學概論》《傳播學手冊》《人類傳播科學:傳播研究的新方向與新發現》《作為行為科學的人類傳播學:杰克·海爾蓋德和他的委員會》《美國傳播學研究的先驅:個人回憶》等;另一類是應用性的研究,如《大眾傳播媒介與國家發展》《媒介與沖擊》《大膽的實踐》《傳媒·教育·現代化——教育傳播的理論與實踐》《教育電視——未來的10 年》《人們看教育電視》《通信衛星在教育與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育電視的質量》《從電視中學習:研究結論》等。

(2)建立傳播機構。除勤奮筆耕、著書立說外,施拉姆還積極建立傳播機構。他先后在伊利諾伊和斯坦福創建了傳播研究所,同時苦心孤詣地培養了一批傳播學研究生。1934年施拉姆建立了愛荷華民意調查中心;1947年,施拉姆在伊利諾伊大學創辦了第一個傳播學研究所,并開設了碩士和博士學位教育課程;1950年,世界上第一個傳播學博士學位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通過,施拉姆成為該校傳播系主任;1956年,施拉姆又創辦了斯坦福大學傳播學研究所;1973年施拉姆創立了夏威夷傳播研究所,并出任該所所長,為使美國的傳播學研究處于執牛耳地位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年代,施拉姆在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過程中,積極地推進發展中國家傳播機構的建立,并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學校教育體系。

(3)培養傳播研究者。施拉姆預見到傳播學研究隨著社會的進步將得到迅速發展。因此,培養從事傳播事業和傳播學研究的人才應與傳播學科的建立同步。因此,施拉姆培養了大批研究生,這些人都成為了當代美國著名的傳播學學者[1]。早在衣阿華大學任教時(1943年),施拉姆作為新聞學院的院長,就開始開設大眾傳播博士課程。1949年,伊利諾伊傳播研究所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傳播學博士項目,招收研究生。1951年,該研究所開始授予傳播學博士學位,此后每年都會為傳播學培養5~6名博士。由于研究所的特殊地位與建制,研究所的博士們可以跨學科選擇其它系科的課程,施拉姆履踐著社會科學多學科一體化的人才培養計劃[2]。1955年,施拉姆擔任斯坦福傳播研究所所長,真正實現了以傳播效果為核心的博士生培養計劃。他在斯坦福任職期間,為傳播學科培養了大批杰出的學者,并且為傳播學在美國各大學生根發芽做出了巨大貢獻。施拉姆培養的這些博士們,很快就形成了一張同門網絡,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美國傳播學的發展[2]。在夏威夷東西方傳播研究所,施拉姆資助大量發展中國家的學生來此學習。這些學生回國之后,積極地進行傳播研究,在本國開設傳播課程,建構傳播學院。

(4)開拓傳播研究新領域。施拉姆積極地開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合作交流,并開拓應用型傳播研究,例如,媒介教育、社會發展、國際傳播等課題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施拉姆除了把自己的傳播藍圖實施并發展壯大之外,在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交流和合作中,他還對發展中國家的傳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價值指向。施拉姆是影響中國傳播學發展的第一位外國學者。施拉姆除了關注中國的傳播之外,在20世紀60年代先后為韓國、印度、印尼、以色列等國政府獻策,并得到各國政府的支持和贊揚。

(二)應用型傳播理論

美國傳播研究領域在20世紀50年代末展開了一場影響傳播學生死的辯論。以貝雷爾森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傳播學科正在枯萎,與親手打造傳播學科的施拉姆與之據理力爭。爭辯是無用的,只有用事實說話。施拉姆開始積極開拓傳播學研究的新方向,應用型傳播研究在此內外交困下產生了。傳播媒介應用方向、社會發展應用方向、國際傳播方向都是施拉姆一手開鑿出的應用型傳播研究方向。三種應用型傳播研究在時間上相互交錯、在研究項目上相互交纏,共同發展繁榮傳播學科理論。

