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薇 陳美璘
摘 要:為了滿足旅游者休閑、康養的需求,山地旅游逐漸興盛,貴州依靠當地豐富的山地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帶動了全省經濟發展。為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提高旅游競爭力,本文從旅游資源吸引力、旅游品牌吸引力等方面對貴州旅游吸引力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了貴州山地旅游吸引力提升策略,以期為貴州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地旅游;吸引力;提升;貴州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2021年度貴州省理論創新聯合課題(GZLCLH-2021-340)。
2015年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在貴州省興義市召開,自此貴州穩抓山地旅游這一發展方向,不斷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貴州省全域山地旅游發展規劃》《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黔西南州山地旅游標準體系》等文件的相繼出臺,可知貴州省山地旅游發展在有目標有規劃的進行。近年來,入黔旅游人數年年遞增,貴州旅游業發展呈現井噴式發展,成績喜人。政府多次強調貴州旅游發展目標“努力把貴州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國內一流的度假康養目的地,推動貴州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邁進”。在旅游大眾化時代,旅游目的地競爭激烈,貴州省作為新興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方面與國內老牌山地旅游目的地,如桂林、張家界等競爭,另一方面與阿爾卑斯山等國際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競爭,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成為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的目標,貴州省山地旅游發展需不斷提升吸引力,以實現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研究現狀
我國學者在當前研究成果基礎上,對旅游吸引力進行了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一是對旅游吸引力概念與內涵的研究,如劉焱[1]、吳曉山[2]等;二是對旅游吸引力模型構建進行了研究,如王海鴻、李志剛等[3];三是對旅游吸引力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如馬玥[4]、宋振春[5]等從不同角度對旅游吸引力因素進行了研究;四是對旅游吸引力評價體現研究,如呂君[6]、陳端呂[7]等運用層次分析法、模糊評價法等方法建立了旅游吸引力評價指標體系。在山地旅游的研究上,學者們研究較多的是山地旅游的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形式等,雖然有學者對不同類型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進行了研究,但較少有學者通過分析山地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力來判斷其在發展中還存在的現實與潛在的問題。研究對象上,旅游吸引力是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也是實現旅游目的地可持續發展,保持旅游目的地長久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本文對貴州山地旅游吸引力進行研究,探討吸引力提升策略,以期實現山地旅游可持續發展。
(二)山地旅游吸引力的內涵
很多學者對旅游吸引力進行了研究,對其概念有多種看法。旅游吸引力對旅游地來說非常重要,是其開展旅游活動的必備條件,同時也決定著該地旅游業是否能夠持續發展。旅游者向往旅游目的地,去旅游目的地旅游,是旅游吸引力對其產生作用的結果。由此可知,旅游者與旅游目的地之間的這種聯系是旅游吸引力產生的。旅游吸引力通過旅游地旅游資源、旅游形象等旅游吸引物展示,學者們對其定義時,大多認為旅游吸引力是吸引旅游者到某一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引力,也可通過旅游者前往某一目的地旅游的意愿程度表示。學者們對山地旅游吸引力的研究較少,本文結合山地旅游與旅游吸引力概念內涵,認為山地旅游吸引力是指在山地旅游目的地,以復雜多變的山體景觀、各種山地水體、豐富的動植物景觀、山地立體氣候、區域小氣候等自然資源和山地居民適應山地環境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底蘊等人文資源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該地旅游的能力。
(一)旅游資源吸引力
