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峰
2018年9月,李永義擔任東莞市萬江第二中學校長,他大膽改革,銳意創新,以品牌學校申報、培育和創建為主要抓手,讓這所發展中學校的校園面貌與辦學質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煥發新活力,學校于2020年9月被評為東莞市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這所學校在短時間內為何能從發展中學校的群體中突圍而出,實現跨越式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與思考,本刊記者走進萬江二中對李永義進行了訪談。
李永義,東莞市萬江第二中學校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國家數學奧林匹克一級教練,廣東省家庭教育講師團導師,東莞市班主任工作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韓山師范學院兼職教授。先后獲得“全國百名初中班主任之星”“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名班主任”“東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東莞市初中數學學科帶頭人”“萬江街道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
應勢而謀的破局:重構學生成長的關鍵基因
《廣東教育》:李校長,您是怎么理解激勵教育的,請您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談談激勵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
李永義: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學校管理者,就要通過學校辦學理念的提煉、學校文化的積淀、管理制度的制定、校園文化的建設、課程的設計、活動的開展等來激發師生產生自我教育、自我生長的能力,從而實現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促進學生的成長,再通過學生的成長推動教師的成長,師生的共同成長則促進學校的和諧快速發展。
在學校管理中,學生成長是繞不開的一個永恒命題。學生成長會面臨很多問題,學校管理者一定要善于激發學生去發現問題背后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辨,鼓勵學生溯源、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把每一個問題當成研究的課題,把每一個困難當成學習的機會,把每一個危機當成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在自我思考、反思中成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廣東教育》:作為一個善于激勵學生的校長,您是怎樣推動激勵教育的?
李永義:激勵教育不僅是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助基礎,同時對于學生的人格成長和潛力激發都是一種重要手段。我主要從文化激勵、榜樣激勵、評價激勵、活動激勵、協同激勵、目標激勵、危機激勵、情感激勵八個層次來推動激勵教育。激勵文化就是在學校或班級內部創造一個重視人、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的良好文化環境,利用文化意識進行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啟發、引導學生潛在的能力和智慧,使學校和班級活力的源泉永不枯竭。在課程設計和德育活動中,我們注重學生參與感、儀式感和獲得感的培養。通過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激勵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通過私人訂制和針對性輔導,激勵學生自信陽光個性發展;通過讓學生不斷獲得沉甸甸的收獲,激勵學生卓越發展。近三年,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有2名學生獲得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獲得省級榮譽10項,其中黃子揚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學生”,林思思獲得廣東省“我為祖國點贊”主題演講比賽東莞市第一名、廣東省一等獎;獲得市級榮譽187項,其中,參加經典誦讀比賽獲得東莞市特等獎,參加田徑比賽獲得東莞市總分第四名。
因勢而動的姿態:激發教師發展的主要動力
《廣東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所在。您是如何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
李永義:每個人身上都存在激勵的火花,都可以被激勵,都應該被激勵,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激勵,但是關鍵要找到每個人身上激勵的火花。對一所發展中學校而言,教師的發展往往決定著學校發展的速度和高度。這兩年多,我邀請近100位教育教學專家對學校發展進行診斷并對教師進行培訓,通過他們的專業引領激勵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此外,學校創造條件為教師們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通過同伴分享、同伴互助和教師工作坊的形式激勵教師們不斷成長。近三年,學校培養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人,廣東省名班主任1人,廣東省優質課比賽一等獎1人,廣東省家庭教育指導師13人,東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人,東莞市學科帶頭人2人,東莞市教學能手7人。
同時,我堅持用自己的發展激勵帶動教師的發展,用行動做最好的引領。作為校長,我會主動與全校教師分享自己的工作規劃和學習計劃,讓教師們看到一個積極、進取、勤勉的校長。我還擔任一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每周6節課,沒有因為公務或會議耽誤一節課,讓教師們看到敬業、樂業的校長;我主動承擔公開課,甚至用同一個課題連續三節給不同班級開設公開課,讓教師們看到一個愿意與他們一起成長的校長。每個學期,我都會跟教師、家長及不同層次的學生召開10次以上教育教學專題講座,分享自己的成長體會,讓大家看到一個校長的心路歷程。
《廣東教育》:作為校長能夠身體力行地引領教師,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
李永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教育具有示范、激勵、導向、調整、自律和矯正等多種功能。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與空洞的說教不同,榜樣的力量在于行動,行動比語言更能說服人,給師生的激勵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校長的專業引領能讓教師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發展的力量,最終達到情感共鳴、價值認同和共同成長。
我主持了省市級課題7個,涉及學校管理、學科教學、學校德育工作體系、財經素養教育等,主編和參編教育教學著作7本,近5年發表學校管理類文章3篇、德育及班主任工作類文章5篇、中學數學教學類文章3篇,開展各種專題講座60余場,在“發展中學校的品牌建設”“學生激勵”“主題班會的開展”“初中幾何圖形教學”等專題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經驗。
順勢而為的境界:破解學校崛起的核心密碼
《廣東教育》:您擔任萬江二中校長后提出了怎樣的辦學理念,具體如何實踐?
李永義:到了這所學校后我發現學生缺乏自信,教師也缺乏自信。因此我從學校的現實需求出發,提出了“每一個學生都是萬江二中的形象大使”的辦學理念。這個辦學理念有兩層含義:一是體現學校辦學的責任感,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學校的代言人,每個人都很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快樂成長,提升教師的教育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幸福感;二是體現學生成長的使命感和自豪感,進了二中就是形象大使,激發學生們自信自覺地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具體來說,一是用文化和思想引領學校發展,重點打造具有明顯品牌標識的校園文化,讓校園的風格與品牌的風格融為一體,讓辦學理念深入人心,也讓師生有了更加舒適、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二是活動育人,讓學生享受活動的參與感、儀式感和獲得感,在活動體驗中成長和升華,留下終身印記;三是創造平臺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讓教師享受專業的尊嚴和職業的幸福;四是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共同監督和促進學校發展;五是通過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和特色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卓越發展;六是打造品質課堂,實施“一科一品,一班一品,一人一品”,讓每個老師、每個學生都成為學校的品牌。
《廣東教育》:在校園里,我發現這樣一句話:“一人讀萬江二中,全家萬江二中人!”這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
李永義:這個提法是我倡導的,其實是協同激勵教育,鼓勵家長積極參加家長學校學習、積極參與學校管理,不斷提升自己,并監督和促進學校發展。想要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三方聯動,只有大家都參與其中,才有教育的可行性和延續性。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復印件”,好家長才能帶出好孩子,有好的家長課程才有好家長。但是家長需要專業的指引,我們通過理解、喚醒、提升三個途徑,以系統的家長課程培訓家長,讓家長成為孩子的“影子老師”;通過家長督學和家長志愿者活動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合伙人”。
《廣東教育》:在東莞市推進品牌學校培育的教育發展戰略背景下,萬江二中邁出了堅實的發展步伐,取得了哪些辦學成效?
李永義:這是品牌學校培育和激勵教育實施的必然結果,憑借優異的辦學成績,學校近三年被評為東莞市第三批品牌學校培育對象、東莞市中學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優秀單位、未來學校實驗基地、中國財經素養教育主題活動研究課題學校、傳統文化基地校、廣東省財經素養教育實踐研究課題學校、廣東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廣東省科創和STEM教育教改實驗學校、廣東省健身氣功推廣學校、東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東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東莞市創客教育學校。多家媒體對我校品牌學校建設和辦學成績進行專題報道。廣東、云南、西藏、浙江等地的校長和教師紛紛與我校共同探討“發展中學校的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