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清
【摘要】目前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尤其是初中勞動技術學科,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養,能夠寓教于學,不斷創新,積極地為學生補充相關的知識,拓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項目教學;初中勞動技術;策略
一、引言
新課改下項目教學應運而生,一定程度上給課堂內容注入了新鮮血液,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落實技術課程的實踐活動。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教師的思維得到了革新,更關注學生的興趣、習慣以及學習新知識可能存在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措施克服困難,把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項目教學在初中勞動技術學科中的相關應用步驟以及對應的優化策略。
二、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異同
(一)相似之處
傳統的問題式教學和項目式教學,都是與學生在校學習經歷與真實生活情境相關聯的、構建主義取向的教學模式。它們的課件設置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問題或任務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督導,采用基于實際操作的評價,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用于自我反思或同伴評價等[1]。
(二)不同之處
傳統的問題式教學通常只涉及單一學科,而且持續的時間比較短;項目式則可以跨學科教學,持續時間可以是數周、數月或者更長。因此,項目式教學應用范圍更廣。二者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學習模式不同。問題式教學通常情況下,在特定的學習周期內的學習過程中,始于待解決的問題,以問題引導信息收集、評估或者知識創新及反思,屬于一種探究模式。項目式教學則遵循一定的步驟,比如為了生成一個產品,可以在相關設問的引領下,圍繞相關的計劃進行研究、生產創作或改進、評價等環節,一步一步解決對應的問題,是一種“產品”模式[2]。
學習的側重點不同。在問題式教學中,教師一般不直接指導學科內容,主要由學生自己探索知識,比較側重于求知過程。項目式教學強調的是在實踐中求知的同時側重于知識在新情境中的創新。
三、項目教學在勞動技術課程中的設計、應用
(一)確定目標
初中勞動技術學科是一門整合性較強的學科。勞技課的第一環節就是確定好目標,明確教學任務,即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設計啟發性、趣味性且難度適中的問題,使學生明確課程目標以及相關的學習任務,增強教與學的針對性,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力求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比如蘇教版七年級勞動與技術“工藝制作”項目二“編制花瓶”,學習目標就可以設置為“用鐵絲等材料編制花瓶”,相關的學習任務就可以設置為“了解并掌握簡單的編制工藝方法和技法,認識編制的意義及作用等”。
(二)精講提煉
初中勞技課應以實踐操作為主,因此教師的講解宜精不宜多,對于關鍵的技術點,可以根據實踐所需的時間適當提煉。比如,在學習七年級“營養與烹飪”項目七“制作水果拼盤”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動手制作過程中,給大家詳細講解水果拼盤設計和制作方法以及相關水果之間的組合細節等[3]。
(三)演示操作
教師應認真對待演示操作環節,在演示過程中動作應嫻熟、準確而且規范,為學生做個好榜樣。在演示一些難點、技術點時,應根據情況適當給學生精講其中的要點,必要時可以重復演示。比如,在學習“中國結——鞭炮結”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邊演示邊解說,告訴學生編結材料中短線繩的作用,在編結時的固定方法,演示并說明“井”字互套,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學生重復演示直到學生能夠看懂。教師只有保持踏實認真的態度,才能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四)實踐鞏固
實踐鞏固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環節,因為這個環節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操作能力,也是形成勞動技巧、豐富經驗的有效途徑。因此,為了使學生的勞動技能得到有效提高,必須進行大量的實踐,而且這種實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反反復復地操作,既要動手也要動腦,即使失敗了也能獲取相關的失敗經驗。
故此,教師應做好巡回指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耐心、細致且積極地進行操作。在實際練習過程中,應避免學生因為貪快而不顧及質量,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良好學習風氣。
(五)反饋溝通
反饋其實就是對本課的目標、任務進行檢測。對此,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與學生之間自由交流,探討的主要內容就是勞動態度以及實操的熟練程度或者作品的質量等。這樣不僅能夠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能檢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經過溝通交流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能集眾人智慧來解決更多的問題。比如,七年級勞動與技術“園藝”項目五“制作石榴盆景”,當學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教師可以安排時間讓學生討論哪個作品最好,為什么,并談一談自己的創意想法,若再次創作的話將會選擇什么樣的花材,擺放在哪里,如何造型等。學生愉快地展出自己的作品,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指導,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操作[4]。
四、項目教學在初中勞動技術學科中的應用策略
(一)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教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勞技課程進行整合。比如,七年級“編制花籃”這一章節的內容主要是用鐵絲等材料進行編制造型。首先,教師指導學生了解花籃的作用以及編制的意義;然后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選用更多材料進行編制。教師可以把八年級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如木工)進行整合,讓學生在編制過程時了解相關不同材料的制作工藝等。教師在進行整合的時候,應適當調整難度,作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一種知識補充。
(二)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
學科與學科之間其實是有一定聯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進行整合。比如,八年級的“農作物栽培”這一話題中,種菜的過程有哪些,就涉及化學學科,如蔬菜葉子變黃用什么化肥比較合適,是缺少什么元素導致的等。學科整合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體驗到動手實操的樂趣。
(三)在實踐中體現團隊精神
在勞動實踐中,讓學生獨自一人完成一個項目可能會耗費很多時間,而且效果不容樂觀。因此,分組合作是教學實踐的最好方式。教師可以建立相關的競爭機制,鼓勵小組成員之間團結協作,不僅能培養學生的交友能力,而且能根據個人特長進行項目分工,提高任務完成效率,還能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很好的鍛煉。因此,勞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不斷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體現團隊精神及發展自己[5]。
(四)注重師德修養
除了讓學生學好教材上的知識,還應注重德育滲透。因此,教師應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素養,學習更多與本學科相關的內容,提高知識水平,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不斷地充實自己,致力于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
教師結合實際情況,把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知識。學習不僅僅是學生的事,教師也應同步成長。在課外,教師可以跟同事們一起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五)注重時間管理
教師提出一個項目,要對項目的日程做到心中有數。教師掌握了項目日程,就能有效幫助學生開發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讓學生明白即使再大的項目也需要經過一系列比較小的步驟才能完成。教師讓學生根據實際任務設定明確的期限,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任務,或者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時間,并做出具體的調整直到完成任務。
有些學生在學習時間管理或任務流程的時候,可能會需要額外的支持。對于注意力有缺陷或有特殊需求的其他學生,教師應幫助他們把項目任務細化成可控的小模塊,進一步引導他們進行下一步工作,幫助學生形成自我管理方法和途徑,使其成為更獨立的學生。
(六)順勢而為的評估策略
每個項目都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形成性評估就是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檢查學生的理解情況。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在不打擾學生學習的情況下檢查他們的效率呢?教師可以在每個學生的桌子上放一張白紙,讓學生寫下自己在做什么,就可以零打擾地評估在哪方面能給學生提供幫助。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都不一樣,在完成項目中相關任務時個人對項目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若學生能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寫下來,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相應的指導。
五、結語
項目教學能有針對性地幫助教師制定并有效完成課程要求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每完成一個項目任務都能收獲不同的成就感,既能體味創新路上的甜苦,也能積累更豐富的創作經驗,既能培養團隊意識與交友能力,也能更有效地發現自己的特長與潛力。因此,項目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教學模式,是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周瑩.項目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20(06):77.
楊蕾.項目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2020(04):117.
褚震雨.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1):20-21.
于明珠.中職計算機一級Ms Office課程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03):86-87.
朱昊.項目化與理實一體化教學在土木專業中的運用[J].知識文庫,2020(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