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靈
摘 要:《印尼國際日報》是印尼華僑華人構建社會認知的重要途徑,它對“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了大量的報道宣傳。本文選取印尼最有影響力的華文報刊《印尼國際日報》為研究語料,探知印尼華僑華人對“一帶一路”倡議關注度及關注內容的變化和緣由,分析其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期待與顧慮,并針對未來如何更好地有效發揮印尼華僑華人在中印(尼)兩國戰略對接中的作用提出相關思考與展望。
關鍵詞:印尼華僑華人;一帶一路;認知
2019年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做了《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對“一帶一路”美好未來進行了展望,認為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能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①印尼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倡之地,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尤為重要,印尼華僑華人是中印尼溝通的橋梁,他們對倡議的關注度和認可度是印尼國內對倡議認知的小縮影。華文報刊與華人社團、華文教育并稱為“華社三大支柱”,對印尼華僑華人的認知構建發揮著重要作用。《印尼國際日報》是印尼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華文報刊,占據了印尼華文報刊的主要發行量,在印尼華人社會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是印尼華僑華人構建社會認知的喉舌。
一、印尼華僑華人對“一帶一路”倡議關注的變化
(一)對倡議關注度的變化
從《印尼國際日報》對“一帶一路”的報道數量來看,印尼華僑華人對倡議的關注度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推進而增加,由2013年僅一篇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聞報道,2014年共計28篇,出現小幅上漲。2015年3月,印尼總統佐科在訪華期間與中國建立了全方位的“海洋發展伙伴”關系以及中國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并指出印度尼西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之后,報刊關于“一帶一路”的報道數量才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僅2015年12月份就有45篇相關報道。報刊對于中印(尼)倡議對接過程中的高鐵項目等重大項目實施、全球各國和地區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尤為關注,甚至還會對某些事項進行專題追蹤報道。對2019年中國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進行了大量的追蹤報道,從兩國政要會面到國際高峰論壇的召開背景、會議內容、出席領導嘉賓對倡議的具體認知、以及會議取得的各項成果進行了全面報道②。
華文媒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聞報道數量的變化反映了印尼華僑華人對“一帶一路”倡議認知態度的轉變,經歷了以內心支持為主個別參與的現狀到積極支持更多參與的轉變過程。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實施初期,印尼華僑華人個別參與到了中印(尼)戰略對接中,隨著印尼社會各界對“一帶一路”倡議認可度的提升,印尼華僑華人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倡議實施中,也更加全方面多角度關注倡議。印尼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聯合創始人、高級研究員,雅加達CSIS基金會董事會副主席林綿基認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當前國際治理體系的重要補充,是重要的全球性倡議③。印尼華僑華人對“一帶一路”倡議整體上是積極擁護的,普遍認為“一帶一路”是解決印尼當前發展困境,促進印尼發展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印尼華文主流報刊對“一帶一路”報道經歷了數量由少漸多的變化過程充分反映出了印尼華僑華人對倡議的關注度的變化。
(二)對倡議關注內容的變化
印尼華僑華人對“一帶一路”倡議認知除了關注度發生了變化,關注的內容也隨著倡議在印尼的深入發展開始變化轉移。在倡議初期,印尼華僑華人對倡議的關注度、參與度和關注內容都十分有限,印尼華文主流報刊也僅從倡議沿線國家的基本情況、中國要聞及中印(尼)兩國戰略對接取得的新進展方面進行了報道。《印尼國際日報》前期報道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和中國的要聞,還報道了中印(尼)兩國戰略對接的新進展以及印尼華人的積極作為。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印尼的持續深入發展,印尼華僑華人關注的內容越來越多,不再局限于報道倡議的基本現狀,而是廣泛關注印尼的政治、經濟、人文交流、教育等各個方面在中印(尼)戰略對接背景下的發展現狀和成效,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真實意圖的解讀,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對倡議的具體認知以及中國政府圍繞推進倡議順利實施提供保駕護航的政策、資金方面的支持,印尼華僑華人在印尼華文主流報刊的影響下越來越認可并參與到倡議中。