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梅
摘 要:從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現狀為切入點,明確課程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重要性,指出可以從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網絡安全等方面探索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元素。最后,以《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圖表制作”為例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案例,通過具體案例的設計與應用實現課程與思政的融合。
關鍵詞:高職院校; 計算機基礎課程; 思政元素; 案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9-193-0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立德樹人的成效一向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標準。根據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為全面落實“三全育人”大格局,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合肥幼兒市高等專科學校課程思政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指出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應該承擔好育人責任。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強調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實踐性、開放性,是具有自身專業特色的一門課程。該課程與思政課程看似相對獨立的兩門課程,但是該課程涉及學生人數較多,又都是剛剛經歷過激烈的高考洗禮的大一新生。若能在該課程中高質量的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將凸顯出較好的價值觀引領的影響力和優勢。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現狀
以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面向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礎課程。總課時為32學時,課時較少,普遍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學習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但在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反映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實施效果不理想。
(一)計算機基礎線上課程思政教學
2020年,自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蔓延后,線上教學成為貫徹實施“停課不停學”教育理念的主流教學模式。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利用多種網絡教學平臺保障疫情期間教學保質保量實施。計算機基礎課程選用超星平臺開展教學,線下教學復課后,計算機基礎課程線上教學的功效仍舊在發揮著積極作用。一是計算機基礎課程線上教學為學生預習、重難知識點講解、作業布置提供了個性化學習平臺。網絡平臺設置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含課程思政的內容輔助重難點知識講解。如“防盜防騙”教育視頻,增強學生對網絡安全的防范意識。并在作業布置中體現課程思政內容檢測,從而為課程思政教學提供線上學習模式。二是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參加線上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篩選、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研討,實現線上課程思政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利用線上教學實現大數據收集,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反饋出來的學習態度、思想動態、學習效果等,促進課程思政教學計劃調整,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
(二)計算機基礎線下課程思政教學
據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及學生座談會對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效果反饋,計算機基礎課程線下教學效果一般。問題主要聚焦于計算機基礎課程育人元素的挖掘。教師層面,計算機教師反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在理論知識方面重在夠用為度。計算機的操作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那么怎么樣挖掘符合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成為教學工作的難點。這也導致育人元素和專業知識無法有效融合;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的現象。學生層面,學生反應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重在把握操作技能學習,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是思想政治課程的課堂內容,不應是計算機基礎課程應該教授的內容。結合教師和學生的反饋進行總結,計算機基礎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沒有能夠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生硬的課程思政教學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課程思政教學,進一步可以理解為計算機教師挖掘的思政育人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特征和計算機基礎課程特征,與課程內容的融合度有待提高。因此,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元素和案例設計成為研究的方向。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課程內容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通常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網絡安全等知識內容。第一章和第六章偏向理論知識學習,其它各章節偏向實踐操作。如何在這六個方面學科專業知識提煉出價值理念,實現高職院校專業課與思想政治內容協同育人目的,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課程思政元素
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前,首當其沖應是挖掘課程內容中蘊含的育人元素,高價值含量的育人元素是課程思政教學成功的必備條件。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思政元素可以從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網絡安全等方面探索。
1.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可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個層面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探討研究挖掘育人元素的方向。理論知識學習:如第一臺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授課中可以由計算機的發展延伸到華為技術的發展。雖然曾經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計算機水平差距甚大,但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了世界領先的高科技技術,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實踐操作學習:如Word文檔編輯可以選用時政新聞作為素材。如“抗疫英雄事跡”。這樣既實現知識技能學習,又關注了抗疫英雄事跡,增強學生愛國、敬業精神,感受民族團結的力量。
