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坤
摘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促進了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而在新興媒體獲得高速提升的同時,廣播電視之類的傳統媒體受到了十分強烈的沖擊,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電視新聞傳播如何在新時期站穩腳步,如何面對高壓、實現創新發展是一項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完善的課題。
關鍵詞:融媒體;電視新聞;新聞傳播;創新
從當下新聞傳播的環境和狀態來看,不難發現,當前我國的電視新聞事業正處于發展的新階段,新興媒體的產生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壓力,也帶來了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眾多新興媒體的誕生給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帶來了較大的市場沖擊,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傳統媒體要想在當前的新聞環境下獲取一席之地,就需要格外重視創新,趨利避害,尋求新的發展方向。本文將以融媒體發展為背景,簡要分析電視新聞傳播開展創新之路的方法。
一、汲取新媒體優勢,促進報道多樣化
“優勝劣汰”不僅是自然界的生存方式,也同樣反映出了信息時代下各媒體的生存狀態。每一個新鮮事物的產生和壯大都預示著其擁有一定獨特的優勢,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要想在新時期獲得更加長遠、穩定的發展,就要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積極吸取新媒體傳播中自己所沒有的優勢,揚長補短。
傳統電視新聞的創新至關重要,但是如何創新,創新的方向在哪里等問題都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和研究。筆者認為,創新的內涵就在于在保留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汲取外來優勢,而新媒體的最重要的優勢之一就是其寬泛的時效性、包含內容的豐富性、接受信息的便利性等等。因此,電視新聞傳播在開展創新時,也要積極融合一些先進的信息技術,也可以通過其它的自媒體平臺,開展一些延伸業務,拓展和豐富報道方式,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曝光度,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除此之外,我們也要更加注重報道傳播路徑的多樣性,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的傳播渠道主要是通過電視為依托,嚴謹有余,互動不足,受眾難以和電視媒體人進行日常交互,距離感較強,所以電視新聞傳播可以通過微博、短視頻平臺等發布一些日常信息,并利用評論區的交流特性和受眾加強聯系。這樣既能促進報道多樣化,也能有效增進創新進度,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二、培育綜合型人才,注重內容高質量
無論何時,高素質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重視新聞人才的培養和運用。當前新聞內容的同質化比較嚴重,發現新聞亮點、打造獨特優勢,不人云亦云,將內容質量作為首要要素,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升電視媒體的傳播質量與競爭力,從而最大化地發揮自身優勢,為受眾提供一個更加多元和諧的新聞環境。
電視新聞傳播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傳播媒介,電視新聞融合了畫面、聲音等多種形象性元素,形成聲畫兼備的整體形象,并且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可信賴度和較強的引導性。我們不難發現,收視率排名靠前的電視臺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或是民生新聞、或是綜藝節目,總有一個特點能夠吸引到受眾,所以電視臺要想具有長遠的發展空間,就不能一味的“求同”,更要“存異”,要有能力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比如說,地方電視臺的節目可以和本地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將城市特色文化提現到電視傳播當中,將“重視受眾”視為自己的立臺之本,不僅要創建更加喜聞樂見的節目,也要創建高質量節目,能夠使受眾獲得一定的思想和價值觀引導。當然,高質量的節目必然離不開綜合素養人才,重視新聞人才的培育,提高新聞人才的待遇,都能夠起到有效的發展作用。
三、明確新時代使命,堅守媒體人準則
雖然新媒體的沖擊給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帶來了壓力,但是電視新聞仍然具有其獨特性以及存在必要性。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為公眾進行真實、客觀、全面的新聞報道,是所有媒體人應盡的職責和義務。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在新聞市場的地位雖然有所下滑,但是其職能和影響力依舊較大,所以我們在追求內容質量和創新意識的同時,也要時刻牢記職業準則。
從業務能力上來說,電視新聞工作者所要掌握的基礎技能比單純的新聞人要更多,并且要求也更高,不僅要掌握一定的新聞敏感度,也要有較高的屏幕意識感,要積極尋求進步,不能安于現狀,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綜合業務水平。從道德素養來看,較高的行業競爭壓力使得新聞傳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惡意競爭、虛假新聞頻出等,這需要我們每一個新聞人都能夠挑起社會責任來,時刻牢記自己的工作初心,不胡編亂寫、不違背準則,以客觀的角度為受眾們展現真實的新聞,不懼怕艱苦,明白自身定位和時代使命。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時代和新媒體不斷融合的環境影響下,電視新聞行業勢必要做出更加前衛和適宜的改革舉措,以此來謀求更遠的發展。雖然我們面臨的挑戰與壓力驟增,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新聞傳播創新之路是一條需要不斷完善、不停前進的道路,需要我們每一位媒體人付諸行動,為電視新聞行業的進步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朱秀文.融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與改善策略[J].新聞文化建設,2020(18):150-151.
[2]王一凡.融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與發展[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4):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