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蓉
摘要: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推廣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重要的變化。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抱著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目標,加強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合作能力等個性品質以及能力,從而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整體價值。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改;教學策略
物理是一門關系到學生實際生活的學科,讓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有助于學生的終身成長。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高中物理教師要形成開放客觀的教育理念,正確認識到物理教育的初衷,了解高中階段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圍繞著學生的成長為目的,從而真正的起到教學的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當注重提高學生在教學當中的參與程度,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物理知識的構建過程當中來,從而在加深學生記憶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高中物理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提升為途徑,逐步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使學生可以逐漸適應自主學習的狀態。
比如,在教學“時間和位移”這一節內容時,筆者采取了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手段,引起學生與課堂之間的互動。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了一小段視頻,視頻內容展示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從而帶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之后,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這個故事當中,謙虛謹慎的烏龜贏了兔子,那么我們可以說烏龜的速度比兔子快嗎?從而初步引起學生的思考。在隨后的教學中,筆者又讓學生站起來,在教室里走一走,試著用比較快的步伐和比較慢的步伐兩種方式來走同樣的路程,親身體驗下速度的概念,從而在學生的互動當中引出教學知識。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鼓勵學生多說、多做、多想,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加強信息技術資源的開發使用
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有效融合是促進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落實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大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使用,讓信息技術手段來擴充課堂教學的容量,降低課堂的消耗,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展開教學活動,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教師在開發使用信息技術資源時要遵循開放性、主體性、趣味性的基本原則,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應用到教學中來,從而更好地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比如,在教學“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這一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整理出結論,掌握分析問題的能力,筆者讓學生運用實驗和幾何畫板來進行綜合性的探究。首先,學生要按照常規的方式去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當中得到各種數據,之后,學生可以將獲得的數據添加到幾何畫板當中,利用幾何畫板的功能繪制出圖形,從而根據圖像中所表示出的內容得到相應的結論。此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還可以使用虛擬仿真軟件來模擬物理實驗,將物理實驗的現象放大、放慢,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到物理現象,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去開發信息技術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鼓勵學生課下的知識擴展
物理知識的層次是十分豐富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只注重講授教材上的知識,卻忽視了對課堂進行擴展,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也不利于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的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于課下教學來促進學生的知識擴展,鼓勵學生去學習教材之外的知識,從而使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學習經驗,獲得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比如,在教學“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這一節內容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教師還有必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際生活進行總結,從而讓學生對生活中靜電現象的發生產生深刻的理解。因此,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下探究的任務,讓學生自習觀察自己的生活,分析其中涉及到的靜電現象,記錄下來,思考其中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知識,整理在一起,制作成調查報告。這樣,通過讓學生學習更多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可以有效地擴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意識,有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本文針對新課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給高中物理教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機會,在實際的教學中,高中物理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關注學生的自主性發展,讓每一堂課都可以滿足學生生命發展的實際需求,使學生收獲在物理學習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伴隨著物理課堂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云飛. 新課改下普通高中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探究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溫利利.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