1.傳播媒介思想

縱觀施拉姆的著作,其媒介思想主要表現在媒介娛樂、媒介輿論、媒介廣告與公共關系、媒介權利、媒介效果、媒介延伸、媒介效果、媒介新概念的構建、媒介教育等方面。施拉姆挖掘出的教育媒介應用方向是其傳播思想中的精華部分,在當時,美國國內學者們都不曾深入地研究此課題。在教育媒介理論方面,施拉姆提出了原創性的青少年使用電視的理論:幻想導向和現實導向理論。這一理論對當今青少年如何看待電視、電視對青少年的影響、電視內容如何積極正面地引導青少年、電視對青少年的教育作用等方面都蘊含著非常重要的啟發作用。

2.社會發展思想

施拉姆關于大眾媒介對于社會發展應用方向的思想是其對有關發展趨勢和發展模式的理解,其所建構的三種發展模型也值得我們關注。施拉姆采用多維動態、生態循環的體系來闡釋他對大眾媒介與社會發展的研究。

第一,施拉姆對于發展趨勢的理解是所有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在《傳播與改變——過去的十年和未來》一書中,施拉姆反思發展理論和策略。他認為,所有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一種過程,通過社會發展來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能力,主要是通過解決問題來獲得。我們能夠借用、輸入和采用國外的科學和特定的技術,但是,發展的最終創造性必須從內容當中產生,這是唯一的答案。本質上,發展不是技術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問題,而是新意識的發展、人類觀念的進步、人類精神的上升、人類信心的提升。我們必須認識到國家的發展并不僅僅影響國家本身,實際上它還影響所有的國家[3]。

第二,施拉姆認為新發展模式是要求人類和社會的聯動。在研究新興國家在進行社會發展的案例過程中,施拉姆認為,新的發展模式要求人類和社會的聯動,如同經濟和資源一樣。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與其它事物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事物就如同一個點,與其它事物一起聯接成一張立體、動態的網絡。發展中國家在進行社會發展的時候,也需要發展中國家的人們與社會進行或多或少的聯系,并發揮或大或小的作用,才能形成良性互動的社會發展網絡,整個國家的發展才能順利進行[3]。

3.國際傳播思想

施拉姆通過構建對話-培訓-研究模式來思考國際傳播相關問題,試圖打造一種良性循環的生態國際傳播體系,來解決國際傳播之間的難題,來緩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傳播不平衡等問題。

(三)人類傳播思想——綜合理論與應用傳播思想

施拉姆用人類傳播思想把理論型傳播理論和應用型傳播理論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知識圖景,從哲學的角度來探討傳播與人類社會活動的關系。施拉姆從哲學高度研究了人類傳播方面的問題,試圖把傳播學科串成一幅以傳播學科為中心,統攝各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并擁有用傳播學科一統社會各學科的宏大愿景。

二、施拉姆傳播思想的特點

(一)人為主導

人類社會中,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人發起并主導的。傳播是人類活動的基礎。是人,使得社會活動變得有意義,推動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對于傳播最簡單的需要就是維持日常的生活關系,人們在傳播過程中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發揮著巨大的意義[4]。在傳播過程中,人發揮著主觀能動性,使傳播變得有意義。施拉姆在理解傳播的概念時,說到:首先,需要明確的就是傳播是人們所做的事情。在傳播過程中,是人在處理信息、賦予信息意義、分享信息。整個傳播過程都是由人在主導,離開了人的參與,傳播活動也就變得沒有任何價值、任何意義了。

