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青娥
摘 要:作文,是教師考查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有助于鍛煉學生知識積累和應用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初中語文教師優化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是為了強化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完善學生的學習框架。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帶領學生賞析情感,為學生指明了寫作的學習道路。學生在寫作中產生了學習的興趣,深化了對情感的剖析,扎實了應用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 語文作文 寫作能力 優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24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優化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希望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探索中,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促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生在寫作應用中會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知道怎樣尋找寫作的素材,豐富寫作的內容,優化作文的結構,提升自身寫作水平。
一、從現實生活出發——喚起學生寫作熱情
生活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緩解學生的寫作壓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好生活對學生寫作的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生活材料,讓學生發現生活與語文之間的聯系,懂得在生活中搜集材料。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對生活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作文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生活熏陶下,會感受到語言的魅力,知道怎樣開啟作文寫作之路。由此,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喚起學生寫作熱情。
筆者在組織學生進行“最難忘的一件事”寫作時,先是為學生講述了令自己難忘的事情,以此來喚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接著,筆者讓學生與其他學生展開交流,想一想自己難忘的事情是什么,討論應該怎樣完整地將其敘述下來。學生經過討論后認為記錄人生中難忘的事情,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等。學生知道了怎樣在生活中尋找寫作切入點,怎樣完整敘述故事。
二、從情感賞析出發——加深學生寫作程度
部分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出現了缺乏真情實感的問題,難以寫出打動人心的作文。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情感賞析的訓練,讓學生知道怎樣借助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怎樣通過不同的場景來營造不同的氛圍,奠定作文的情感基調。
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筆者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作者創作的背景資料,使學生能夠結合文章背景來理解作者通過紫藤蘿開花的盛景引發的對生命的思考,讓學生在圖片對比中感受生命的偉大,知道遇到人生的磨難的時候,永遠都不要放棄希望。在學生理解文章情感的基礎上,筆者組織學生圍繞“生命”這一話題進行創作,奠定了作文的情感基調。
三、從參與實踐出發——鍛煉學生寫作能力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進行作文寫作也是如此,只有將積累的知識應用出來,才能夠真正掌握知識。教師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掌握寫作技能,知道怎樣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學生實踐之后,還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為學生指明方向。學生經過實踐練習,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寫作現狀。由此,教師可以從參與實踐出發,鍛煉學生寫作能力。
在學習《桃花源記》時,筆者為學生創設了翻譯課文、了解作者資料、感悟作者社會理想等實踐任務,并讓學生將實踐結果融合在一起,完成課文讀后感創作。
總之,本文從現實生活出發,喚起了學生寫作熱情;從情感賞析出發,加深了學生寫作程度;從參與實踐出發,鍛煉了學生寫作能力。學生在作文寫作中能夠從表達對生活的贊美,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擁有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要參與者。
參考文獻:
[1] 董希琳《初中寫作教學初探——生動傳神地描寫表情》,《新讀寫》2019年第S1期。
[2] 王艷《合作學習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討》,《新課程改革》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