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梅

摘要:目的:分析肺結核群體健康知識教育對肺結核預防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70例,對其進行肺結核相關知識的問卷調查,并對行肺結核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對比健康康教育前后對肺結核相關知識的掌握度。結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對肺結核相關知識的掌握度顯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結論:通過對肺結核群體進行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對肺結核的認識,從而提高對肺結核預防。
關鍵詞:肺結核;健康知識教育;預防
肺結核是因肺部感染了結核分歧桿菌從而引發慢性的,且帶有傳染性的疾病[1]。排菌者是重要傳染源。結核分歧桿菌菌感染后不一定會引發相關臨床癥狀,但當抵抗力下降或細胞介導發生變態反應增高時,才會引發疾病。若能及時就醫進行治療,大多患者可痊愈。隨著人口流動逐漸增大及亞健康人群增多,目前肺結核數量也逐漸增多,成為了較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2]。因此,對肺結核群體開展健康知識教育,有助于肺結核預防。本研究分析肺結核群體健康知識教育對肺結核預防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44±11)歲;患病時間4~57個月,平均患病時間(29±8)個月。所有患者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70例患者進行肺結核相關知識的問卷調查,之后再對70例患者進行肺結核相關的健康知識教育,具體措施:使用PPT、圖片、視頻等方式方法對患者展開較為直觀的肺結核健康知識教育,給患者肺結核的相關書面資料,方便患者日常查閱;對患者進行肺結核流行病理學知識、傳染源、傳播途徑、癥狀表現、治療方式等相關疾病知識內容講解;對患者進行一對一深入的健康知識教育,一一解答患者對肺結核疑問與疑惑;指導患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隨地吐痰,咳嗽和打噴嚏時注意遮擋,保持良好生活作息;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及飲食習慣,進行飲食搭配,并制定合適的運動計劃。
1.3 觀察指標
對比教育前后患者對肺結核的掌握度。采用我院自制肺結核相關知識的問卷調查表,共10個問題,每題1分,得分越高,則掌握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健康知識教育前對肺結核相關知識掌握度為5.7±1.4分,經過健康知識教育后對肺結核相關知識掌握度為9.4±1.8分,教育后相關知識掌握度顯著高于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肺結核又稱“肺癆”,病灶主要發生在肺組織、氣管、支氣管及胸腔。在我國,肺結核屬于乙類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數排在傳染疾病第二名。結核桿菌是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是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為人、牛、鳥、鼠等型。對人類有致病性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結核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可以由菌群中先天耐藥菌發展而形成,也可以由在人體中單獨使用一種抗結核藥而較快產生對該藥的耐藥性,即獲得耐藥菌。肺結核癥狀多為低熱(午后為著)、盜汗、乏力、納差、消瘦、女性月經失調等;呼吸道癥狀存在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患者肺部體征根據病情輕重、病變范圍不同而有差異,在早期,結核范圍小不容易被查到陽性體征,病變范圍較大患者叩診為濁音,語顫增強,肺泡呼吸音低及出現濕啰音。而在晚期,結核逐漸變為纖維化,局部收縮讓胸膜塌陷及縱隔移位。結核性胸膜炎早期,會有胸膜的摩擦音,存在大量胸腔積液時,胸壁飽滿,叩診濁實,語顫和呼吸音均會減低或消失。HIV感染、糖尿病、塵肺、免疫抑制劑的使用、老年人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均為肺結核的易感人群,應每年定期進行相關檢查。肺結核具有傳染性,主要傳播途徑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對肺結核預防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實施肺結核健康知識教育,能讓患者更好了解疾病情況,掌握肺結核在生活中的誘因,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不隨地亂吐痰,打噴嚏和咳嗽做好遮擋,提升治療的依從性,促進患者恢復,降低肺結核復發率。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健康知識教育后對肺結核相關知識掌握度顯著高于教育前。
綜上所述,對肺結核群體實施健康知識教育能提高對肺結核預防,增加患者對肺結核了解,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符彩虹,盧燕飛.健康教育護理在社區肺結核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0):1235-1237.
[2]溫文沛,劉健雄,張克迅.結核病醫院健康教育新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0,26(10):78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