印尼華文主流報刊大量全面報道了印尼社會在中印(尼)戰略對接背景下的發展現狀及成效,還積極關注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印尼國際日報》近期報道了葡萄牙、意大利、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有意愿加入共建“一帶一路”的意愿,“一帶一路”倡議逐漸成為國際治理體系的重要補充。其次,關注了中國內部各個省市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的各項具體舉措及成效,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青島港逐漸構筑起了聯通“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龐大海上貿易航線網絡,集裝箱航線總數近180條,位居中國北方港口首位,成果豐碩。最后,關注“一帶一路”倡議在推行過程中存在的疑慮,對中國政策進行正確解讀,為倡議實施增信釋疑解惑,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可使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加快數十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減貧,能促進全球貿易和投資增長④。
(三)印尼華僑華人對倡議關注變化的緣由
語言是媒介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反映社會現狀的一面鏡子,本文選取的《印尼國際日報》主要通過宣傳報道與中國相關的新聞來提升印尼民眾對中國的認可度,加強中印(尼)兩國的友好與團結,它對中國“一帶一路”的解讀影響著印尼廣大華僑華人構建認知,是印尼華僑華人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之一。
印尼華僑華人對于“一帶一路”倡議一直是持認同態度的,印尼華文報刊在倡議推行初期主要是從側面來宣傳倡議沿線國的風土人情、印尼華僑華人在中印(尼)戰略對接中的作用、中印(尼)兩國合作的成果,報道數量和關注內容都十分有限,這是印尼國內長期存在反華排華情緒,印尼華僑華人需妥善處理關于中國事務以及印尼民眾對倡議處于逐漸接受狀態所致。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印尼在2018年貿易額是726億美元,中國對印尼投資額截至2019年已達646億美元,為印尼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解決了印尼項目建設的赤字問題,激發了印尼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改善了印尼的基礎設施現狀,降低了印尼經濟發展的運輸和物流成本,印尼國內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明顯提升,印尼華文報刊從側面宣傳變成了正面積極宣傳,其通過對倡議實施的具體情況、取得的成績、各國各界人士對倡議的認知、中國提供的利好政策等方面為倡議增信釋疑解惑,增強印尼民眾認可度的重要力量。
政治和經貿仍是印尼華僑華人關注的重點,這是由印尼華僑華人從事的職業、自身的歷史經歷和倡議的互利共贏的性質決定的。首先,印尼華僑華人處境受中印(尼)兩國關系的影響,歷史原因使得印尼華僑華人的忠誠度經常受到懷疑,在中印(尼)關系中斷時期印尼國內排華事件頻發,嚴重影響了印尼華僑華人生命財產安全,許多印尼華僑華人在兩國外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受到雙邊關系的制約。再者,印尼華僑華人主要以經商為謀生手段,印尼國內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帶一路”倡議給印尼提供的投資項目、發展資金、新的技術為印尼華僑華人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與平臺,積極關注與自身最密切聯系的經貿動態,找準利于自己的機遇來發展。此外,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對接最先是通過雅萬高鐵項目也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的,基礎設施的改善給廣大印尼華僑華人提供了交通出行便利、物流成本降低以及運輸時間縮短、貨物流通快捷等息息相關的好處。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印尼華僑華人必然會更多地關注倡議對中印(尼)兩國政治與經貿方面的影響。
二、印尼華僑華人對“一帶一路”的具體認知
印尼華文主流報刊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反映出中印(尼)兩國戰略對接成效顯著,印尼華僑華人可在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方面有效發揮作用,在自身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和平臺的同時,也可提升印尼民眾對倡議的認可度,增強中國的民意基礎,實現互利共贏共享。
(一)“一帶一路”引領中印(尼)關系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印尼國際日報》在政治方面積極宣傳中印(尼)關于“一帶一路”在印尼對接的相關利好政策,消除印尼社會存在的對于中印(尼)戰略對接的誤解,印尼華僑華人受華文媒體的影響,認為“一帶一路”是可以促進中印(尼)關系發展,其主要表現為:
