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剛
摘 要:科教興國,教育為本。未來人才素質的高低、質量的好壞,依賴于教育的培養與塑造。經過近幾年的實踐,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用素質教育去代替應試教育已是大勢所趨,更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前進方向。特別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學科素質及綜合素質放在首位,尤其是作為一項特殊教學活動的數學教學,更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初中數學;素質教育;教學方法;非智力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53
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學的特點,在培養學生的素質方面發揮教育功能。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呢?
一、改進教學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其規律性,因此教學并不是無法可依的,但既然教就需要一個科學的方法。傳統的講授式、注入式方式,已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去探討、總結。數學學科的特點也決定了數學教學其實是鍛煉思維的教學。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啟發式的教學原則,同時堅持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而且特別在對知識的建立以及發展和聯系的過程中、在主要教學思想的提出和認識的過程中,在解題思路的形成及解題方法的發現過程中,要做到能夠善于誘發每一位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做到和教師一起進入良好的思維佳境,然后在主動領悟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所蘊含的豐富的數學思維方法,最終達到使學生能夠想上數學課,自己愛上數學課,平時盼望上數學課的目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著眼于思維活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思維活動的結果。當然,這種思維活動的展示應做到有所傾斜,要做到融進教師本人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過程之中,這其中其實就是教師本人的數學修養、教學藝術的體現。例如,在概念的教學中,應著重對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式的訓練。重點應在如何啟發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最終再概括出來。從要領的引入、概念的形成,到掌握、運用概念,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模糊到精確、從感性到理性、從單一到系統等很復雜的認知過程。單純將概念直接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看,效果不會明顯,能力也是不會提高的。
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滲透到各個學科。數學與科學素質是息息相關的。凡是受過良好數學教育的人,他們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所形成的科學素質,無論干什么工作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最經常、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數學教學活動進行進一步的灌輸和滲透;寓素質教育于數學教學之中,就是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并且采取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法貫穿在教學中。
在不斷強化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再是培養只會背誦數學概念、定理、公式、能解題的應試人才,而是要培養理想遠大、熱愛祖國、品德優良、體魄健壯、知識基礎扎實且有勞動技能等素質全面的跨世紀人才。而數學概念的準確性,數學思維的邏輯性,數學論證的簡捷性,數學解題的技巧性和數學計算的精確性,正是形成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科學素質的來源。這一點是其他教育根本所不能代替的,這就是數學教學的素質觀。只有這樣,才能把素質教育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在當前新的教育教學形勢下,每一位教師都要注重數學教學改革,著重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積極探討數學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強化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正常來說,能否提高教學質量,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互動活動是否成功,而且學生學習方法究竟是不是合理、科學、有效,將直接影響到學習效率和水平的高低。另外,教師不僅要講授知識和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會學”,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在培養學生技能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科學思維方法,使得學生在思想上達到“會學”的程度。人的心理發展有兩個層面:一是認識的發展,如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二是意向的發展,如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前者是人腦對客觀對象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綜合反映;后者則是由一系列的個體及社會要求引起的人腦對客觀事物追求傾向關系的反映,因此學習也有兩種,即認識的學習和情感的學習。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直接反映,是人的活動的最基本動力,也是個體積極性的源泉。因為需要達到一定程度后,成為動機就會直接產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教師可舉出實例,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數學學科在社會實踐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因為這種通過實例教育學生是新的需要與原有知識不能解決的沖突,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進行思維活動。這樣一來,便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氣質能力,開始積極的思維。這時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嘗試、探索、討論等自主學習活動,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大膽探索很快就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實踐證明,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就應該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凡是學生自己能總結歸納的知識,就讓他們自己去歸納,而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一起研討問題,要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思維方法,進一步培養和形成能力。
古人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事實上,同一個班的學生,同一教師的教學,教出的學生卻在能力和成績上有很大的差異。
可見,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生的能力和成績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學習好的學生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在努力鉆研改進教法的同時,還應努力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取得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制定學習計劃。第一,要求學生正確地評估自己,估計自己完成某些事情所需的時間;第二,要求學生要充分地了解自己大腦的興奮周期,掌握一天中何時適于分析、理解和記憶;第三,要依自己的實際制訂出學期學習計劃、月計劃和周計劃,應當做到天天有安排;第四,自己的計劃要有實施的措施,要有檢查,要求學生每天都要認真反思,決不能寬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