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妮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學校在教書育人上越來越重視家庭的作用。家校共育是新時代下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此種育人模式可以將家庭和學校結合在一起,發揮兩者之間的協作作用,由此實現對學生全方面的管理。高中是整個教育階段非常關鍵的時期,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各地高中學校需要全面落實好家校共育模式,以此來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生;家校共育
教育不單單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也需要發揮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力量。其中一名著名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說過“家庭、老師、集體、孩子等是參與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可見教育是多個力量有機統一和結合在一起的,特別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發揮的作用非常顯著。高中是學生整個受教育階段非常關鍵的環節,該環節的教育可對學生今后的人生起到決定性的影響。特別是在我國高考形勢日漸嚴峻的背景下,如何在高中階段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是教育工作者們非常關注的問題。伴隨網絡化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家校共育模式下也可以有效融入現代化信息技術,以此提高對高中生管理的有效性。
一、高中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各種教育力量彼此互補
高中家校共育有助于各種教育力量彼此互補在一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采取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以及所處的教學環境存在明顯不同。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具備各自的特點和優勢。舉例來說,學校教育具備的師資力量非常雄厚,且教學資源教學設施也更為完善,教師可實現對學生科學化、專業化以及系統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則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教育帶有較強的生活化特點,對學生的教育針對性和滲透性更強。可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各的優勢,彼此聯合起來可將優勢變得更加顯著,起到效應疊加的目的[1]。
(二)有助于增強教育合力
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身心都得到了極為快速的成長。此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一樣的,因此兩者需要統一教育思想、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之間的合力[2]。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中家校共育的具體措施分析
(一)構建網絡化交流平臺
構建網絡化交流平臺是“互聯網+”背景下高中家校共育不可缺少的環節。學校里每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如果僅僅是依靠教師來管理,管理成效顯然不理想。因為教師不可能對幾十個學生真實情況有全面性了解。對此學校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可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網絡化交流平臺,網絡化交流平臺帶有較強的開放性,全校師生和家長都可以參與進來,為家校共育創造了條件,可以明顯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在“互聯網+”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使用QQ、微信等社交軟件與學生家長交流。教師可成立班級微信群或者QQ群,在網絡平臺上與家長針對學生問題展開溝通。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社交軟件上與學生家長一對一交流,密切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教師也可以將班級事務信息發布在網絡平臺中,及時將學校指示傳達給學生家長,提高教學管理效率[3]。
(二)加快管理信息之間的交互
網絡化平臺的構建密切了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家校交流變得更加通暢。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期間表現,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家狀況等。雙向的交流互動方式可形成教師和教師對學生動態性的了解和評價,參考來自教師和家長的雙方意見,可為學生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落實“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所謂“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就是將學校、家庭和社會聯系在一起,發揮彼此的協作作用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家庭教育模式在于加強孩子的道德人格教育。可以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社會教育的兩大必備因素和前提。前兩者成功,則社會教育必然成功。既然學校教育模式已經確立,家庭教育就成為三位一體模式成功的關鍵。每個做家長的要清醒地看到,學校的教育可能更多地側重在知識技能的教育上,因此家長就需要肩負起對學生有關道德人格的教育。“互聯網+”背景下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真正實現了“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4]。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家校共育被各地高中學校所關注。家校共育有多方面的優勢,兩者結合在一起可實現對學生更為全面、科學以及系統化教育。因此家校共育在教育領域可全面推廣開來。
參考文獻:
[1]冉興星,香海霞. 如何做好"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家校共育[J]. 學周刊,2020,1(1):171.
[2]李小玲. 高中家校共建職業生涯教育模式探索[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6):45-47.
[3]夏倩倩. 高中家校共育的對策和實踐 ——以南京市棲霞中學為例[J]. 散文百家,2020(20):187.
[4]周勇兵,鐘素娟. 基于"互聯網+"的高中家校共育實踐策略[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0(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