深受施拉姆影響的我國著名學者戴元光先生認為,施拉姆的理論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從人的主動性出發豐富了大眾傳播的某些理論[5]。例如,施拉姆的大眾傳播模式,從人的角度,挖掘出人們內心需要交流表達的欲望,在傳播模式中加入反饋這一過程,使得在傳播過程中受眾不再是冰冷冷的、被動的接受者角色,而是鮮活的、有思想的、可以自由表達的接受者和傳遞者這兩種角色。反饋的加入,也使得傳播過程變得靈動起來,人的主觀性的發揮讓傳播過程變成了良性的循環系統,更加有利于傳播的順暢。例如,施拉姆的媒介教育研究,從人的需要,即青少年使用大眾媒介的需要角度出發,深刻地探討了青少年觀看電視的心理,提出了幻想導向與現實導向的電視使用需求,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啟發。人群結成社會,集合成國家。施拉姆的社會發展傳播研究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探討媒介的作用,人們如何使用媒介來提高國民收入、來發展經濟、來促進社會的發展。施拉姆的國際傳播研究從第三世界與第一世界在傳播過程中出現的交流不暢等問題出發,提出了對作為社會和國家主體的人員的培訓,尤其是新聞工作人員的訓練,來緩和國際交流傳播中出現的各種矛盾。不用說,施拉姆的人類傳播研究更是從哲學的角度討論了傳播與人類社會的各種問題。

(二)傳播無限

從事物的發展規律角度來說,人類社會處于不斷進步發展中,人類的傳播活動也是與人類社會同步進行,不斷進步發展的。從宏觀角度來說,人類社會的無限性,決定了人類傳播活動的無限性。

施拉姆認為人類從出生的時刻就開始了傳播,我們進行傳播就如同我們呼吸一樣的自然和隨意。人類沒有傳播思想,這是很難想象的[6]。人類傳播是一個社會過程,從信息的創造到理解的每個步驟都是人類傳播中最普遍的過程。傳播既無始亦無終,傳播重視發生的前后順序,取決于我們從哪里進入傳播過程[6]。傳播活動也是有階段性的,不同階段傳播活動的需求不同,在達到這一階段需求后的傳播活動就會自發地進入下個階段。除非人為地終止或結束。而這種結束也只是這一傳播過程的結束,不是指在這一傳播過程中受到影響的人或相應的事物的結束。從這一角度來說,現實中這一傳播過程結束了,但實際上,與這一傳播過程有聯系的人或事物又在無形中進行著傳播。傳播活動根據不同的需要可以分成不同目的的傳播活動,而不同目的的傳播活動可能會相互有聯系,交錯影響。人們進行著傳播活動,傳播活動呈現出人們的思想動態。傳播就是這樣生生不息的發展著。

(三)生態循環

生態循環是施拉姆傳播思想的一大特點。施拉姆在《青少年生活中的電視》一書中說道,在所有文化變化中都存在大量的循環。特定的需求引發新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發展反過來又鼓勵新需要的產生[7]。施拉姆還提到原因和結果,對于迎合印刷時代人們的需要,新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更快、更廣、更靈活地交流[7]。在青少年使用電視理論的提出過程中,施拉姆認為現實領域和幻想領域之間是具有循環性的。大眾媒介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有能力使兩種領域同時存在。現實的建議可能來源于幻想,現實的物質又開啟幻想的進程[7]。正是由于傳播過程中各方的循環反復互動,才能形成共生共榮的關系,才能構建良性的生態循環的傳播網絡。

施拉姆運用生態循環還解釋了他的許多傳播理論。例如,信息運用在傳播過程中,傳播過程又能創造信息;大眾傳播模式中的反饋;需求與變化;媒介教育研究中任務導向、媒介導向和價值導向的循環反復;社會發展傳播研究中的大眾媒介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之間的聯動關系;大眾媒介與發展中國家的文化價值重建與反饋的關系;國際傳播研究中,信息交流反饋溝通問題;在人類傳播研究中,傳播與社會、傳播與社會制度和社會控制的關系等,施拉姆都是從循環的角度進行闡述的。在傳播過程的雙方或是多方都是通過一定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的,一事物影響另一事物,相互影響、交錯聯動。重要的是,聯動反饋之后傳播過程會自發地修正、完善。這才是傳播過程中生態循環的實質。

(四)多維動態網絡

理論型傳播研究和應用型傳播研究是施拉姆一生專注的重要的傳播研究方向。而他的人類傳播研究又試圖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張立體的知識網絡。在思想上,施拉姆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在施拉姆的傳播研究各個時期,人類傳播研究都發揮著領航員的作用。在孕育傳播學科意識思想時,施拉姆研究《現代社會的傳播》;在傳播研究中期,施拉姆探索《人類傳播科學》;后來,施拉姆關注《基本人類傳播》;最后,施拉姆描述了《人類傳播的故事》。可以說,施拉姆用人類傳播把它的理論與應用很好地整合在了一起。

