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夢夢
(北京體育大學競技體育學院 北京 100084)
在體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提倡終身體育,全民運動,大眾選擇一項運動作為終身運動來學習,羽毛球這個項目是最好的選擇之一。羽毛球在我國開展的群眾基礎好,上手簡單,隔網持拍,安全性強,從幼兒到老年人都可開展,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羽毛球供能特點是有氧與無氧結合,有氧能力是運動的基礎,無氧能力是制勝的關鍵一場羽毛球比賽,有無數急停急起、啟動制動、起跳落地等動作,這些動作主要是依靠無氧供能來完成的,而一場業余的比賽時間在30分鐘以上,專業的比賽常持續一小時,甚至更久,這主要依靠有氧能力。既有有氧供能又有無氧供能,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鍛煉需要。為了更好科學開展這項運動,了解羽毛球的一些損傷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運動員損傷、傷病一直是困擾運動員的一大問題,在羽毛球運動中也是這樣。已有諸多學者重視損傷的成因、損傷情況、損傷的預防和治療等,在對諸多學者研究的關于羽毛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文獻中,主要包括羽毛球專業運動員、羽毛球愛好者、羽毛球初學者三類人群,這三類人群中都以急性運動損傷在運動損傷中占比最多。專業運動員的損傷以腰部、踝部、足部損傷為主,這主要是由于專業的運動員承受較大的運動量所致;其次高損傷部位是肩關節、膝關節、腕關節;羽毛球愛好者的損傷中腕關節、踝關節、肩袖損傷居首位,這是由于羽毛球愛好者長期的動作不規范而積累的損傷;在羽毛球初學者中的損傷情況是腕關節、肘關節處的損傷,這是由于初學者在剛接觸時不會發力,手肘、手腕處的肌肉力量不足,過度用力使用手腕、手肘發力,準備活動不充分造成的。踝關節損傷在羽毛球運動損傷中屬于常見的急性損傷,各類人群都常遭受踝關節損傷的困擾,踝關節受傷修養康復后繼續運動,容易出現踝關節不穩癥狀,在后續的運動中,繼續將踝關節扭傷,繼而影響運動和訓練。作者基于踝關節損傷難完全康復、易復發、極大地影響運動體驗的特點,來探尋踝關節損傷的具體原因、預防、治療解決辦法,以期幫助羽毛球初學者、愛好者、專業運動員更科學、合理地進行這項運動。
踝關節位于小腿以下,由脛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車組成,屬于滑車關節,可做背屈及跖屈。踝關節周圍有眾多韌帶包裹,外側副韌帶由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后韌帶組成,可以限制足內翻,內側副韌帶由脛舟韌帶、脛距韌帶和脛根部韌帶組成,可限制足外翻。踝關節關節囊前后較薄,兩側較厚,外踝低內踝高,參見圖1。常見的踝關節的損傷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踝內側扭傷,另一種是踝外側扭傷,參見圖2。

圖1

圖2
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是急停急起、沖擊性較大的動作多,整個運動過程中都伴隨著突然地啟動與制動,在全場的移動中,運動員是在運動的、不穩定的狀態下完成每一個動作,運動員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蹬地、轉體、全身發力揮拍擊球、緩沖落地的全過程。踝關節屬于人體末端關節,在運動中較多的最早觸及地面,承受巨大的沖擊力,在完成羽毛球各種動作時都會沖擊踝關節,對踝關節造成極大的壓力。對于羽毛球初學者和業余愛好人群來說,他們大部分沒有受過專業、系統、完整的羽毛球及其相關訓練,在運動時,對于準備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經過充分的熱身就急于上場激烈打球,是導致踝關節受傷的一大原因。羽毛球愛好者和初學者沒有經過專門的羽毛球相關的踝關節力量訓練,而踝關節外踝低于內踝,踝外側韌帶弱,內側韌帶強,極容易發生內翻扭傷,這種結構特點是導致它容易在劇烈運動時發生損傷的另一原因。