1. “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高度對接,中國視印尼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首倡之地,印尼也試圖把握這一重大發展機遇。中印(尼)兩國有著相似的歷史記憶,相同的發展愿望和目標以及一樣的歷史任務,兩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海洋支點”戰略對接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與可行性,僅2015年兩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工程承包協議金額就高達78億美元⑤。印尼政府將北蘇門答臘省、北加里曼丹省、北蘇拉威西省和峇厘確定為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基礎設施建設的四個試點地區。印尼對接“海絲”倡議能夠促進印尼與中國、東盟的外交關系,“雅加達渠道”為東盟參與“海絲”倡議的實施提供了新平臺、發揮了新作用。2018年,中國-東盟在印尼雅加達舉辦了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5周年招待會的一系列慶祝活動期間,共同創設了“中國-東盟關系雅加達論壇”,東盟各國對“雅加達渠道”的建立給予了高度的評價⑥。
2. 各國加入“一帶一路”是大勢所趨,印尼更應積極把握機遇,搭乘中國的快車提升本國綜合國力。“一帶一路”合作是伴隨著懷疑阻撓逐漸發展的,如今已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互利共贏工程的合作集群,5年多的發展使得“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層面、區域層面和國家層面都形成了有效對接,參與國家由沿線發展中國家逐漸發展為發達國家也在陸續加入。葡萄牙共和國總統馬塞洛·雷貝洛·德索薩、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等于2019年4月訪問中國,參加中國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法、德、英、日、歐盟等派出領導人委托的高級代表也參加這次的高峰論壇,開啟了互聯互通的新模式⑦。
3. “一帶一路”倡議助推中印(尼)關系快速發展,中印(尼)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中印(尼)兩國高層往來頻繁,印尼總統佐科訪華次數已經高達5次,中印(尼)繼2006年在政治安全領域舉行了中印(尼)副總理級對話機制首次會議后,兩國于2015年在經貿領域和人文領域相繼建立了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和中印(尼)高層經濟對話機制,將其逐漸打造成引領中印(尼)兩國政治安全、經貿、人文領域合作的“三駕馬車”,推動中印(尼)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⑧。
4. 中印(尼)兩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雙邊關系取得新進展,各領域合作成效顯著。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海洋支點”對接是新時期兩國合作總綱,中印(尼)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努力建設好雅萬高鐵、“區域綜合經濟走廊”,拓展職業培訓合作,開展智慧城市、數字經濟等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提質升級,讓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成為兩國和地區發展的新動力。2018年6月,雅萬高鐵項目進入全面開工的新階段,22處控制性工程取得了突破,11月27日,印度尼西亞最大規模的中印(尼)對話會在首都雅加達舉行,促進了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此外,中國政府在印尼發生了地震和海嘯時,積極進行人道主義救援,提供緊急物資,中印(尼)兩國人民在災難面前的心更近了⑨。
(二)“一帶一路”能激發印尼經濟的增長
印尼華僑華人認為“一帶一路”能夠激發印尼經濟的增長,印尼華文報刊在經貿方面也大力宣傳“一帶一路”倡議給印尼經濟發展提供的良好機遇和發展平臺,鼓勵印尼華僑華人積極參與倡議,發展自我的同時也承擔起橋梁作用。
首先,針對印尼國內對“一帶一路”倡議真實目的存在的疑慮,印尼華僑華人通過華文媒體主動思考如何更好地在印尼推行倡議,將倡議互利互惠共贏的有利目的推廣到印尼國內各個族群,他們在倡議中,不僅扮演了橋梁溝通者,也逐漸成為倡議傳播的載體。印尼華文主流報刊通過刊登報道國內外要員高官、專家學者等對倡議正確解讀消除民眾對倡議的誤解,他們認為中印(尼)“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的所有項目都采用企業對企業(B to B)的合作模式,可免去債務陷阱的潛在威脅,印尼政府不會讓印尼被中國操控⑩。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在印尼實施的項目進展良好,能拉動印尼政府稅收的增長,促進印尼產業鏈和行業生態體系的完善,刺激經濟平穩健康的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約有1000家企業和2.5萬名中國員工在印尼參與倡議的實施,中國在印尼的投資高達23億美元,覆蓋了1562個項目,成為印尼的第三大投資國,為印尼經濟發展提供了發展資金和機遇。中國企業在印尼合作投資項目涉獵廣泛,青山鋼鐵、水電站、燃煤電站、乳業、建筑業、機械設備工程公司、高爐鎳鐵冶煉等等,對印尼經濟發展轉型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最后,“一帶一路”倡議給印尼帶來了資金和先進技術,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促進了印尼民眾個人素質的提升。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分享境外經貿合作發展的理念,每年會舉辦約2000個培訓班,提供約5萬個研修培訓名額,積極為參與國培養建設中青年人才。作為共建“一帶一路”成功典范的青山控股印尼工業園在5年時間中投資了80億美元,完成了年產300萬噸不銹鋼生產目標,使印尼一躍成為世界并列第二的不銹鋼生產大國,解決了當地28000多名勞動力就業。