施拉姆的理論型傳播和應用型傳播又是相互影響、層層遞進的關系。在研究初期,施拉姆著書立說,規整傳播的理論框架。隨后在社會環境和學術環境變化的影響下,施拉姆需要把理論用于實踐,開拓出媒介教育、社會發展和國際傳播等應用型研究方向。施拉姆的應用型傳播研究都是以他的理論型傳播研究為基礎的,同時,應用型傳播研究又帶來豐富的理論成果,雙方是交相輝映、共生共榮的生態循環關系。

圖1 施拉姆多維動態網絡傳播體系圖譜

如圖1所示,從傳播學科意識的萌芽直到傳播學科大廈的落地執行,施拉姆宏大的傳播學思想從云端到陸地,從思想到現實,立體的矗立在我們面前。施拉姆的傳播學體系中,思想上的理論型傳播和應用型傳播由人類傳播研究牽引著,聯動動態地互相影響著;現實中的傳播學機構的建立、傳播學研究者的培養等又為傳播思想研究提供著堅實的基石。思想上和實際執行上缺一不可,互為補充。至此,施拉姆多維的、動態的、網絡的傳播學體系就此豐滿。

(五)政經學一體

施拉姆傳播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許多學者的影響。有些學者的思想甚至顛覆了施拉姆的認知,致使他與他的文學導師決裂,改投社會科學的懷抱[8]。而有些學者的思想則重塑了施拉姆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2],如李普曼、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等。正是這批當時美國一流的學者為美國主流意識形態和政府出謀劃策的思想形塑了施拉姆的認知。施拉姆在與他們一起工作、學習、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政治、經濟、學術三位一體。

從宏觀角度來說,任何事物都是處于一個復雜的網絡中,都與網絡之中的其它事物緊密聯動著。我們需要找到聯動關系的平衡點,就能達到關系的均衡狀態。施拉姆努力地尋找著這樣的平衡點。他認為,學術離不開政治,學術需要為政治出謀劃策,政治為學術提供支持;學術離不開經濟,學術為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建議與計策,經濟為學術提供財政支撐。正是由于在這種想法的指導下,在施拉姆一生的傳播研究中,他幾乎不缺經費,他與政府關系較好,他能得到一些政府項目,并能獲得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例如,他的應用型傳播研究多數都是在政府部門和與之合作的國家的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展開的。而同時,正是由于政府的全力支持,財政寬松,應用型傳播研究才能順利地展開,并能得出一些理論性的學術研究,反過來,又指導著應用型的研究。這就是一張生態循環的動態網絡。

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施拉姆的政治、經濟、學術三位一體的認知使他在傳播研究后期遭到發展中國家學者的批評。但是,從關系均衡角度來說,是施拉姆找到了傳播學科與政治、經濟關系的平衡點,是他建立了美國的傳播學科,發展并繁榮了它。

三、施拉姆傳播思想的貢獻

施拉姆在美國傳播學研究領域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被譽為“傳播學之父”。由他構建的傳播學科引領著美國傳播學研究領域的方向,甚至影響著世界各國的傳播學研究。

(一)創立傳播學科

傳播對社會如此重要,就如施拉姆所說,“社會傳播的結構映射了社會的結構和發展”[9]。施拉姆對傳播學所做的最大貢獻,就是他開創了新的學科——傳播學。他把早期由眾多社會學家對傳播領域的研究一片片匯集起來,繪制成一幅完整的傳播學科地圖,豐富和拓展了傳播研究領域。創立傳播學科、耕耘傳播學科是施拉姆最具持久和普遍意義的貢獻。

