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淵 蘇利榮 黨叡
1.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2.貴州理工學院;3.貴州財經大學
實踐活動使用的指導方法,不等同理論知識的講授,所要體現的是其運用的方法技能有效激發學生思考和動手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學生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進行問題探究、資料收集、總結分析,切實協助學生在探索知識認知的過程中用正確科學的思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體驗。思政課實踐項目有很多類別,不同的高校所采用的項目也不一樣,雖然在實踐的主題和內容上有一定差異,但是總體的實踐項目類型大致相近。比如:唱紅歌課堂實踐項目中,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唱紅歌,教師可采用提問的指導方法。教師可組織學生提問歌唱小組所演唱歌曲的內容要表達的情感,也可以問歌曲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寫的,所要歌頌的是什么愛國精神等等。可采用講授的指導方法。歌唱小組講授歌曲背后的故事,暢談學生自己對歌曲所闡釋內涵的體會,其他同學也可根據所聽歌曲以及歌唱組的講解,進一步上升到愛國、愛社會等層面談自己的體會感受。思政課實踐指導方法應當與實踐項目高度契合應當是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設計時要高度重視的內容。
實踐指導方法的應用應當高度重視對學生實踐需求的滿足。在實踐教學的指導過程中,不同的教師理解不同,其側重使用的指導方法不完全相同,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盡相同。比如:在社會實踐項目中,一些教師采取帶學生實地走訪的形式進行參觀、調查,全程帶隊指導,學生調查報告的撰寫也更多以作業的形式進行批閱評分。但是,同樣的項目如果加入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貫穿網絡電子問卷調查、主題視頻制作,同時融入小組討論、小組辯論、小組視頻展示、指導教師提問、學生提問、行業專家提問等指導方法,項目的開展就會相對豐富,同一個項目根據項目實際開展的情況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整,從而改變過去相對單一的指導方法,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
指導方法的多元化并不是說要在所有思政課實踐項目都要運用。其著力點應當是根據實踐項目來設計不同的指導方法。所有實踐項目貫穿始終的是教師要在學生參與實踐項目的過程中第一時間對有偏差的價值觀取向要及時糾正,對不正確的問題處理方式要及時點撥,對實踐過程中要多以提問、設計場景、增加場景元素、讓學生自主分析等方法讓學生成為實踐過程中的探索者、實踐者,從實踐的過程發現問題,找到不足,提升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法制觀念,增強道德素養。不同的指導方法在實踐項目中的應用不是越多越好,方法是技術手段,關鍵是在實踐項目的實施后要及時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及時發現不足,對實施項目中的指導方式效果不理想的要及時調整,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對學生實踐進行高效的指導。
青年學生在參與思政課實踐項目的過程中,如果缺少指導教師適時的方法指導,可能就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陷入茫然或者混沌,在方向上甚至會出現偏差,對一些價值取向問題可能會陷入思考的沖突。而思政課教師在實踐教學的指導過程中,就需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嘗試,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地去分析,但是,思政課指導教師需要在保證實踐項目開展過程中保證其流暢性和完整性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充分發揮其在實踐過程的自主性思考和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反思問題的過程。指導教師應當采取的指導方法選擇和使用時機就顯得尤為重要,因而要考慮可采取方法的適用性。
在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各個項目設計中,不論是項目的設計者還是實際執行的思政課教師在指導方法上常常都沒有將其放置在重要位置。一些思政課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還停留在“只用糾正學生錯誤觀點,點評項目”就算是完成指導過程的認識誤區。不同的思政課實踐項目應當匹配相應合適的指導方法融入其中,切不可以盲目的將所有方法籠統地應用于開展的所有思政課實踐項目之中。“要加大對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循序漸進,讓學生逐漸加深對科學理論的理解與把握。”1比如,布置學生做一期以“生態環境變化”為主題的實踐項目,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確定不同小組的實踐題目,包括:XX地區氣候變化、XX地區水土流失等。讓學生先自主構架研究報告的章節框架,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合理地運用提問、討論、講授、演示、練習、辯論、模擬等方法去引導學生,幫助學生一是提升問題意識,二是提高查找資料能力,三是探索分析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去探索。對于產生氣候溫度上升的原因是什么,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么,我們作為青年學生應當在日常生活怎么做,在未來的職業領域可以為此作何努力,要用不同的指導方法加以引導。重視思政課實踐指導方法的運用有助教學實效提升。
