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力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為了學習貫徹《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精神[1],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推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2]。頂崗實習是高職人才培養環節中重要的一環[3],在高職學生第六學期頂崗實習環節,積極實施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4,5]。
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該《意見》對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學時安排、實踐教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6]。
頂崗實習是高職學生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職成〔2019〕13號文件,規定了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一般為6個月[7]。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頂崗實習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悉裝備制造企業的組織及整體運作模式,掌握機械產品設計、機械設備操作、設備運行調試和維修等工作程序與專業技能;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與團隊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高職學生畢業前重要的培養環節,頂崗實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從事行業和工作崗位認識,明確自身發展定位,準確客觀理解所學專業的重要環節。學生在生產一線從事生產性勞動,能夠貼近企業生產實際,增強崗位意識和質量意識,培養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品質。《頂崗實習》課程的實施需要學生按照學校及指導教師的要求每天記錄和整理實習的筆記、心得體會、頂崗實習報告及總結等。作為高職學生的重要核心課程,頂崗實習可以將之前在學校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企業生產實際融會貫通,最大限度的提升其綜合素質,這也是學校培養人才的目的和意義[8]。
當代高職學生,由于生源質量下降,在校生普遍存在國情認識匱乏,理想信念迷茫,個人責任感淡薄,奉獻精神不足等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教育部教職成〔2019〕13號文件中明確了“課程思政”育人的理念,要求通過積極實施“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格局,推進“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9,10]。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各個專業及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都面臨重新思考培養什么人及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所以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必須要適應和調整。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是從職業崗位需求及崗位能力要求入手,主動適應區域內及國防科技工業產業結構升級,及時調整專業培養方向,以崗位技能培養為重點,以產教融合為基礎,以跨界(互聯網、人工智能)融合為趨勢,以創新創業為目標,形成“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后,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各個核心課程都應該積極探索與實施思政育人理念的融入問題。頂崗實習作為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因此也必須適應這一要求。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重要環節,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頂崗實習階段在5個月及以上時間。該校大三學生一般通過第五學期在校參加校園招聘會,被錄取后會赴企業進行最后頂崗實習環節的學習。
在校學習期間,教師通過課堂和實訓室面對面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學生進行頂崗實習階段會與在校期間面臨以下不同:一是,大多數企業把學生當做準員工對待,在頂崗實習階段學生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企業生產任務;二是,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工作原因可能會在不同地點的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這樣對學生的管理和學習方面都會有很多的影響;三是,頂崗實習階段教師角色也會淡化許多,頂崗實習階段學生的指導或學習,只能由指導教師通過電話、電子郵件、QQ及微信與學生進行線上聯系。針對以上問題,《頂崗實習》課程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學生除要求完成頂崗實習期間的筆記、心得體會、頂崗實習報告和總結外,還需要設計出合適的課程內容,通過在線教育平臺,使教師與學生重新構建起新的聯系,是十分迫切需要的。
頂崗實習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悉裝備制造企業的組織及整體運作模式,掌握機械產品設計、機械設備操作、設備運行調試和維修等工作程序與專業技能;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與團隊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頂崗實習階段除安排學生按時及保質保量完成《頂崗實習手冊》的填寫外,還可以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將與學生在企業頂崗工作的相關的行業、企業及職業素養等知識進行整理序化,并融入思政元素,搭建一門與選修課性質相類似的介紹及講座性質的課程。這樣不但會強化教師與學生的聯系,使學生有更多的師生互動,也有助于學生了解整個裝備制造行業及國情,便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及事業觀。教學內容選擇與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教學內容選擇及安排
通過認真梳理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頂崗實習》的開展情況,針對課程改革的迫切要求以及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課程素材、教材、教師配備、立德樹人等多方面問題,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課程教學,解決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不足的問題,可以有效搭建教師與學生教學聯系,有助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同時可以利用課程的教學案例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敬業精神、誠信意識、團結協作精神等的培養。經過課程教學可以增進學生對國情、行業背景及企業組織管理的基本了解和認識,同時有效提升敬業精神、協作意識,培養學生踏實負責的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