施拉姆多部著作的問世伴隨著他創立傳播學科的過程。豐富的著作體現著施拉姆的傳播思想,傳播思想又規劃著傳播學科建設的進程。除了著作的出版,施拉姆建立各種傳播研究機構,培養學者,為傳播學科的建立添磚加瓦。在施拉姆的精心構建和培養下,到1960年左右,美國形成了以他為學術領袖的施拉姆學派。該學派以施拉姆為中心,圍繞著施拉姆設定的傳播研究方向進行研究;該學派的興起和繁榮實際上也標志美國傳播學的興起和繁榮。如果說,以帕克為首的芝加哥學派關注傳播的本體論、媒介社會生態、社會效果等傳播研究,以霍夫蘭為首的耶魯學派專注于傳播問題的一個側面即如何進行有效地傳播,以拉斯維爾為主導的哥倫比亞學派確立了傳播學的理論框架,施拉姆學派則以對傳播現象進行總體而系統的考察而著稱于世。它不僅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傳播學流派,而且對傳播學全球范圍的興起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傳播學界,施拉姆學派就如同希臘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而施拉姆則是眾神之王宙斯。

施拉姆學派是由許多優秀的學者組成的,其中大多數都是施拉姆的學生、追隨者或是受過施拉姆影響的人。麥庫姆斯和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麥庫姆斯(M.McCombs)和肖(D.L.Shaw)分別于斯坦福大學和威斯康辛大學獲得傳播學博士學位,后在北卡羅來納大學新聞學院成為同事。他們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通過現實而具體的實驗研究使議題設置假設具備了可檢驗的形式,并對之進行了經驗主義的理論思考。這兩人的最初成果先后發表在美國輿論研究協會(1971年)和《輿論季刊》(1972年)上,它是“第一篇以經驗為根據的關于議題安排的報告”[10],在大眾傳播研究者、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麥庫姆斯曾在由施拉姆所創辦的斯坦福大學傳播學博士研討班學習,在那里,傳播媒介的效果是研究的重點,而科恩的《媒介與外交政策》是指定的讀物[11]。受過施拉姆教導的學者人數眾多,除了上述兩位學者之外,還有丹尼爾森、查菲、朱謙、余也魯等,羅杰斯也是施拉姆忠實的追隨者。正是由于施拉姆的著作、施拉姆的學生、施拉姆建立的傳播機構,才使得施拉姆所創立的傳播學科大廈發展和繁榮了起來。

(二)理論貢獻

施拉姆在創立傳播學科方面無人質疑,但國內外大多數學者認為施拉姆的理論貢獻較少。在理論方面,戴元光和胡翼青等人認為,施拉姆從人的角度豐富了大眾傳播模式,推動了“使用與滿足”理論的發展,在媒介控制和傳播體制方面有一定的貢獻,構建了發展傳播的研究框架,建立了第一代發展傳播范式。

但是,梳理施拉姆的眾多著作,我們可以看出,施拉姆的理論貢獻遠不止這些。除了戴元光和胡翼青認可的施拉姆的理論貢獻之外,施拉姆在媒介教育、社會發展傳播、國際傳播和人類傳播方面都有一定的理論貢獻。

多維動態、生態循環網絡體系是施拉姆思想的核心,施拉姆的傳播理論也是在這一核心思想的指導下研究得出的。而施拉姆的這一核心思想也極為重要,不止是在傳播思想方面的影響,而且在社會學方面,多維動態、生態循環網絡體系方面也能發揮極大的作用。

首先,關于媒介教育方面。施拉姆對媒介教育方面的最主要的理論貢獻在于挖掘出了青少年使用電視的理論:幻想導向和現實導向,劃分了大眾媒介的內容:幻想型內容和現實型內容;并推動了“使用與滿足”理論在大眾媒介,尤其是電視媒介中的研究;用生態循環方法構建了媒介選擇理論:任務、媒介、價值三位一體;從實踐中得出了電視給青少年帶來的效果等研究理論。

施拉姆關于幻想導向和現實導向的青少年使用電視的理論、電視對青少年帶來的效果等研究對當今的青少年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了解青少年使用電視時的心理狀態都有很大的重要啟發,對于提高青少年的認知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而在這一方面,國內外學者都很少涉及。

