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東方
摘要:化學教育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歸于生活”的教學,本文從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的意義,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對提高課堂效率與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作用,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與實驗教學結合等等方面分析。
關鍵詞: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教學探索;高中化學
一、高中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意義
很多學生一進入高中覺得化學難學,學了也沒有用。但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就會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化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有化學。因而有:
(一)在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對生活探索的興趣,在學習中掌握書本知識,實現學科知識的落實。如學習金屬腐蝕時,讓學生觀察自行車、護欄、鋁合金生銹等,進行調查分析,做到掌握第一手資料,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通過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自主思考探索。層層釋疑、步步啟發,加強問題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如“探究原電池形成的條件”教學時,設計以下問題:首先展示:番茄原電池使音樂賀卡發聲,激發學生興趣。質疑:音樂賀卡為什么發聲,裝置中的電流是怎么產生的?必須具備什么樣的結構才能形成電流?原電池正負極與材料有什么關系?正負極除了與材料有關,還與什么有關?這樣會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
(三)在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來自于人們的生活經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學知識,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去。如在學習化學平衡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防齲齒選用加氟牙膏;學習氧化還原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淀粉碘化鉀和食用醋來檢驗食鹽中是否含碘等。這樣會提升了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二、高中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的原則
(一)提出的問題與生活密切相關原則
在問題情境設置時,首先要體現生活性原則。如“物質的量”教學是個難點,筆者上課時,就教室里的純凈水創設情景,請學生想方法計算一下這些純凈水所含的分子數,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思考,使學生把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聯系起來。學習乙醇的性質時,用生活中人們所熟知的“酒為什么是陳的香?”和“燉魚的時候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和醋?”等。
(二)實驗教學與生活高度結合的原則
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拉近化學與實際生活距離的橋梁。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將生活中素材融入教學中。如“探究原電池形成的條件”教學時,設計:番茄原電池使音樂賀卡發聲,激發學生興趣。
(三)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原則
在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也具有開放性。如:硫氰化鉀溶液和氯化鐵溶液混合,溶液顯紅色。向該混合液中,滴加氯水后,原混合液紅色褪去。提出問題:混合液紅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假設與猜想:①氯水中的次氯酸將Fe3+氧化到更高價態;②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了SCN-。實驗探究: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鉀溶液,觀察溶液是否恢復紅色。若恢復紅色,猜想②正確;若不恢復紅色,猜想①正確。或者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鐵溶液,觀察溶液是否恢復紅色。若恢復紅色,猜想①正確;若不恢復紅色,猜想②正確。
(四)注重學生之間的協作原則
在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生共同協作,探究問題,形成對知識的體驗;另一方面,師生協作,由教師設置生活化情境,學生在探究形成初步知識后,教師對所探究結論進行點評、補充和升華。在學生和學生、教師與學生的相互協作中,師生共同進步,進一步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率。
(五)設計的問題要有創新的原則
在生活性問題的設置和探究過程中,不僅要體現“生活”要素,而且還要提煉生活素材,注重所提問題、學生探究方式和思維方式、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有所創新。
三、高中化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式與生活緊密相連
老師是否能教好、學生是否能學好,是與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密切的關系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也能有助于老師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活計動的開展。學習化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化學服務于生活,老師在化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性情境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化學知識。
(二)讓學生要有生活體驗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搭起書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對生活與知識的密切聯系有所感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去理解書本知識,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如比較Na2CO3溶液中各種粒子濃度的大小時,學生對電荷守恒中CO32-前邊的“2”感到難以理解,如果把電荷守恒比喻為“用人數表示胳膊數”,學生便會豁然開朗。如用“彈簧現象”比喻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等。
(三)要創設生活性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問題情境的形式可以有多種。創設的問題情境一般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如在進行原電池的教學時可以創設以下問題情境:輪船在海中航行時,為什么要在船底焊接鋅板;實驗室在制取氫氣時,為什么選用粗鋅與稀硫酸反應,而不選用純鋅等。
(四)要有學生參與生活的過程
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生活性的教學,對源于生活的問題探究得出結論后,終要回歸生活,運用于生活,提高參與生活的能力。如學習了膠體,學生就知道為什么鋼筆不能混用不同的墨水;學習金屬的腐蝕和防護后,學生就知道菜刀如何防銹。如學習完二氧化硫有關性質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我國為什么以硫酸型酸雨為主,自然界硫酸型是如何形成的。
總之,高中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抽象的化學知識是能夠從生活中找到的實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化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生活當中尋找生活素材,將生活當作學習化學知識的課堂,就能有效地豐富化學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對高中化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