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
紀錄片《同心戰“疫”》于2020年9月由中央電視臺放映,作品由《令出如山》《生死阻擊》《堅強防線》《眾志成城》《命運與共》《人民至上》等六集組成,既客觀記錄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與眾志成城,也共情傳播億萬民眾的情緒變動與不畏艱難,更生動傳播醫護群體同心戰“疫”的英勇形象與社會行為。紀錄片共情傳播中國人民的偉大抗疫精神,這是對中國民眾抗擊疫情的客觀敘事,也是對重大危機事件的藝術再現,更為全球理解危機管理提供中國范本。文章擬從黨堅強領導的故事敘述、人民同心的共情傳播、科學精神的細微植入等方面研讀作品,為人類危機傳播管理提供中國模式與國際視野。
一、黨的領導的生動敘事
紀錄片快速回溯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遭遇的重大危機事件,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取得勝利,這次戰勝新冠疫情更是生動鮮活的敘事。作品《同心戰“疫”》通過全景式呈現與線性傳播的敘述方式,深度再現疫情戰斗的艱難歷程。黨中央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戰略決策與“武漢保衛戰與湖北保衛戰”的總要求,在整個紀錄片中得到客觀呈現與創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說:“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迅速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有力改變了病毒傳播的危險進程,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作品真實傳播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年初一以及關鍵時段組織召開會議的勤政場景,充分體現人民領袖對新冠疫情的果斷決策與責任擔當,親自動員全體人民聽從指揮的號令話語,還穿插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與武漢的親臨考察、一線指揮以及視頻指導,生動體現黨的領導力、實戰力與公信力。
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在社會實踐中發展壯大,在艱苦磨礪中成長成熟,在重大危機事件中接受考驗檢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公共危機,用黨員的請愿戰、先鋒旗、我帶頭等組織形式,彰顯中國共產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學者張維為說:“中國共產黨通過強大的動員能力把中國基層民眾組織起來,從此,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短短一個甲子,中國綜合國力全面躍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紀錄片多次呈現黨員沖鋒的感人場景,無論是大年除夕的黨員醫生隊伍競相報名奔赴武漢,還是全國醫護隊支援湖北地市戰場,亦或武漢社區黨員的基層戰斗隊,這些都是黨旗飄揚的戰斗畫面,都是黨心民意的情感凝聚。
二、人民同心的共情傳播
紀錄片《同心戰“疫”》形象傳播中國群防群控的優良法寶,在新冠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參與主角,沒有旁觀者與撕裂人,都是戰斗病毒的堅強主體。《孫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勝”,這句在紀錄片中得到生動呈現,當武漢與湖北遭遇病毒嚴重侵害時,再次體現中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大愛精神。優秀紀錄片是能引起人心態波動的藝術文本,因為“共情不是一種情緒,也不是一種感受,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3]作品既共情傳播軍隊醫護群體、上海醫療隊、廣東醫療隊、山東醫療隊、江蘇醫療隊、四川醫療隊等全國各地醫療隊的責任擔當與辛勞犧牲,也立體塑造醫學家鐘南山、陳薇、張伯禮、李蘭娟、張定宇等人物的情理交融,更共情傳播社區人員、環衛工人、志愿服務者、運輸師傅、快遞小哥等小角色群體的不計名利與默默付出。正因為有眾多醫護群體的果敢行為與英勇犧牲,也因為有民族英雄的挺身而出與沖鋒陷陣,還因為有千萬平凡群體的逆行奉獻與崗位堅守,中國才能成功戰勝新冠肺炎疫情。
紀錄片《同心戰“疫”》多采取平視拍攝、抓拍的創作方法與傳播視角,突出作品的自然性、真實性與沖擊力,客觀記錄人物形象與真實鏡頭。鐘南山院士在與主持人白巖松的對話中謙虛說:“我就是一名看病醫生”,同時動情鼓舞說“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當張伯禮院士在抗擊疫情中突發膽囊炎,被割除“膽”器官后自我調侃說,“要與武漢人民肝膽相照,把自己的‘膽留給武漢人民。”當陳薇院士面對新冠疫苗的危險挑戰時,做出了親自試驗疫苗的壯舉。當武漢與湖北人民在抗疫艱難時,全國各地送來豐富韻味的特色產品,生動展現中國民眾同心抗疫的感人場景。貴州的老干媽、四川的折耳根、新疆的雪梨、西藏的牦牛肉、山東的大白菜、廣東的香蕉柑橘……這些省市的物資捐助,匯聚成中國同心戰“疫”圖,是生動傳播“上下欲同者勝”的優良法寶。
三、科學精神的細微植入