在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的方法因為重視不夠,因而也常常缺少關于指導方法的論證。在思政課的課堂理論教學中,常見的有講授、多媒體應用、小組討論、練習等幾個主要教學方法。但是思政課實踐教學與課堂的理論學習不同的是項目形式的多樣化,必然要求使用的指導方法要有更強的適用性。比如:學生制作公益視頻展示項目。指導教師就需要主要運用討論、演示、多媒體技術軟件應用展示幾個方法,在這個項目中就不適用辯論、演講的方法。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教師使用的指導方法因為實踐項目的多樣化和復雜化,也要求其方法的使用需要加強論證。不可一味地從頭到尾去單一地使用一種指導方法,這樣學生就會失去探索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也就難以通過實踐去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比如,單一的使用講授的方法。實踐項目開展的在具體的各環節使用的指導方法需要不斷的進行論證分析,精細化處理指導方法在不同環節的使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其教學實效。
指導方法作為指導手段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運用是貫穿始終的。不同的指導方法在不同的環節節點使用所起到的作用使不一樣的。某種指導方法大量重復使用也會讓整個實踐教學項目顯得單調無趣,甚至會變成學生們對教師的一味模仿。這一過程,我們既看不到學生在實踐中可能會出什么認識偏差,也不會發現行為上有什么問題,因為一上來指導老師就直接用演示的方式展示了“標準答案”。因此,思政課實踐教學在不同的課程中所涉及的各種項目,需要加強對項目過程中指導方法應用的評價,精細化的評價能夠進一步優化方法使用的科學性。
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是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指導方法融合。在一個項目中,如果學生積極性不高,那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吸引力。但是,又需要注意的是,指導方法要與實踐項目主體的聯系要緊密。在一些思政課實踐項目中,指導方法存在著不緊密,甚至缺失的現象,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實踐過程能力的提升。比如,志愿者服務活動。一些學校把實踐項目布置下去了,所運用的方法就只有練習指導一種。教師主要就是批閱學生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心得體會報告。缺少對志愿者定位的講授,缺少對志愿者服務工作的價值、意義的啟發式分析,就容易造成一些學生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將其作為一次作業區完成,而不是用心、用情地融入志愿者工作崗位去思考其意義和價值。因而,不可忽視實踐指導方法與項目的聯系要緊密,運用要適度。
指導教師是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的具體執行者。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以及運用方法介入的時機都會對實踐項目產生不同效果的影響。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是親身教授者,對所有的環節,從備課準備,指導方法運用,項目的環節流程,以及出現的各種情況都是最直接接觸的人。指導教師從每次的實踐教學中進行反思,是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方式。其中,實踐指導方法的運用應當予以重視,并作為一個重要的影響教學質量因素來進行專門的評估。不同的指導方法,以及不同方法采用的時機是一個復雜的工作,既需要指導教師不斷汲取經驗進行總結來優化,也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以及敢于開拓創新的嘗試去進行實踐檢驗,以最為科學有效的指導方法運用于各個不同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之中。
同行專家評價是推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因為模式多、項目多,因而采取的方法也需要根據具體的模式方案和具體的項目情景去進行設計,并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優化改進。實踐指導方法運用是否可取,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需要加強同行專家在這個方面進行專門的評價指導,才能從實踐指導方法使用的細微之處提出精細化的優化建議,從而提高整個實踐教學的實效。
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學評價指標中,學生評價中對教師運用方法技術手段的評價指標存在一定缺失,甚至一些評價指標相對模糊。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專門針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在方法運用的適用性、有效性進行一個評估,以學生的視角去看待教師在運用其技術手段方法的認識和感受。評價的目的不是給指導教師拉差距和分等級,而是通過評價及時反饋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的認同感、參與感、獲得感。細化學生評價指標,加入對教學指導方法的評價是可以嘗試探索的方法之一。
構建一套既能激發教師積極參與實踐、參與探索、敢于嘗試、敢于突破的有效教學機制是推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的有效方式。同時,在完善激勵制度同時融入評估、評價相結合,能夠有效激發教師教學活力,增強教學過程中技術手段的運用和更新。“在完善評價體系時,定要使評價主體的范圍擴大,讓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得到保障。”2評估與激勵并不矛盾,關鍵在于要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勵和評估機制來實現考核實踐教學指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再融合激勵政策激發廣大教師敢于嘗試探索的激情和活力,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優化的不斷進步,從而在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的同時,不斷運用與時俱進的科學方法增強其內涵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