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義
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之下,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的腳步。新課改的提出,則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互動教學提倡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機制。互動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課本教學中,在輔導學生以及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利用網絡資源開展互動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網絡與手機的全民普及。使得許多優秀的網絡資源可以加以利用。以互動教學為中心思想,通過網絡作為連接師生的媒介從而達到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的目的。本文將從利用網絡資源為基礎,通過建立長效溝通機制、教學輔導以及批改作業、分組討論互動三個方面對互動進行探究。
關鍵詞:互動教學;網絡資源;網絡輔導;批改作業;分組討論
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基于教師對新課改的探索而來。互動教學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來向學生輸送教學知識。其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主,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討論研究,自發的,主動的去挖掘知識點。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網絡與手機的全民普及使得這種學習方法有了更為便捷高效的媒介。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網絡教育資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豐富教師的教學辦法。同時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全面綜合能力。
一、利用網絡資源,建立長效溝通機制
傳統的教育理念下,講究的是“以師為尊”,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往往是是占有主導地位。教師為了保持威嚴與權威經常會“擺冷臉”。這無形中給了學生多余的壓力,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較少。學生在學習中有了什么困難往往不會主動跟教師說,小學生仍處在兒童時期,心里建設往往比較脆弱。有時候可能很小的一件小事就會影響到學生的整體狀態。現在的社會,家長一般都忙于工作,可能存在對自家孩子關注不夠。這樣就需要教師想辦法,利用網絡資源,建立一個長效的溝通機制,不僅便于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同時也為以后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輔導教學打下一個良好運行的體系。
比如,現如今基本人人都在使用的網絡社交工具“微信”,“QQ”等。教師可以組織建立一個師生微信群。先在群里通過聊天,發表情包等方式與學生打好關系,讓學生覺得教師像是一個朋友。從而樂于與教師聊天溝通。比如上個月的“六一兒童節”,教師就提前準備了祝福的話以及找到許多特別受學生喜愛的表情包。在兒童節這一天發到群里,學生看到教師這么充滿“童趣后”,也開始積極的在群里發言,還互相調侃,氣氛非常融洽。第二天回到學校,每個學生還都掛著笑臉,整個人變得更加積極,學習上也更加專注了。
二、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輔導以及批改作業
傳統的作業模式下,在課上教師需要布置作業、分發作業、收作業、批改作業,然后再與學生將沒掌握的知識面進行一一講解。整個流程下來,有可能需要占用好幾個課時的時間。學生在漫長的時間里容易產生學習疲勞,造成學習效率低下。同時教師也會感到厭煩。因此,借助前面所講的建立而成的微信群來進行作業的布置與輔導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利用微信視頻,可以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的對學生進行網絡輔導。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了什么難題與顧慮,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微信找到老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通過合理的利用時間。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師在布置作業以后,也可以通過網絡軟件來進行有效的批改審閱,不需要去哪里都帶著一包作業,當碰到學生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時,更是可以及時與學生取得聯系,通過一對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復習知識點。這樣就不需要等到下次上課的時候再統一進行講解。一對一的教學輔導更有針對性以及時效性。教師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同時學生也能夠更快速的掌握知識。
三、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分組討論互動
網絡上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料,許多的課業資源不僅出題思路新穎,教學方法方式也靈活多變。教師完全可以加以利用,將這些好的課業資源發到微信群里,供學生學習并討論。
比如,教師將課業分發到微信群里后,讓學生先做一遍,等學生做完后教師將課業收上來,進行分類歸納,心中對于學生掌握知識程度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后,將學生在微信群里進行合理分組。每小組五個人,以兩位學習好的學生帶三位稍微差一點的學生。然后將課業分發下去,讓學生互評互閱。學習好一點的學生能夠很快的找到其他學生的問題,并給出修改意見,令人意外的是學習差一點的學生也能全心投入進去并且經常會發現一些其他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同時讓其他學生參與進來,在共同討論學習之下。學生在檢查自己作業的同時也要檢查別的學生的作業,因此就會格外的用心指正錯誤點。這樣下來,甚至不需要教師的引導,每個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學生之間就差不多在討論分析中都找了出來。這無疑加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達到了互動教學的目的。
結語:
總而言之,互動教學在響應新課改的同時,確確實實在實踐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學運用,學生在互動中不僅與教師之間聯系越來越緊密,而且與其他學生之間也通過互動交到了許多的朋友。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陶鳳. 批改作業 不要簡單問題復雜化[N]. 北京商報.
[2]安永紅.對小學生作業批改的藝術性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
[3]儲美玲.網絡教育環境支持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山西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