中國能夠快速戰勝新冠病毒疫情,得益于科學醫治的救助方法,得益于科學技術的攻克解決,得益于科學組織的有效管理,得益于科學精神的大眾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4]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國民眾尊重科學精神與積極行動,新冠病毒在沒有特效藥物與新醫術的情況下,全國抽調幾十支精銳醫護隊,即刻奔赴武漢與湖北各地市,他們的逆行背影,一幕幕呈現了他們的科學精神與英雄形象。在紀錄片第二集《生死阻擊》中,客觀敘述新冠病毒的危害性、狡猾性、頑固性與持久性,生動再現眾多醫護群體、個體與疫情做生死斗爭的催淚場景與感人畫面。這些醫護群體人員在前線抗疫救治病人與病毒搏斗,及時總結臨床經驗與科研成果,把在一線的臨床病情提升到科學高度,積極與全國以及世界醫學同仁溝通交流,鐘南山院士多次與亞洲、歐洲醫學界進行視頻溝通對話,國家及時派醫護專家奔赴意大利、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等世界各地指導疫情災害,充分體現了中國醫學家與科學技術的實力自信與奉獻精神。中國科學家根據疫情的不斷變化,先后修訂關于新冠病毒的八個醫療版本,不斷調優醫治藥方。從當初發生時的恐慌焦慮到現今的從容對付,這是醫學治療的探索進步與巨大變化,也是科學技術的領先體現與合成功效。
《同心戰“疫”》在“幫助公眾對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建立起興趣,同時幫助媒體建立起分析科學的能力,這是科學傳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維護科學家知識權力的重要方法。”[5]紀錄片再現科學家鐘南山在2020年1月20日與白巖松主持的《新聞1+1》節目連線的鏡頭:“肯定有人傳人現象。目前沒有特效藥,戴口罩很重要。”這是中國大眾首次聽到科學家的真實話語,所以當鐘南山提出要“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以及“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門、不聚餐”的呼吁后,全國民眾迅速響應與堅決行動,這是科學話語對中國民眾內化于心與外踐于行的生動傳播,這是科學精神在中國社會群體的實踐考驗,更是科學技術在中國重大危機管理中的檢閱提升。
四、精準施策的英雄群像
中國人多地廣,抗擊疫情災害復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公共危機,黨中央提出“精準施策”的科學管理,既有武漢與湖北等地的重災區域,也有新疆、遼寧、黑龍江、云南等地的中等災情,還有西藏、青海、貴州等省的零星病例,面對不同災情的社會處境,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管理重大疫情危機。中國經過一個多月的社會封行,多數省市逐步恢復生產與經濟增長;湖北經過三個月的封閉管理,使武漢的患病人數增長終于化為零,這是精準施策的科學精神與管理秘方的結果。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疫情,只有精準施策、不盲目行動的胡亂作為,才能有條不紊地戰勝疫情。精準施策的秘方來源于習近平總書記與黨中央的高瞻遠矚,要求堅決截斷新冠肺炎疫情的超級傳染,這就意味著要關閉作為九省通衢的武漢湖北,這就意味著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氣,這就意味著需要全體人民共同擔當付出。精準施策突出“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的統籌管理理念,就是集中精湛力量支援武漢湖北,最終實現全國勝利的戰略決策。2020年3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講話中動情說:“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6]從2020年1月23日關閉武漢與湖北全部通道,直到4月8日重新開放武漢,科學家通過大數據預判,如果不及時關閉武漢,那意味著70多萬人將被感染,后果不堪設想。紀錄片《同心戰“疫”》再現全國精兵力量馳援武漢與湖北的感人畫面,在晝夜修建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以及方艙醫院中得到生動再現,必須把重點患者與感染者隔離出來與集中醫治,才能真正阻隔病毒感染。只有守護好武漢才能保住湖北,只有保護住湖北才能保衛全國,這個戰略方針在歷經兩個多月的武漢病人歸零后,深刻證明中央決策管理的科學性、精準性與有效性。
精準施策的英雄群像在于加強社區力量。紀錄片《同心戰“疫”》再現基層社區工作者的勤奮工作與責任擔當。湖北作為六千多萬的人口大省,武漢作為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只有各個區縣與基層社區的團結作戰,只有政府干部的下沉支援,只有志愿者群體的熱情奉獻,才能勝利完成重大危機挑戰與艱巨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者,堅持中西醫結合,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7]武漢作為擁有13個區域的千萬特大城市,每個區只有把社區群體排查好、安頓好、服務好,才能把疫情遏制住、管理好與消滅掉。要讓武漢停滯下來談何容易,要讓湖北省停頓下來何其艱辛,這期間的酸甜苦辣與悲憫情懷,在紀錄片中得到歷歷再現;武漢疫情中的生離死別與悲苦傷痛,作品也不回避隱藏與刻意修飾。紀錄片中把武漢老年人的豁達樂觀與看透生死,還有中年人的內心壓力與火爆脾氣,把小孩的天真無邪與勇敢堅強,生動詳細地呈現出來,給觀眾再現一幅幅鮮活的人物形象與性格特征。
五、自信從容的輿論引導
