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述睿,裴紫璇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 民勤 7333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更加注重生活環境的改善。20世紀很多歐美國家都開展了“城市美化”運動,以恢復城市失去的視覺秩序和和諧之美。景觀大道則是我國“城市美化”的主要內容[1]。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是人類走向文明,生活走向富裕,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2]。2005年,天水市獲“甘肅園林城市”稱號,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快速發展。2008年,天水市市政府提出并通過《天水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實施方案》。近年來,天水市園林綠化面積逐年增加,各種綠地和城市公用設施相繼建成。建筑業發展迅速,道路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發展也尤為重要。
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000 m左右。地處陜西、甘肅、四川三省交界處,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約491 mm,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天水市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地域文化的旅游城市。通過景觀大道的植物造景和道路自身的特點,向人們展示天水市獨特的文化,為天水歷史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城市街道是城市形象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通過城市道路的綠地建設,很容易對城市的形象和發展進行定義。因此,在城市景觀規劃中,應注意城市道路的植物造景,在城市中形成帶狀的綠色環境,將各種綠色空間連接成一個巨大的綠色網絡,以改善城市景觀,有效緩解熱輻射、交通噪聲和尾氣污染、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
城市景觀大道是城市的窗口和象征。不僅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而且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景觀大道的建設是人們對生活環境追求的體現,在設計上具有獨特的景觀和豐富的層次結構,同時也充滿生活氣息、富有人情味,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還可以給人們的視覺、身體和心理帶來舒適感,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
調查顯示,天水市8條景觀大道共有植物27種,隸屬18科,24屬。其中喬木14種,灌木10種,草本植物3種,分別占樹種總量的51.9%、37.0%、11.1%。天水市多以喬木作為行道樹使用,如青年南路、青年北路選擇銀杏做為行道樹。為了有效緩解瀛池大道北段交通組織較為混亂,道路擁堵問題,特在大橋下方藉河南路等路段實施了匝道建設工程,同時也為了營造良好景觀選用了日本晚櫻。在形式上,青年南路、青年北路、自由路、交通巷、藉河南路、藉河北路為樹池式,單排等距栽植;藉水北路、埠南路以喬灌草的樹帶形式呈現。
2.1.1 植物種類及配置
在調查的6條道路中,喬灌木共為11科14屬14種植物。其中喬木有10科12屬12種,灌木有2科2屬2種。在植物配置上,多采用喬木樹種進行單一栽植。青年南路采用國槐、銀杏、二球懸鈴木配置模式;青年北路、交通巷使用銀杏、白玉蘭單種植物;自由路采用國槐、白玉蘭;藉河南路和藉河北路植物配置相對豐富,采用國槐、欒樹、絳柳、銀杏、雪松、側柏、白玉蘭、圓柏、合歡、日本晚櫻、女貞、紫葉李、紫花泡桐等植物。
2.1.2 存在問題
2.1.2.1 樹種豐富度
在調查的6條景觀大道中,常綠樹種有女貞、雪松、側柏、圓柏4種,占比21.4%。其中針葉樹3種,闊葉樹6種。落葉樹種有國槐、銀杏等11種,占比78.6%。多采用單一形式種植。其中有4條道路的行道樹樹種種類偏少且常綠樹種占比較低,這樣就會造成季相景觀單調,在進入秋冬季節除了青年南路和青年北路這種栽植了銀杏這類秋色葉樹種的道路外,其他道路就陷入一種無景可賞的尷尬局面。
2.1.2.2 植物層次結構
行道樹喬灌草的搭配不夠合理,喬木樹種占比較大且形式單一,層次不明顯,導致視覺上出現疲勞。圖1~3分別為黃金大道、櫻花大道、玉蘭大道。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幾條街道都是單一樹種進行單排種植,風格雷同[3,5]。

圖1 黃金大道

圖2 櫻花大道

圖3 玉蘭大道
2.1.2.3 植物養護管理
植物的后期養護也非常重要。俗語說:“三分種,七分養”,只有對相應的植物進行高質量和高水平的養護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相應的景觀成果,整個景觀大道也才能最終達到理想的效果[3]。以此體現其生態、人文、社會價值,成為城市的一大特色,成為市民觀賞休閑的好場所。櫻花大道于2018年5月建成,但8月下旬就已經出現了病蟲害甚至死亡的現象(圖4)。這不僅嚴重破壞了景觀的觀賞性,而且還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圖4 櫻花大道遭蟲害的櫻花樹
2.1.3 小結
通過對行道樹植物種類、配置的調查總結可以看出目前行道樹應用種類偏少;植物配置形式和群落結構變化單調;后期缺少養護管理影響街道總體景觀。可以適當增加其他喬木、灌木或是草本植物來豐富層次結構。在養護管理方面要及時進行防病蟲害等養護措施。如果樹種已經死亡,建議移除后新植成活率較高且與原有樹種規格一致的樹種,并及時防害。
2.2.1 植物種類及配置
相較于其他幾條行道樹景觀大道,埠南路和藉水北路作為中央分車帶在植物的品種選擇上就更多樣。共計16科,20屬,21種。其中喬、灌、草占比分別為42.8%、42.9%、14.3%。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的比值為5∶2。在配置模式上屬于喬-灌-草相結合,層次結構也更為豐富。
2.2.2 文化景觀
景觀大道作為城市的另一種展示窗口,它不僅要向人們展示植物上、景觀上的特色,還要向人們展示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
天水歷史文化眾多,石窟文化、伏羲文化等等。這些都在景觀大道中有所體現。以麥積區埠南路景觀路為例進行逐一探究。埠南路景觀路全長約1.5 km,連接渭河風情線。共分為6段,每一段的開頭與結尾都是特色雕塑或園林小品(圖5),之間分隔的人行道也都刻著《周易》的相關內容(圖6),兩邊的柱石上也是八卦圖案(圖7)。在植物配置上也有由大葉黃楊和紅葉石楠組成的太極圖案(圖8)。這些都是天水文化的眾多具體表現,向往來的游人展示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圖5 埠南路小品

