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瑞鵬 陳韜 丁俊
中國高職院校種類較多,高職教育經驗并不豐富,這導致高職教育差異明顯。基于知識融合背景,建立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任教教師以及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價,同時建立相應的反饋系統,便于學生通過反饋系統來提出意見和建議,深化教育事業改革。本文基于知識融合背景探究高職教育如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型人才來提出一些見解,希望能為相關認識提供借鑒。
一、建立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意義
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針對高職教育教學質量進行明確的評價,確保評價結果具有權威性,保障評價公平公正。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結果通常與教師的任職、年終考核以及崗位提升等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考核標準是由學生以及學校推選的,高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能夠通過這一體系來進行反饋。通過反饋結果,教師能夠對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及時進行改正。據評價結果,高職院校可以對一些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評分較差的教師進行懲罰,如取消其年終獎以及年終評優等,以此來激發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教師對學生負責程度的評價,從學生角度來展示教師的教學態度,以此來約束教師的教學行為,鼓勵其進行更高標準的教學行為。由此可見教學評價體系的權威性。
二、建立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原則
(一)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公正性
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該確保其獨立性。高職院校可以設置專項人員進行評價,避免在評價過程中夾雜私人情感因素,做到絕對的公正、公開,以此來保障每位學生以及教師的合法權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工作人員的選擇,首先要確定其人品,同時要對其形象、事跡進行公開展現。要選擇原則性強、教學經驗豐富、管理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人員對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操作,確保教學評價過程不會出現因夾雜個人感情等因素的不正當行為。同時,教學質量評價也應該體現在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對不同教師教學環節進行抽樣評價,對教學現場進行隨機聽課、課堂打分等,以此來杜絕教師有預謀的對教學質量評價進行干預,有效杜絕教師要求學生對其進行整體好評等現象,確保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公正性。
(二)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科學性
對高職教育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要注重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相關主體很難對教學質量進行數據化評價,所以采用定量評價非常必要。通過多方面的考核和監督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為評價結果的公開公正提供依據。
(三)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動態性
基于知識融合背景,為了更加明確地突出高職教育培養技術型人才的特點,高職教育教學過程要對教學課程質量進行一定的標準化。同時要使教學課程多樣化,在原有的教學目標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新。要根據不同的社會需要對教師進行專項社會技能訓練。同時,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方案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專業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培養不同的人才類型。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綜合素質來進行分層教學,制定符合高職教育階段性目的的考核標準。通過一系列改革,爭取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型人才,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做貢獻。
三、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優化策略
(一)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的模式
知識融合背景下,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采用院系結合的方式。學院負責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進行主觀指導,并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制定后續教學發展目標。同時,教學組相關領導要成立教學考核小組,面向各層次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抽樣分析,并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求任課教師在授課之前對任課周期及授課計劃做出明確的布置,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該課程的學習進度及目標,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學習以及復習,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授課完畢之后,學生可以通過郵箱以及在線答疑等方式來對教學疑問提出見解,由任課教師解答,通過交流來解決學科性問題。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課程進行網絡上傳等工作,使學生能夠定向回看。提供一些關于本課程的網絡教學視頻或專業網站,便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學習課程。另外,對于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以及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落實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
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是根據學校及學生的綜合考量來進行的。考核評價小組一定要將學生的意見反饋給教師。同時,為避免在評價過程中出現不公正的人為因素,應該保障信息反饋隱私,以此來保障學生的正當權益。高職教育教學平臺要制定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方案,使師生關系更為友善,增進師生間的溝通,減少授課教師因不熟悉學生阻礙教學過程的順利推進。另外,教學評價體系組織者應對院系教學過程進行創新管理,創新教學質量評價模式。
(二)開設專精課程
為培養社會所需的技術型人才,高職院校應該開展專精課程,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足夠的技術型人才,為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專精課程的開設是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改革以及教學建設發展的必然產物,專精課程的開設是一個長期的教育嘗試過程,需要高職院校領導以及工作人員著眼未來,制定長遠目標。通過對國家需要人才技術培養的明確定向,促進教學內容隨時代發展不斷更新,及時改善教學方法,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型人才。
在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職教育質量也講究可持續性發展,可持續性發展對高職院校來說尤為重要。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舉步維艱,由于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人才欠缺,不同學科及不同層次的科研性人員的缺失,導致高職院校展開專精課程的難度較大。高職院校應積極引進較強的師資力量以及科技性技術創新人才,以此來確保專精課程的有效開設及長遠發展。在知識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充分認識到開設專精課程的重要性,該課程的開設不僅能夠提高高職教育質量,還能夠從根本上改善目前高職教育在中國教育體系中的落后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知識融合背景下的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優化,要跟隨教育的改革及發展不斷深化。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基于教學質量,只有明確教學質量的硬性標準,通過對教師人才培養質量的抽查,以及高職教育課程過程中的教學監督、教學評價與教學問題整改等綜合教學措施,來實現對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改革。高職院校教育人員要以教學質量為核心,以人為本,實現為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的根本目的;堅持以教學質量為主,明確指出在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工作中的重點問題;建立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以及體系,以此來確保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建設的有效性,實現人才培養的根本目的以及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9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大智移云物”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標準與“智能財稅”技能等級標準的融合研究(編號:2019JSJG448);蘇州市職業大學教學改革課題“基于教學能力大賽的高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編號:SZDJG-20014);蘇州市職業大學教學改革課題“建立校內外多方參與的多維度教學質量評價制度研究與實踐”(編號:SZDJG-14010);2019年首批蘇州市高等職業教育教改研究重點課題“新技術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診斷與改進研究”(編號:SGJGA0108)。
參考文獻:
[1]尹婷婷,尹連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質量評價體系探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20):16-17.
[2]周會利,劉仁釗.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工程測量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4):132-133.
[3]劉晶晶.基于協同理論的高職教育產教融合機制及優化策略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4]劉溪,楊國富,毛穎,等.高職院校知識產權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初探[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6):79-83.
[5]曾智良,高玉鴻.基于實踐化知識融合的課程改革研究[J].裝備制造技術,2019(2):220-223.
(作者單位 蘇州市職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