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艷
壓瘡主要是指皮膚或皮下組織的局限性損傷,患者可能伴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受壓部位皮膚抵抗力降低,極易引發感染,表現為疼痛等。壓瘡感染的治療原則應以解除患者皮膚的壓迫,保持皮膚干燥及清潔,適當鎮痛,保證充足的營養為主,封閉式負壓引流術(VSD)是一種創面治療方式,通過對皮膚創面負壓,減少創面滲液及壞死細胞組織,促進創面的愈合,但對于部分患者易引發皮膚壞死等不良現象。中醫認為,壓瘡屬于“席瘡”范疇,由于長期臥床,氣血流通不暢而導致經絡不通、氣滯血瘀,從而引發壓瘡,治療應以活血散瘀、通絡止痛等為主。生肌散主要由生黃芪等組成,具有解毒止痛等功效,此外生肌散外敷有利于創面保持濕潤,加速壞死細胞的溶解,改善組織微循環,起到愈合效果[1]。由于壓瘡感染患者因長期臥床引發,因此壓瘡患者生活能力欠佳,護理至關重要,延續性干預主要從制定方案到執行,為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避免感染[2]。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生肌散外敷聯合延續性干預對壓瘡感染患者創面恢復及炎癥反應的影響,現根據研究數據做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福安縣人民醫院壓瘡感染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時間為2019年1月—2020年1月,分組方法選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納入患者分為2個組別,分別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5例。對照組年齡22~75歲,平均(60.55±6.35)歲;29例男性,16例女性;壓瘡分級[3]Ⅲ級24例,Ⅳ級21例。研究組年齡23~75歲,平均(61.55±6.15)歲;28例男性,17例女性;壓瘡分級Ⅲ級25例,Ⅳ級20例。所有入選患者臨床基礎性資料(性別、年齡、壓瘡分級等)經過計算對比,結果P>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2組間可實行分析比擬。對于此次研究試驗,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已經開會討論,并審核通過。
1.2 診斷標準西醫參照《臨床疾病診斷及療效判定標準》[4]中有關壓瘡感染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氣血瘀阻型、氣滯血瘀型的相關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臨床資料齊全且精神正常者;對于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知曉且自愿簽署同意書者等。排除標準:發現出血現象者;近期接受過抗凝治療者;存在認知障礙者等。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VSD治療:對創面附近皮膚消毒,用聚維酮碘液(樂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931,規格:3 ml),清除壞死的組織結構,用生理鹽水沖洗,并處理活動性出血,根據患者創面情況將填充材料(聚乙烯醇或聚氨酯)修剪為合適形狀后插入硅膠引流管,確保創面與填充材料緊密接觸,從邊沿將引流管引出,用手術黏薄膜把創面覆蓋,用引流管將負壓源和引流瓶連接,依據患者情況調節負壓值,對于創面較深且滲血多的患者,負壓值:150~300 mm Hg(1 mm Hg≈0.133 kPa),對于創面較淺且滲血少的患者,負壓值:65~105 mm Hg,1~3 d更換。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生肌散:生黃芪、白及、當歸各10 g,鍛爐甘石粉、乳香、五倍子、滑石粉各8 g,黃柏、沒藥、蒼術各5 g,珍珠末1 g,磨成粉末混勻,在患者創面滲液開始減少時,撒在生理鹽水紗布上,直接敷于創面口,依據患者感染情況調節更換次數。壓瘡分級Ⅲ級者,2次/d;Ⅳ級4次/d。2組均連續治療20 d。
1.4.2 護理方法2組在治療期間均給予20 d延續性干預:①建立檔案,成立壓瘡管理小組,人員有傷口專科護士、壓瘡科室骨干,定期隨訪及監督患者情況。②建立監督機制,成立監督小組,對壓瘡管理小組進行監督及培訓,指導家屬協助患者預防壓瘡,并及時發現問題上報解決。③建立信息平臺交流,通過微信群或者qq群,為小組人員建立溝通方式,方便討論問題,同時方便給予護理人員及時指導,全員參與,發表意見。④優化隨訪工作,隨訪過程中告知患者家屬各個時期的臨床表現,引導家屬協助患者更換體位,給予適當護理,同時將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危害性告知家屬,引起重視。
1.5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參照標準對治療后的效果評估,痊愈:創面完全愈合,無滲液;顯效:創面減少80%以上,少量滲液;有效:創面減少60%以上,部分滲液;無效:創面未見減少,滲液仍存在。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創面恢復時間,對組間痊愈時間、創面滲液干凈時間、上皮組織生長時間、肉芽組織生長時間實行比擬。③炎性因子,在所有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于治療前、后收集5 ml靜脈血,按照3500 r/min速度實行離心,時間:7 min,提取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IL-6、CRP、TNF-α水平。

2.1 臨床療效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56%,較對照組71.11%升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創面恢復時間治療后,研究組痊愈時間、上皮組織生長時間、創面滲液干凈時間、肉芽組織生長時間和對照組相比均呈縮短趨勢(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創面恢復時間對比 (例,
2.3 炎性因子治療后,2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和治療前相比呈降低趨勢,且研究組和對照組相比呈降低趨勢(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對比 (例,
壓瘡大多數是由于患者長期臥床而導致,可能加重基礎病情、延長病程,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對于壓瘡感染,一般治療以減輕壓瘡壓力和減少摩擦為主,必要時實行手術。VSD對創面進行覆蓋,材料選用聚乙烯醇,封閉材料用半透膜,將負壓動力源連接,借助引流管把創面廢棄組織和滲液清除,為創面恢復和預后營造有利條件,但對于部分患者易引發滲血等不良現象,臨床效果有待提高。
中醫認為,壓瘡感染多是因氣血虛弱、氣滯血瘀引起,受壓部位血脈不通、氣血虧損,治療應以通經絡、活血化瘀為原則。生肌散中生黃芪補氣養血;白及斂瘡生肌;沒藥、當歸活血止痛;鍛爐甘石祛風止痛;乳香行氣止痛;五倍子解毒殺菌;滑石祛濕斂瘡;黃柏清熱燥濕;蒼術祛風散寒;珍珠鎮心安神,諸藥共奏通經絡、祛瘀止痛等功效。延續性干預通過建立針對性護理管理小組及機制監督小組,對護理小組專業培訓及監督,提高護理質量,建立信息交流平臺,以便護理人員隨時溝通,面對問題及時溝通,對于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優化,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完善護理模式,改善預后[7]。生肌散外敷聯合延續性干預治療壓瘡感染,對患者治療時間有影響[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升高;研究組患者痊愈時間、創面滲液干凈時間、上皮組織生長時間、肉芽組織生長時間與對照組相比均縮短,提示生肌散外敷聯合延續性干預治療壓瘡感染,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療效,同時縮短恢復時間。血清IL-6、CRP、TNF-α為機體內重要炎性因子,其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可隨著壓瘡感染嚴重程度而異常升高。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生黃芪中的多糖、皂苷等物質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緩解壓瘡感染患者炎癥反應;五倍子中的鞣酸具有抗炎作用,可減輕機體炎癥反應[9]。此次研究試驗得出以下結果,治療后經過計算對比發現,研究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呈降低趨勢,提示生肌散外敷聯合延續性干預治療壓瘡感染,可有效抑制患者機體炎癥反應,控制病情發展。
綜上,生肌散外敷聯合延續性干預治療壓瘡感染,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可縮短恢復時間,且有效抑制炎癥反應,控制病情發展,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