旅游資源吸引力是旅游吸引力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自然資源吸引力和人文資源吸引力。貴州山地旅游資源豐富,山地自然資源形態多樣,如黃果樹瀑布、馬嶺河峽谷、織金洞、梵凈山、紅楓湖等,集聚了山、湖、瀑布、洞穴等多種旅游資源;貴州有49個少數民族,民族文化璀璨、獨特,擁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布依八音、侗族大歌、屯堡文化等。對于貴州省來說,獨特的氣候資源對旅游者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貴州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省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是22~25℃,“避暑游”成為貴州的一大特色旅游產品。一般來說,旅游資源吸引力的大小與旅游需求數量成正比,豐富的山地旅游資源為貴州旅游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前來。
(二)旅游品牌形象吸引力
旅游形象吸引力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呈現,即知名度和美譽度。高知名度和高美譽度的旅游地即具有高吸引力,吸引游客前來。在網絡時代,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往往通過網絡傳播,如旅游網站上的評價、游記等,成為旅游者和潛在旅游者信息來源,他們通過這些評價對旅游地形成了初步的形象感知。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對旅游者和潛在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強。旅游形象一旦形成比較穩定,難以改變。貴州旅游發展之初,自身形象并不確定,沒有統一的規劃指導,是依靠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起步的,自興起山地旅游,全省統籌發展,山地旅游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吸引游人前來。“多彩貴州”、爽爽的貴陽”等口號不斷宣傳貴州山地旅游形象,增加貴州旅游營銷方式,豐富了山地旅游品牌,目前貴州省全力打造“滿意旅游”品牌,確保旅游質量方針,實現旅游地品牌管理。
(三)旅游可進入性吸引力
旅游可進入性吸引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旅游者進入旅游地的難易程度,二是旅游者進入旅游地的時效性。貴州省地處我國西南地區,緊挨云南省、湖南省與廣西省,近年來,貴州省交通有了極大的改進。2020年4月貴陽市統計局數據顯示,貴陽機場有國內航線228條,通航城市132座;國外航線25條,通航城市24座。2014年底高鐵開通至今已增加多條高鐵線路,2016年已經實現縣縣通高速,是西部第一個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省份。便捷的交通一方面把全國各地的旅游者送入貴州,另一方面也讓旅游者便捷地去到各個旅游景點。貴州省高鐵開通時間較晚,目前還有部分地州市未開通高鐵,對于旅游發展還有一定的阻力。
(四)旅游設施吸引力
旅游設施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旅游設施條件,旅游設施吸引力雖然不是山地旅游吸引力的核心部分,作為輔助吸引力,也是不可輕視的。核心吸引物再完美,如果輔助吸引力表現不佳的話,那么也可能降低旅游者的整體滿意度,影響游客忠誠度。近年來,貴州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基礎設施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基本能夠滿足旅游者需求,還是存在旅游住宿環境差、餐飲環境不佳、缺乏特色等問題。尤其體現在旅游目的地居民提供的吃、住上,很多村民缺乏統一培訓,無證上崗,對住宿、餐飲環境不夠重視,達不到經營標準,給游客極差的旅游體驗,影響游客滿意度與忠誠度。
(一)深入挖掘旅游價值,同時保持整體原真性
旅游資源價值是旅游吸引力的組成部分之一,旅游資源價值體現在美學價值、人文歷史價值等方面。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貴州省少數民族眾多,山地旅游景區大多分布在少數民族聚集地,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可進行深入挖掘,把挖掘到的文化元素等融入景區景點開發,奇特的民族文化對于外地旅游者極具吸引力。此外,還可以挖掘山地旅游目的地的紅色文化,如把山地民族文化與烏江渡景區、息烽集中營舊址等紅色文化結合起來,使各類文化相得益彰,增強山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山地綜合旅游吸引物,使旅游者能夠在感受獨特山地民族文化的同時又能領悟到紅色文化的精髓,感嘆革命先烈的無私奉獻,以文化的差異性來吸引游客。
洞穴、瀑布等旅游價值不只體現在人文歷史上,美學價值的體現更需要旅游開發者創造一定條件,如觀看時的燈光、角度及相關介紹等,這些外在元素幫助旅游者更好地欣賞美景。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具有矛盾性,山地旅游資源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山、河、湖、洞穴等旅游資源一旦破壞極難修復,還會有一系列蝴蝶效應。少數民族古村寨等人文旅游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同時,這部分人文資源最具吸引力的因素是其原真性與稀缺性。因此,在旅游開發時要注重維護古村寨的建筑景觀及傳統文化等,保持其整體原真性。
