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俠
語文學科不像自然學科那樣嚴密,它始終離不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皶x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讀”是學生學習語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認認真真地讀,本身就是一種扎扎實實地學習語言文字、積累語言素材的好方法。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靠讀;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純熟度,也靠讀。有些文章,它的妙處、弦外之音與韻外之致不容易分析,教師講解也難以講透,學生只能反復地、有感情地誦讀吟詠,才能有所意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鑒賞水平,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只有多讀書,讀透書,寫作文時才能才思敏捷,呼之即出。
一、學會閱讀,不斷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學生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閱讀課文,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從自己熟悉的語文場景、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崇拜的英雄人物入手認真閱讀,從中積累優美的、恰如其分的語句,學習作者惟妙惟肖、個性突出的人物刻畫方式,學習作者巧妙的段落設置、運用得當的修辭手法。要讓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反復閱讀、吟誦、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嘗試自主解答,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積極培養學生隨手記錄的習慣,讓學生將那些優美的語句、難忘的名言警句、催人奮進的人生格言,以及自己感興趣的語句和段落摘錄下來,為自己的寫作積累素材,并將其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
二、教師進行范讀,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喜歡讀書,學會讀書,自覺讀書,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用聲情并茂、陰陽頓挫的語調,豐富的肢體語言為學生進行范讀,范讀一定要讀出韻味,讀出情感,讀出文章的美,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閱讀的積極性。教師范讀時,學生要認真靜心地聽,去感受文章的寓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準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引導學生邊聽邊思考,聽思結合,培養學生的聽思協調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加重文章中重點句子、精彩段落的閱讀語調,加快文章高潮部分的閱讀語速,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要用充滿激情的范讀感染、熏陶學生,使學生與作品融為一體,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更加準確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三、學會朗讀,營造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朗讀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項基本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朗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句式,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從中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由此可見,抓好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語文早讀時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認真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可以增加學生對語文詞匯的理解,可以鞏固學生所學語言知識。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文章設計的精妙。還要讓學生注意詞語的聲調,尤其是多音字的聲調,學生朗讀時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糾正,讓學生在不斷地、反復地朗讀中積累詞匯,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朗讀過程中,課文中五彩繽紛的美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波瀾起伏的情感能夠打動學生的心,高深優美的意境使學生陶醉其中。
四、互動閱讀,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睂W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積極為學生搭建閱讀的平臺,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農村學校圖書較少,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充分利用班級閱讀資源,采取伙伴交流閱讀的方式,進行交換閱讀。要求學生用心、用情去閱讀,帶著感情和問題去閱讀。鼓勵同伴之間交流讀后感,交流精彩段落、名言警句,使學生的閱讀資源最大化。教師要定期舉辦故事會、演講比賽、詞語接龍等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多背誦優秀課文,摘錄佳句名句、優美片段,并要求學生將積累的素材大膽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以此強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在閱讀中想象,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激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馳騁在書籍的海洋里,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一些經典的游記散文,往往獨具語言風格,如朱自清的雋永、孫犁的清新、劉白羽的豪放、冰心的婉麗等。學生閱讀此類游記散文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準確把握它的語言風格,讓學生跟隨作者的描述一起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觀賞雄偉的三山五岳,傾聽潺潺的溪水聲,想象鳥兒歡快的鳴叫聲,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了。
人物傳記的故事性和真實性比較強,大都充滿了正能量,優秀的傳記作品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理想的樹立有著積極的作用??梢哉f,讀一部好的人物傳記,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閱讀名人傳記,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歷史、文學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志氣,培養學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克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學生可閱讀的人物傳記作品很多,教師要從學生的閱讀特點出發,為他們推薦優秀的傳記作品。初中學生可以閱讀的經典人物傳記作品有《巨人三傳》《居里夫人傳》《沈從文的湘西世界——從文自傳》《渴望生活——梵高傳》等。
古詩詞的數量很多,寫法各異,有揭露政治黑暗和民生疾苦的、有表現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描寫自然山水的、有寫社會風俗的、有寫人生感悟的……古詩文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凝練、生動的語言,夸張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從中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把握古詩詞的節奏,讀出詩詞的韻味,讀出作者蕩氣回腸的激情。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觀察身邊的花草樹木,了解它們的生長規律,感受四季交替的變化,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興趣、有激情地去閱讀,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出發,用心去體會,去欣賞,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馳騁在書籍的海洋里,融入作者的情感中,盡情地去學習、探索,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升華,在閱讀中提高。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豐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