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把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培養目標。在此形勢下,其對廣大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新的標準與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創新能力,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創新能力;數形結合思想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55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的迅猛發展,企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在這個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形勢下,社會對于青少年數學的掌握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的教學目標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現代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中的主要方向。數學思想是數學學科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小學階段是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時期,是學生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數學作為一門重邏輯、重思維、重理解的基礎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得到了很多教師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地向學生講授數學理論知識,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試論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舉措與方法。
一、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一)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數學成績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它將邏輯內容抽象化、數字化。學生有創新能力,就會利用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去解決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利用數學思維去對數學中的空間物體有較好的形象認知,更好地處理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更理性、更周密,分析問題時更敏捷、更靈活,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1]。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突飛猛進,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二)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數學作為重邏輯的理科學科,想要學好它絕對不是靠死記硬背。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以后,就會更容易發現數學學科里的內在規律,就會有效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去分析所有同類型的題型,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運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分析問題更科學,處理問題有條理,行為處事更嚴謹客觀。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學生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其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和職業。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舉措與方法
(一)教師要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想更好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教學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能用多種方法多種思路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對于數學的知識點和各個單元的聯系有更清晰的認識,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模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滲透并應用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創新能力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要注重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深入研究數形結合思想,根據課程目標和教材內容,選擇合理的例子[2]。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引導,讓學生能利用已學的知識和已知的生活經驗弄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也多鼓勵學生使用數形結合解決數學難題,進而發現數學學科的內在規律,感受到數形結合的優勢。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我們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解題能力。比如,在教學“雞兔同籠”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出示繞口令,如“1只小雞2條腿,1只兔子4條腿;2只小雞4條腿,2只兔子8條腿;3只小雞6條腿,3只兔子12條腿”,以此來激發學生興趣,緩解學生緊張情緒,促使學生明確雞和兔的腿數。接著,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在黑板上用圓圈代表頭,用線段代表腿,讓學生觀察圖,比較雞和兔子的異同。通過數形結合,學生能夠找到雞兔背后的數學本質,即雞和兔都有一個頭,但雞有2條腿,兔有4條腿。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在演草紙上畫圖并觀察,引導學生發現,當頭數不變時,多一只兔子就多兩條腿,多了一只雞就減少兩條腿。然后,教師可以出示例題,如“菜市場里真熱鬧,雞兔同籠喔喔叫,數數頭兒有8個,數數腿兒26,可知雞兔各多少”,讓學生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畫出雞兔,得出結論。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不同的做法。比如,有的學生用八個圓表示雞的頭,在每個頭下畫兩條腿,等于16條,比已知條件給得26條少10條。所以在每個頭下面再添上2條腿,一直添到26條腿,得出結果是5只兔子3只雞。還有的學生用八個圓表示兔的頭,一共32條腿,多了6條腿,擦去3個2條腿,結果也是5只兔子3只雞。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同時添上或擦去兩條腿,以此來幫助學生避開思維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