其次,關于社會發展傳播方面。施拉姆也采用了多維動態、生態循環的體系來闡釋他對于大眾媒介于社會發展的研究。施拉姆所理解的所有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社會新的發展模式要求人類和社會的聯動,這樣的理論都是在他的多維動態、生態循環的思想指導下得出的。除了大多數學者都認可的施拉姆所構建的第一代社會發展的研究范式和發展傳播的研究框架之外,施拉姆還構建了發展模型(西方發展模型、亞洲發展模型和人類模型);根據發展中國家的實際經驗提出了四條發展途徑等理論研究。施拉姆構建的發展模型和提出的發展路徑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具有顯著作用和實際意義的。

再次,關于國際傳播方面。出于在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交流溝通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信息不對稱、傳播不平衡等問題,施拉姆試圖調和在國際傳播過程中的信息秩序,用對話-培訓-研究模式,打造一種良性循環的生態國際傳播體系。基于施拉姆的循環生態理解,他認為對話、培訓和研究也是互為一體的,三者是需要共同發展、共生共榮的。只有這樣,才能緩和國際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能使國際傳播得到有效的溝通。

最后,關于人類傳播方面。施拉姆從哲學高度研究了人類傳播方面的問題,試圖把傳播學科串成一幅由傳播學科為中心的,統攝各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在人類傳播研究中能充分體現施拉姆的多維動態、生態循環系統。施拉姆構建了人類傳播模型,這為傳播設定了一種基本的范式;他注重人類社會與傳播,認為觀念在城市形成,了解城市、學校、社區與傳播的關系等;他研究傳播在社會中的作用,理解傳播就是維持人們日常的生活關系;他認可群體在傳播鏈中的重要作用;他用生態循環理念來解釋人類傳播過程;他預測了傳播的未來、人工智能等問題。可以說,施拉姆是從人類學、社會學和哲學角度來研究人類社會與傳播的問題,從宏觀的、大境界的方面來探索人類傳播過程,這些研究成果不止對傳播學科、對社會學科、哲學都有一定的影響。

施拉姆的理論貢獻非常豐富,涉及面之廣、鉆研度之深令人十分敬佩。施拉姆傳播研究的理論和實際運用對當今我們的傳播研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和重要影響。

(三)輻射全世界

施拉姆親手打造的傳播學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以美國為中心,輻射全球。施拉姆不僅影響了美國的傳播學研究方向,也影響著世界各國的傳播學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傳播學研究迅速從美國擴散到許多國家,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這一方面得益于施拉姆積極地尋求政府的項目,開展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合作交流,在這種國際間的溝通交流狀態中,施拉姆所開創的傳播學科也在積極地與發展中國家進行著無形的交流。例如,幫助美屬薩摩亞島建構教育體系,幫助印度尼西亞推進電視教育,幫助印度、泰國、韓國等進行教育項目的推進,幫助孟加拉國進行傳播方面的培訓等。正是通過這些實際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傳播方面的研究,施拉姆才能得出具有指導性建議的傳播理論。也正是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項目的推進,施拉姆的傳播思想和理論在國際交流傳播過程中發散出去,并形成一定的氣候,在全球彌漫開來。

另一方面,施拉姆傳播思想也通過其著作、通過其培養的學生影響著全世界的傳播研究方向。施拉姆的著作豐富、學生眾多,并且他的學生都成為了各國傳播學科的帶頭人,例如,丹尼爾森、查菲等成為美國傳播研究的領軍人物;朱謙、余也魯等人成為中國傳播學研究的帶頭人。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余也魯等人的組織下,施拉姆訪問中國,中國的傳播學研究才開始全面開展起來。施拉姆的學員眾多,并且成績斐然,繼而形成了施拉姆學派,正是這一學派發揮的作用,又擴大了施拉姆的影響力。施拉姆學派中各國學者眾多,他們回國后積極開展傳播學科的研究,以施拉姆的傳播學科體系作為藍本,傳播學研究在全世界普及開來。