2.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了仁愛、誠信、正義等很多美德,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校要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辦公軟件學習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是一種很好方式。如“感恩”、“孝道”等。可以制作“中華孝道”海報。通過海報制作,掌握課件制作中的圖片編輯、動畫設置等操作,用動畫等方式突出能體現孝道的關鍵文字或圖片,明了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我國根本的傳統美德。
3.工匠精神。實踐操作中有疑問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研究,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課件制作過程中,精益求精,反復斟酌修改每張幻燈片中的設置,以最佳方式突出主題,充分發揮課件的作用。
4.網絡安全。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幫助學生掌握網絡安全知識是必要的。在本課程最后一章節重點講解網絡安全知識。在知識講授過程中,結合校園網絡詐騙、“不良校園貸”、謠言傳播等實例講解知識。通過本章節的講解,加強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提高學生防盜防騙意識。
5.其他思政元素。在課程還可以融入很多其他思政元素。如職業操守、法制意識、終身學習觀念等。
三、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案例設計
筆者認為成功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應是整個教學過程似乎沒有出現思想政治教學的字眼。但處處又都是在進行思政教育。以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這里以Excel中的“圖表制作”為課題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授課課時為2學時。
(一)課前階段
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按照之前的分組完成近十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收集任務。通過分組探索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結合線上課程自主學習,對收集到數據進行分析、整理輸入Excel表格。
(二)課中階段
本案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1.新課導入
請同學們回顧數據收集的過程。首先把近十年的GDP數據從眾多數據中挖掘出來,然后按照要求錄入Excel表格,Excel表格中數據看起來相對直觀。結合線上學習,思考使用圖表展現近十年GDP數據的增長。
2.講授新課
本案例采用學生自主操作——教師講解演示重難點——學生分組操作實踐三個步驟完成Excel圖表制作學習。
(1)自主操作
學生自主學習線上圖表制作知識點,小組內討論完成“2011-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圖表制作。各小組代表展示作品,并提出制作過程中的疑難;小組間互相學習,并提出建議。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幫助者、引導者的角色。
(2)教師演示
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歸納總結。問題主要出在收集的數據不正確、數據源選擇不正確、圖表元素混淆三個方面。教師將自己收集的GDP數據錄入表格,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和Excel的圖表制作功能,完成圖表的創建。創建過程中重點講解學生有疑問的操作。最后,需對圖表中各元素進一步編輯修飾,直接創建的圖表往往不夠完美。那么,這時就需要學生分清各圖表元素,可以設置小游戲,讓學生在娛樂中快速認識圖表元素,在此基礎上編輯圖表元素,使圖表清晰美觀。
在教師演示過程中,同學們需要仔細觀察操作步驟,明確個人圖表的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聽課,并鼓勵學生對圖表提出修改意見,體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發揮學生個性化創作品質。最后觀察GDP數據,同學們通過觀察圖表中一目了然的數據,很容易看出2020年比2011年的GDP值翻了一倍多,我國經濟水平在短短的10年間的快速增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族富強、人民幸福。
(3)學生實操
學生實際操作能有效實現知識內化。各小組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和講解,修改已有圖表中的問題。各小組仔細檢查,操作成功的小組協助未完成的小組,教師輔助。通過反復操作實踐,發現正確收集數據和選定數據源區域是操作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才有編輯修飾圖表元素。在該圖表制作案例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能力;通過直觀的圖表,讓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民族富強的自豪感。
3.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本次圖表制作,讓學生對圖表制作的過程有個整體印象,特別強調數據源選取的重要性。同時通過一目了然的圖表感受到祖國的強盛,直觀的圖表讓學生理解文不如表、表不如圖的真實含義。
(三)課后階段
學生完成線上作業后,教師通過線上平臺導出數據,分析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成效,結合學習實情,布置課后作業。如請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并思考圖表在自身未來職業中有哪些方面的用處。舉一例,并制作相應的圖表。
四、結束語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高效性。但要高質量的完成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對于計算機教師來說仍是需要持續不懈努力的過程,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養和專業知識能力,全方位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找準思政內容與相關專業知識內容的融合點,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同時,要補充完善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持續優化課程思政實施體系,建立課程思政長效機制,從而使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思想政治教學形成良性循環。
基金項目: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重點教研項目“‘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基礎課教學研究——以《計算機基礎》為例”(項目編號:hyjyzd202007)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基于數據結構的新時代環境下專業課課程思政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31)
[3]荊于勤.課程思政案例設計探索——以《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為例[J]內江科技,2019,40(12):155+157
[4]陳燕紅,謝衛國.新疆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探索與案例分析[J]計算機教育,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