對于專業的羽毛球運動員而言,極大的訓練量使得運動員在疲勞狀態下進行訓練,增加了慢性損傷和急性損傷的風險,踝關節在受傷后,康復所需時間較久,競技體育的殘酷性使得運動員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等待漫長的康復之旅,帶傷訓練,訓練量過大是專業運動員踝關節損傷的主要原因。踝關節受傷后很難完全康復,容易在后續的訓練中繼續出現第二次損傷、習慣性損傷,所以為了減少踝關節損傷的機率,掌握一些預防踝關節損傷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在開展羽毛球運動前,要充分的熱身,在心理和行動上重視準備活動的作用,養成運動前充分熱身的良好習慣,羽毛球愛好者和初學者運動前熱身不少于20分鐘,專業運動員熱身不少于30分鐘。要活動全身的各個關節肌肉,對于羽毛球這個項目,要充分活動肩、肘、腕、膝、踝等關節,對于經常踝關節扭傷的人群更要充分的做好踝關節的準備活動,為即將到來的運動做好準備。
研究表明,踝關節受傷與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力量有關,慢性踝關節不穩者健康踝的內外翻肌力強于受傷踝。為了減少損傷,在平時要增加踝關節力量的訓練,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由易到難,剛開始先克服自身體重的提踵練習、單腳跳、縱跳、抱膝跳練習,進階練習可以負重做以上練習,達到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力量的目的。
對于業余羽毛球運動初學者和愛好者而言,損傷大部分是由于使用不正確的技術動作擊球而導致的,加強他們對專業、科學的技術動作的重視程度,引導、促進、鼓勵業余選手進行專業的技術動作的學習,幫助他們糾正錯誤的技術動作,改掉不良的運動習慣,這對于減少業余選手的傷病、提升愛好者的運動體驗、增加對羽毛球的喜愛程度均具有非凡的意義。
羽毛球初學者和愛好者在參加羽毛球運動時,要合理的控制運動時間,切忌大于3小時的長時間持續運動,少量多次的運動比一次長時間的運動效果要好。羽毛球專業運動員在進行訓練時,要注意監控訓練負荷量,安排合理的負荷,避免疲勞訓練,避免過度負荷,保證充足的休息,更科學的參訓。
在踝關節受傷后的24小時內,損傷后即刻禁止繼續運動,切忌使用酒精、紅花油、膏藥,對傷者采用冰袋、冰毛巾冰敷,固定傷肢加壓,抬高傷肢的處理,冰敷20-30分鐘,這樣做可以收縮血管、消腫止痛,在這個期間避免使用熱敷、按摩的手段擴張血管,加重病情。在損傷后的前期階段要判斷傷者的病情,不嚴重者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幫助其恢復,嚴重者盡快就醫,以防有骨折或脫位現象。
受傷后的一天到五天期間,傷者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適度地采取熱敷、輕微按摩、中草藥浴、熱療等手段來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自身的循環代謝,幫助傷處盡快消腫、消炎。比如,可以用熱毛巾放于患處,熱敷30分鐘,一天2次。
后期的治療可以采用中醫理筋正骨手法、中藥外敷、按摩、針灸、貼活血膏藥等手段,配合提高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力量的相關體育鍛煉來達到促進康復的目的。
踝關節損傷在各類人群中都比較常見,且反復受傷容易造成踝關節不穩。羽毛球運動中不同運動水平的人最易損傷部位不同,初學者手腕、手肘最易受傷,羽毛球愛好者手腕、肩關節受傷率高,羽毛球專業運動員最易受傷的部位是腰部、踝關節等。預防踝關節損傷可以采取使運動者重視準備活動,增強踝關節周圍肌肉、韌帶力量,學習科學的技術動作,避免超負荷運動、疲勞運動等措施來預防踝關節的損傷。踝關節損傷后根據傷者情況和時期采取治療措施,根據前期中期后期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恢復手段,幫助傷者快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