施拉姆的傳播思想通過他的著作、學生和實踐項目向全世界散發著光芒。施拉姆在進行傳播理論研究之時,畢生為開拓傳播學而奮斗,他堅持從世界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拓展延伸傳播學科,如媒介教育、社會發展傳播、國際傳播等,為社會傳播和社會的發展盡一份心力。最重要的是,施拉姆從哲學、人類學角度總體地梳理了他的理論型傳播思想和應用型傳播思想,把他的傳播思想編織成了立體的、多維動態、生態循環的知識學科體系網絡。

總之,施拉姆作為美國傳播學科的開創者,對美國和全世界的傳播研究有著引領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全世界各國的傳播學科的發展方向。但是,施拉姆所開創的傳播學科由于傳播領域研究的歷史問題,以及施拉姆本人所處關系的影響等方面,施拉姆所主導的傳播學科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

四、施拉姆傳播思想的局限

施拉姆的職業生涯、傳播學的起源,以及在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擴散,都離不開全球冷戰史的大背景。而他所建立的中立的傳播學科本身也是二戰后興起的現代化理論的體現[12]。在各種社會、政治、經濟關系復雜交錯的影響下,施拉姆所創建的傳播學科大廈多多少少有著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政治背景下,從關系均衡角度來說,施拉姆找到了政治、經濟和學術三者之間的關系平衡點,由上至下的,由政治護航、經濟保駕的一種傳播學科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是最現實、也是最容易實現的。對于施拉姆來說,他自己十分認可這種模式,畢生都在這種模式的指導下進行著傳播學科的研究和開拓。

施拉姆選擇了由上至下的傳播學科發展模式,就需要承擔起這種政治經濟學術一體帶來的難以很好解決的問題。任何一段關系都是變動發展的,找到各因素的平衡點很重要。任何關系達到均衡狀態的平衡點也不只是一種,全看你如何選擇。曾經,批判傳播學派和媒介環境傳播學派試圖由下至上的進行傳播研究,這種研究方向應該來說是多元的、全方位的。但是,由下至上的一個問題就是經濟和政治得不到足夠的支撐,隨著時間周期的加長,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

參考文獻:

[1]戴元光,邵培仁,龔煒.傳播學原理與應用[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12.

[2]胡冀青.傳播學科的奠定1922-1949[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198-200+261.

[3]Wilbur Schramm ,Danniel Lerner edited, Communication and Change,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Honolulu,1976,foreword+45.

[4]Wilbur Schramm edited ,The science of human communication,Basic books,Inc.,Publishers,New York,London,1963:14-15.

[5]戴元光,沈薈,胡翼青.影響傳播學發展的西方學人(2)[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

53.

[6] D.Lawrence Kincaid,Wilbur Schramm,Fundamental Human Communication,East-West Center,East-West communication institute,Honolulu,Hawaii,1975:3+99-102.

[7] Wilbur Schrmm,Jack Lyle,Edwin B.Parker,Television in the lives of our childre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62+64.

[8]伍靜.中美傳播學早期的建制史與反思[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70.

[9]“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in Lucian W.Pye(ed.),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34.

[10](美)W·施拉姆等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譯.報刊的四種理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277.

[11]殷曉蓉.戰后美國傳播學的理論發展——經驗主義和批判學派的視域及其比較[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141-142.

[12]劉海龍.施拉姆與中國傳播研究:文化冷戰與現代化共識[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0(6):92-

128.

[責任編輯:艾涓]

收稿日期:2020-11-20

作者簡介:李艷松,女,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經貿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傳播學研究;陳帆(通訊作者),男,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經貿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傳播學、市場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特點內涵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略述《歲月生香》的壺中內涵
內涵漫畫
愛你(2017年13期)2017-06-10 08:38:02
互聯網時代小米的成本管理特點
高中生道德價值觀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高壓輸配電線路工程施工技術控制之我見
中低壓配網桿塔防撞措施淺析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8:00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6: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99精品在线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精品91在线| 亚洲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国产特级毛片|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福利在线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色成人亚洲| 在线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内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激情|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亚洲小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美女国产在线|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理论精品|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999国产精品|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www.国产福利|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欧美日韩91| 日本午夜三级|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