圖6 埠南路人行道

圖7 埠南路景觀

圖8 植物八卦圖
2.2.3 功能定位
明確了道路在城市中的定位,才能找準景觀設計的方向。
上述幾條景觀大道不是以行道樹的形式存在就是作為整條道路的中央分車帶。而秦州區藉水北路的景觀大道不僅是中央分車帶,還是一個小型的觀賞休閑區(圖9)。藉水北路是一條兩板三帶式的道路本身較寬,由于地理位置較偏遠,車流量和人流量都較小,只是附近住宅小區的住戶在此活動,所以在中央分車帶內做休憩綠地是可行的。此設計讓景觀大道不再是遠處的風景而是充分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圖9 藉水北路中央分車帶休閑功能
2.2.4 存在的問題
目前分車帶的植物配置主要有喬—灌—草、喬—灌、灌—草等幾種配置形式多樣,植物種類應用也較為豐富,景觀效果較好[5]。雖然埠南路景觀路和藉水北路這兩條中央分車帶的植物種類相較于前面所提到的行道樹來說都相對豐富,群落結構也較完整,都是喬-灌-草相結合。但是分車帶中某些植物選擇不當,在出入口處的分車帶中種植阻礙視線的小喬木或大灌木,易引發交通事故,如藉水北路中央分車帶種植了銀杏、日本晚櫻等大喬木,會阻礙駕駛員視線,造成安全隱患[5]。
2.2.5 結語
中央分車帶相較于行道樹來說無論是在小品置石還是植物造景方面都更能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并根據不同的功能創造出不同的形式,將其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雖然植物種類較行道樹來說略豐富,配置形式也更多樣。但常綠樹種比例依舊偏小,冬季景觀弱化,缺乏觀賞性。可以適當提高常綠樹種的比例,做到四季有景可賞。在分車帶樹種的使用上盡量選擇小喬木或低矮灌木以不影響駕駛員視線為主。
道路是城市的窗口,城市景觀大道是一種特殊的道路類型,必須具有不同于普通道路的功能或形態特征。本文通過網絡和其他渠道搜集整理國內外道路的研究情況以及實地調查天水市景觀大道并結合自己的個人經驗,大膽地定義了城市景觀大道,也就是說,“城市景觀大道是一個全面的城市主干道,在城市特色、人文風格和環境景觀的展示上都具有很強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屬性。”城市景觀大道要突出綠色生態,經濟實用和美觀的原則,必須強調植物的合理造景。以喬灌草豐富景觀層次;以自然的地理特色和各具文化特色的置石小品景觀,形成錯落有致、視野開闊的現代城市道路景觀[6]。
在樹種的選擇上,科學選擇綠色樹種,在樹種搭配上,常綠樹的比例占20%~30%較合適,枝葉茂密的樹種效果要優于枝葉稀疏的,同理,闊葉樹效果好于針葉樹[7]。在道路景觀設計上,不僅要通過植物的配置來增加綠化美化環境及展示當地文化特色(如埠南路景觀路),還要通過小品雕塑等來體現城市的歷史文化及未來發展。在綠地景觀中也可以作為點睛之筆。麥積山是游人的集聚地,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所以選擇在該景觀大道上設置雕塑是極為必要的[8]。麥積山石窟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李國強在《天水市麥積山大道景觀設計》中提出要從道路綠化、路燈、河堤欄桿、主題公園設計、公交車站等幾方面著手將麥積山大道打造成靚麗的“煙雨麥積”景觀廊帶[9]。
行車時的動態觀賞效果同樣重要。這就要求景觀展現出大色塊、大線條。植物應以50~150 m為一組,一般十幾或幾十棵植物成組排列,形成一個完整的植物景觀。在動態景觀中,太過凌亂的色彩會減弱整體景觀效果,也增加了管理和養護的負擔。提倡在綠色主基調下,選擇深綠、橄欖綠、淺綠、嫩綠等各色植物高低搭配或組成模紋圖案,這樣的設計更接近自然狀態下植物生長所產生的景觀效果[10]。
在園林植物景觀營造中不可盲目的抄襲優秀設計作品,也不可有過于追求新奇珍貴植物品種,而是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多用本土植物,通過合理的搭配設計來實現充分利用可綠化的空間[11],與周邊環境相結合,創造優美的道路生態環境。將生態設計的觀點和理念融入城市道路景觀設計中,最終創造出適合于天水市的道路景觀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真正讓城市文化底蘊通過道路景觀的構成要素及周邊環境[7],形象地展現給天水市的市民,并為其提供高質量的城市道路景觀,使城市朝著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