(三)“一帶一路”能促進印尼文化教育科技的發展
印尼華僑華人認為“一帶一路”能促進印尼文化教育的發展,印尼華文報刊報道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兩國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的新進展,豐富了印尼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印尼民眾文化教育素質的提升。
兩國在文化教育領域擴大交流,豐富印尼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印(尼)自2015年建立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建立的首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即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標志著兩國人文交流合作將進入機制化、規范化的軌道,從2015年至2017年期間,中印(尼)進行了三次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會議,涉及了教育、科技、衛生、文化、旅游、體育、青年、媒體等領域,從頂層設計上為中印(尼)人文交流指明了方向。中國依托“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提供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截至2017年底,中國已經同157個國家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累計簽署文化交流執行計劃近800個。2019年6月18日,“中國民俗文化東盟行”代表團在雅加達印尼迷你公園(Taman Mini Indonesia)的客家博物館內向印尼民眾展示了中國民俗文化遺產的古琴、茶道、香道、插花卉藝術和太極,讓他們了解中國文化。
印尼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給華文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兩國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了印尼華文教育的發展和增進兩國的民心相通。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熟悉中印(尼)兩國語言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華文教育的發展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印尼國家安全戰略的一部分,華文教育在印尼國內日益盛行,部分學校開設了英語和中文兩門外文課。印尼創辦亞院、復辦崇文中小學和棉中中小學,推動印尼華文教育為中印(尼)戰略對接提供了大量的語言人才,華文教育在印尼蓬勃興起。中印(尼)兩國戰略對接能促進印尼科學技術的進步,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也能提升印尼民眾的知識技能水平,為印尼民眾提升技能提供發展平臺和機遇。萬隆理工大學(ITB)與中國清華大學準備在印尼合作興建數據化中心科技園,清華大學將邀請國外合作伙伴,蘋果和谷歌已同意入住該科技園。2018年印尼赴華留學生超過15000人,中國成為最受印尼學生青睞的第二大海外留學目的地。印尼政府向即將投資印尼的中國企業家提出五項條件,其中的第三條就是中國企業家務須向印尼員工轉移技術。
三、印尼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可為
印尼華僑華人約有1000萬人,占印尼人口總數的5%,在中印(尼)戰略對接中,印尼華僑華人與祖籍國密切相連,又在僑居國生活興業,既承襲祖籍國文化,又熟悉僑居國習俗,天然具有經濟、文化、人脈、語言等多方面優勢,是聯結祖籍國和僑居國的橋梁與紐帶,是“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對接的重要力量,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大有可為。
在政策溝通方面,印尼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首選之國,兩國自恢復外交關系以來合作不斷加深,2013年兩國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高層交流頻繁,兩國各層級、各領域建立了合作對話機制,合作前景廣闊。兩國合作的首個標志性工程印尼雅萬高鐵項目的成功簽訂離不開印尼華僑華人在其中的交流溝通的橋梁作用和參與項目的支持。
在貿易暢通方面,印尼華僑華人實力雄厚,遍布印尼各個大中小城市的商販,經營范圍廣泛涉獵各個產業,在印尼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他們中的專業人才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可為倡議的推行提供人脈、資金、政策等支持,為中國企業與印尼華僑華人社團、印尼相關機構牽線搭橋,加速中國企業與印尼項目的適應速度。中國“一帶一路”中海洋國際印尼考察團在2019年6月前往印尼拜訪了印中商務理事會,來自中國七個省份的企業通過印尼華人社團深入了解印尼現狀,促進兩國企業互惠互利。
