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勇 ,侯江淇 ,梁文靜 ,洪珍蘭 ,文倩倩 ,魏雅琪 ,賈曉潔
1.山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山西 030619;2.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針灸醫院
中醫護理學是在中醫學的基本理論指導下,研究中醫各科疾病護理技術的一門獨立學科。中醫護理學是中醫院校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護理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進行臨床護理、預防保健和康復護理。我國自2015年起在19所中醫藥院校正式招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為目標。目前,我國有23所中醫院校招收護理學碩士,其中7所院校設置中醫護理和中西醫結合護理兩個方向,3所院校僅設置中醫護理方向,5所院校僅設置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8所院校未明確設置中醫或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如何在滿足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的同時,凸顯中醫護理特色,探索一條適合中醫院校的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是中醫院校護理教育者重點關注的問題[1]。學情,即學生的情況,現代教學設計理論主張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過程,為學習者設計教學。本研究以山西中醫藥大學在讀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借助問卷調查,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3個維度了解學生對中醫護理學的認知情況,進而為優化彰顯中醫特色的護理研究生培養方案奠定基礎。
1.1 對象 選擇山西中醫藥大學在讀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52人為調研對象。
1.2 調查工具 對護理專業研究生導師、相關課程教師、管理人員及研究生進行小范圍的訪談,整理、歸納訪談內容,采用半開放式的形式,借助問卷星平臺編制中醫護理理論與實踐認知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括3部分內容:①一般資料,重在了解研究生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工作經歷等基本信息;②基礎知識和技能,重在了解研究生對中醫護理學基礎知識和常用中醫護理操作技術的掌握情況;③情感態度,重在了解研究生對中醫護理的態度和前景期望,共25道題目。中醫護理學具體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采用0~5分評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
1.3 資料收集方法 此次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集中進行,通過班級微信群實現問卷的發放與回收。為確保個人資料的私密性和填寫的真實性,調查采取無記名方式進行。
1.4 質量控制 為嚴格把控調查質量,在問卷設計環節進行了如下操作:①限制問卷填寫時長,一般以5 min左右為宜,以免對問卷調查者施加過多壓力,進而降低問卷反饋率和應答質量;②采用滾動設計,可以避免網絡延遲、頁面跳轉等問題,減少被調查者填答中止率[2];③限制問卷填答設備的IP地址,避免同一對象多次填答,將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樣本阻擋在樣本數據庫之外[3]。
1.5 數據處理與分析 借助問卷星的“分析和下載”功能,查看每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并轉成Excel格式進行頻數分析。
2.1 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一般資料 52名護理專業研究生中,女47名,男5名;年齡21~30歲占90.39%,>30歲占9.61%;就讀研究生前曾經有工作經歷者16人,其中三級醫療機構11人,二級醫療機構5人,且15人為西醫院工作經歷;被調查者均在研究生入學前獲得本科學歷,其中20人具有專升本經歷,占38.46%。
2.2 對中醫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和掌握情況 有76.92%的在讀研究生未系統學習過中醫護理學的理論課程;63.46%的研究生表示難以獨立正確完成中醫常規護理技能操作。我校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對中醫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相關問題回答情況見表1,對中醫護理基礎知識和常用操作技術的掌握情況見表2和表3。
表1 中醫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相關問題結果(n=52)
表2 中醫護理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n=52) 單位:人
表3 中醫護理常用技術的了解和操作情況(n=52)