在紀錄片中,不僅生動傳播廣大醫護人員舍生忘死的犧牲精神,也積極傳播新聞工作者勇于深入一線、客觀記錄抗疫前線與臨床現場的生動故事,他們舍小家與保大家、勇于犧牲與連續作戰的精神響徹云霄,傳遍了神州大地,奏響了中華最感人的時代樂章。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加強輿論引導,強化正面宣傳,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廣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紓解公眾疑慮,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輿論氛圍。”[8]不管是中央還是湖北以及其他省市的新聞媒體,都在積極給武漢打氣加油,都在融合報道抗疫英雄的偉大業績,都在突出宣傳普通民眾的努力搏斗,不管是偉大的抗疫英雄還是普通平凡的細小事件,一幕幕匯聚成中國文化中的家國情懷,都成為中國文化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都是中國文化本色的英雄形象。
中國抗擊疫情的輿論引導,體現在抓生產恢復與經濟增長的社會管理。抗擊疫情與恢復經濟以及脫貧攻堅的多舉落實,成為中國政府與億萬民眾的艱巨任務。新冠肺炎疫情給社會發展造成重大損害,既要抓抗擊疫情危機,也要積極恢復經濟發展,更要抓好脫貧攻堅,這是中國實力自信的精神底氣。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3%,是世界唯一從負到正增長轉變的經濟大國,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戰勝疫情,才能從重大災難中恢復元氣,才能在重大災難中識別人心走向,才能在重大災難遭遇中錘煉內功力量,才能從重大疫情中提升科學管理。
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認同
新冠肺炎疫情是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重大危機事件,全球需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攜手戰勝疫情。紀錄片《同心戰“疫”》中生動傳播國際友好人士的愛心情誼,也形象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理念。危機管理專家羅伯特·希斯說:“擁有更好的恢復力,人們就可使許多危機情境的規模不至于進一步擴大。”[9]日本給中國的捐助物資中貼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感人話語,成為國際援助的行為典范。作品中生動再現日本東京小女孩舉起募捐的牌子,她站立街頭的鞠躬感謝,讓我們看到日本小女孩的愛心善舉。巴鐵把他們僅有的口罩儲備及時運輸中國,在美洲的華人團體自發購買口罩支援中國,遠在非洲的華人華僑積極支持中國抗疫。這些捐助行為與偉大善舉,充分再現了大愛無疆的國際力量,也是感動中國民心的感恩回報。
中國抗疫危機的偉大勝利,既是全體國民的凝心聚力與犧牲付出,也是國際力量的愛心支援與共享互助。學者吳飛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所包含的‘包容‘互鑒‘尊重的文明觀,就是一種共情的文明觀。當然,‘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構想,要想得到國際社會的響應與積極合作,就需要培養并發展一種共情的能力,豐富共情的智慧。”[10]中國抗疫危機的勝利果實,既給國外民眾帶去信心勇氣,也給國際治理提供中國模式,中國抗疫勝利的科學性、經驗性、有效性真誠大氣與世界人民共享,大公無私幫助更多國家戰勝困難,共同攜手在2021年徹底攻克解決疫情危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說:“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連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生動展示了偉大抗疫精神。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11]作品還響起歌曲《風雨無阻》:“風也有,雨也有,風雨之中昂起頭。風也有,雨也有,風雨無阻向前走。幾千年的腳步從未停留,歷史的接力手牽手。泰山昆侖沖霄漢,長江黃河江河流。磨難中寫不朽,奮斗中顯風流。陽光普照我們的大地,新的榮光將永恒鑄就。”共情傳播中國戰勝疫情的英雄壯舉,共同奏響抗擊重大危機的激越樂章。
參考文獻:
[1][4][7][8]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8.
[2]張維為.文明型國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200.
[3][美]亞瑟·喬位米卡利.共情力:你壓力大是因為沒有共情能力[M].耿沫,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3.
[5]彭華新.科學家在“新冠疫情”議題中的社交媒介參與與權力博弈[ J ].現代傳播,2021(02):146.
[6]習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 J ].求是,2020(03).
[9][美]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380.
[10]吳飛.共情傳播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路徑探索[ J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05):75.
[11]習近平.二○二一年新年賀詞[N].人民日報,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