在民心相通方面,印尼華僑華人與生俱來是集人文、文化、資本等資源于一體的資源系統,他們可充分發揮自身的語言、文化、人脈優勢來促進中印(尼)兩國在旅游活動、科教交流和民間往來等方面的合作,身體力行地成為宣傳“一帶一路”倡議,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的新載體。2017年,中國前往印尼旅游的游客人數達到206萬人次,成為印尼最大海外游客來源國,印尼在華留學生人數超過1.4萬人次,成為印尼第二大留學目的國。印尼現約有500個華人社團、7家華文報紙和3家華文電臺,充分發動華人社團和華文媒體生于僑、長于僑的優勢,通過文化交流,政策解讀等方式使“一帶一路”成為連接印尼華僑華人與印尼的連心橋,共同為印尼的建設努力。中國駐印尼使館聯合華僑華人社團每年舉辦“簽證工作華社懇談會”發揮了印尼華僑華人社團的作用,為大家解讀了中國的簽證政策及規定,加深了中印(尼)兩國的民心相通。
四、結語
中印(尼)關系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發展而進入史上最好時期,兩國關系正常有序的發展為印尼華僑華人的發展提供了發展機遇,印尼華僑華人認同并支持兩國戰略對接。中國政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逐漸轉變中國對印尼的宣傳重心及宣傳方式,提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宣稱效度,改善重印尼華僑華人輕印尼原住民的宣傳重心,重宣傳形式輕宣傳內容的宣稱方式,在尊重印尼的文化信仰的前提下,以印尼語和印尼民眾關注的問題為突破口進行宣傳推廣;其次,中國政府應充分發揮印尼華僑華人資源集合體和經濟實力雄厚的作用,積極構建中印(尼)民間交流平臺及企業合作,促進中印(尼)雙方信息互通,推動中印(尼)兩國在政府層面、民間組織、行業交流、企業合作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最后,中國政府可對全球華僑華人資源進行整合,建立全球華僑華人數據庫,向華僑華人提供信息發布交流平臺,為廣大華僑華人參與倡議提供信息搜集參與渠道,使他們可以在倡議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讓中國的富強惠及廣大僑胞,從而爭取更多海外僑胞的支持,充分發揮華僑華人在“五通”構建中的建設性作用,實現華僑華人自身發展與倡議順利實施的互利共贏局面。
注 釋:
① 習近平:《齊心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載于《人民日報》,2019年04月27日。
② 《開啟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海洋支點”的新航程》,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518/1483758.shtml)。
③ 《華裔精英林綿基》,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425/1480996.shtml)。
④ 《中方談世界銀行發布“一帶一路”相關報告》,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620/1486355.shtml)。
⑤ 《中印(尼)戰略對接成果豐碩》,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60526/269880.shtml)。
⑥ 《“雅加達渠道”致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412/1479381.shtml)。
⑦ 《一帶一路,內在動力遠大于外部阻力》,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426/1481103.shtml)。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聯合新聞公報》,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50423/215823.shtml)。
⑨ 《2018年中印(尼)有收獲、有感動!》,印尼國際日報(http://eguojiribao.com/9859/)。
⑩ 《印中一帶一路合作建設項目——屬于企業對企業項目 政府不會掉入債務陷阱》,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430/1481659.shtml)。
?《一帶一路啟動印中經貿對接》,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405/1478701.shtml)。
?《中印(尼)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迅速》,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50725/228900.shtml)。
?《“中國民俗文化東盟行”在雅加達交流活動成功舉行》,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619/1486222.shtml)。
?《把脈印尼華文教育,凝聚亞院發展共識》,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202/1468750.shtml)。
?《萬隆理工大學與清華大學》,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90502/1481822.shtml)。
?蔡建國:《充分發揮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力量》,人民政協報,2015年6月 1日,第4版。
?《“一帶一路”中海洋國際印尼考察團拜訪印中商務理事會》,印度尼西亞商報(http://www.shangbaoindonesia.com/read/2019/06/26/chinese-community-1561482701)。
?《中國駐印尼使館舉辦“簽證政策進華社”系列宣講活動》,印尼國際日報(http://www.guojiribao.com/shtml/gjrb/20181219/14368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