2.3 對中醫護理的情感態度及前景展望 88.46%的研究生認為有必要在研究生階段開設中醫護理學作為專業基礎課程,82.69%的研究生表示如有機會愿意系統學習中醫護理學課程,并希望從中學習一些實用性強、可以應用到臨床和實際生活中的中醫護理知識、技能。具體問題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中醫護理情感與態度的相關問題調查結果(n=52)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的健康觀不斷改變,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護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護理工作的范疇也從單純疾病護理向全面的預防保健護理拓展[4]。中醫學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其中“七分養”的實踐就是護理,中醫護理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中醫院校高層次護理人才培養教育的關鍵所在。本次調查以山西中醫藥大學為例,結果顯示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中醫護理學基礎知識普遍薄弱,常用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能力不強,但研究生對中醫護理的學習熱情高;96.16%的研究生熱愛中醫護理;84.62%的研究生看好中醫護理發展前景;84.61%的研究生愿意進行中醫護理知識的拓展;82.69%的研究生有機會愿意進行中醫護理的學習。積極探索符合高層次、實用型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途徑和模式是現階段工作的重心,其中研究生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能夠直觀反映培養模式的基本狀況[5],因此,優化調整培養方案是關鍵。
3.1 抓住自身優勢,明確特色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往往以培養方案為依據,培養目標作為人才培養的總體原則和根本導向,首先必須符合學校的自身特點[6]。我國自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增設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目前有23所中醫藥院校正式招生護理學研究生,總體培養目標趨同,多定位為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內容西化等現象[7],中醫院校與其他醫科院校區別不顯著,未能彰顯中醫在護理方面的獨特優勢。中醫學蘊含著濃厚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尤其在護理學中人文精神的理念更為突出。因此,中醫高等院校在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面,更應清楚認識自身的優勢,抓住學生實際的真正需求,突出中醫文化特色。對于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如內科護理、外科護理、老年護理等,雖然研究方向、課題上有所差異,但基本培養目標一定要明確,均要突出中醫護理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核心思想。
3.2 結合學情實際,調整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是護理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由于我國護理專業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對較晚,中醫院校直至2015年才開始獨立進行招生,雖然在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中對中醫護理知識、技能的要求有所體現,但在課程設置方面,專業特色課程偏少,不足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針對本次護理碩士研究生的學情現狀,學科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需要著重從以下方面著手:①在研究生入學之初進行中醫護理學本科階段基礎測試,對于之前未系統完成中醫護理學學習、測試結果不合格者,建議補修本科階段中醫護理學課程。②重點建設1門或2門有關中醫護理或中西醫結合護理的研究生階段課程,以科學研究、前沿知識為課程重點,旨在提升護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③充分利用慕課、一流課程等建設成果,對學生選修相關課程進行認定,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3.3 注重能力提升,加強臨床考核 護理研究生的培養應緊密圍繞護理實踐[8]。目前,我校的臨床實踐從研究生第二學期開始,時間為18個月,包括集中輪轉(12個月)和專科輪轉(6個月)兩個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但在臨床實踐科室安排和時間要求上尚未突出中醫護理的特色,本次調查結果中僅有21.15%的學生可以相對熟練地完成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因此,在臨床護理實踐階段,應注重強化學生中醫常用護理技能操作訓練,培養學生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的思維能力,并設置詳細的出科考核指標,貫穿于研究生培養階段全過程的課程考核、臨床實踐考核和中期考核等各級各類考核方案。
3.4 拓展科研思路,豐富學術活動 科研意識與科研能力是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高等護理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方向[9]。定期參加所學專業相關學術交流活動是拓寬學生視野、幫助構建科研思路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保障參與學術交流活動不留于表面,可以學分的形式進行規定,并在學生完成學術交流活動后組織小范圍的討論與匯報,確保學生有所收獲。
研究生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10]。近年來,國家制訂了一系列大力扶植中醫護理發展的政策,對中醫護理學科的全面發展是一種難得的機遇[11]。中醫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在適應整體發展趨勢的前提下,重點解決培養過程中存在的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等客觀問題,結合學情現狀逐步修訂完善能夠彰顯中醫護理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目前,我國整體中醫護理教育相對滯后[12],但突破“瓶頸期”后,中醫護理勢必會進入發展的快車道[13],中醫護理學的人才培養也將會更加健全,更能凸顯中醫的優勢與特色,更能符合研究生整體和個人發展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