(二)創新旅游產品,提高游客參與度
旅游者外出旅游目標由以前的欣賞美景轉換為旅游體驗,因此,對旅游產品的體驗度與參與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體驗式旅游要求為游客提供可參與體驗的旅游項目,游客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愉悅,當前旅游個性化需求對旅游產品開發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旅游產品設計必定以旅游者需求為導向,因此,旅游產品開發要進行市場調研與市場細分,明確每一個旅游區域的主題,圍繞主題進行規劃,加強能調動旅游者感官體驗的旅游產品開發,同時強化進行體驗式營銷。旅游產品開發容易陷入同質化的誤區,如兒童游樂場、農家樂等千篇一律,有些山地旅游景區還停留在以前觀賞山水美景的狀態,山地旅游開發應根據當地旅游資源實際,設計發展游戲類、健身類、表演類、民俗參與類、勞作類等體驗旅游產品。少數民族地區可以結合當地體育旅游項目,改造成旅游游戲,旅游表演等,讓旅游者參與。山地旅游產品設計還可與體育賽事、體育運動項目等結合開發,吸引對運動項目感興趣的旅游者前來。
(三)整體規劃開發,區域聯動發展
貴州山地全域旅游發展以政府為主導,政府進行整體規劃,各區域自主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區域差異較大。目前省內已有較為知名的黃果樹瀑布、龍宮、織金洞等旅游地,但是這些旅游地帶頭作用并不明顯,還停留在帶動當地旅游發展的層面。因此,省內各區域應聯動發展,政府部門提供平臺,各地區積極交流合作,既相互競爭又應相互合作,對各區域旅游路線進行統一規劃,明確各自開發主題,實現“1+1>2”的效果。各地區需對當地旅游發展進行整體規劃,且注重把規劃落到實處,很多旅游地居民對旅游發展充滿信心,想分得旅游發展紅利,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做。對這部分人政府部門要關注引導,組織相關培訓,派駐旅游專業人員指導,幫助他們通過發展當地旅游業提高生活水平。
(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吸引力
旅游服務是無形產品,其質量對旅游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服務提供過程需借助旅游基礎設施等,要想提升貴州旅游吸引力,還需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例如,增設休閑娛樂設施、保持景區清潔衛生、提高城市環境保護等,雖然這幾年隨著基礎設施投入增加貴州省內基礎設施和接待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人們的要求與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加,還需要繼續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服務質量。旅游從業人員是旅游服務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提升服務質量還需提高旅游從業人員水平,旅游從業人員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想游客之所想,以游客的切身利益與感受為重,重視游客提出的意見,關注游客對服務質量的感知和評價,自覺改進服務質量。一方面,要讓旅游服務人員認識到真誠為游客服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另一方面,加強對旅游服務人員的選拔、培訓等,提高服務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服務能力。要提升山地旅游服務質量,以此提高貴州山地旅游吸引力。
[1] 劉焱.臺灣對內地居民的旅游吸引力之透析[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0):528-531.
[2] 吳曉山.民族文化旅游吸引力的評價體系與營造策略研究[J].開發研究,2014(1):131-134.
[3] 李志剛,蘇衍慧.親景度指標在引力模型中的運用:以美國旅桂(林)市場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6):665-667.
[4] 馬玥.旅游吸引力系統評價與規劃設計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4:1-7.
[5] 宋振春,陳方英,宋國惠.基于旅游者感知的世界文化遺產吸引力研究:以泰山為例[J].旅游科學,2006(12):28-33.
[6] 呂君,劉麗梅.神農架旅游區旅游資源吸引力體系及其評價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6(3):369-373.
[7] 陳端呂,董明輝,彭保發.森林景觀的旅游吸引力及其評價[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06(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