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枚
【摘要】繪本故事閱讀是當下小學語文課程一個新興的閱讀手段,針對中年級的語文課堂來說,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很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小學語文的教育者而言,應該把握好這種繪本故事教學,在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進行繪本教育。本文結合在中年級語文進行繪本教育為前提,探索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繪本故事;小學語文教育;中年級語文閱讀
教育過程當中將漢字和圖畫結合起來對課堂知識的攝入會有更多的理解,漢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淀,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同時,對于學生來說優秀的閱讀能力也是進行更好學習的一個手段。繪本故事教育通過簡潔的文字加之色彩帶動了學生的感官能動性,同時利用圖片的形式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的印象,對所學內容有更深的記憶力。小學語文的魅力也正是基于傳統的教學手段之上不斷添加新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用更新潮的學習方式學習傳統的教學內容。
一、繪本教學的意義
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學,很大程度上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過渡階段,從剛入學校過渡到即將步入初中獨立學習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無論是良好的習慣還是不良的習慣。因此,在這個時期段學生更需要打好各方面學習的基礎。
繪本教學作為一種教學過程中的輔助教學方式,它對普通課堂起到的作用相對于多媒體式教學還有情景式教學有著相同和不同點,但是總體來說,通過這些輔助方式都或多或少地提高了課堂的高效性,同時發揮了繪本故事的另一種作用。
二、提升繪本教學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的策略
1.引導學生提升閱讀繪本的能力
小學階段原本就是在能力培養的階段,更應該著力培養,具備正能量。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繪本的功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處于各個方面都比較特殊的中年級小學生,教師不應該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要采取讓學生能夠主動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一本繪本至少包含三要素: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后產生的故事。比如,在進行《云朵面包》這一個繪本故事的借助講解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圖片的概括和理解,利用所學的空間方法觀察圖片的內容,進行文字內容的閱讀,讓學生先自己進行閱讀理解文字部分的內容;然后,如果有學生愿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師也可以給他們提供充足的平臺,同時進行鼓勵或者一些行動或者實際行為上的獎勵;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們一起閱讀這篇故事,帶領學生采取另一種思維進行思考和理解,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對學生拓展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向學生授予多模式化的問題思考能力同樣也是一種富有營養的繪本內容形式,這讓學生習得一項新技能也是語文學習內容的一種。
2.貼近教學內容
有關繪本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角色扮演、情景教學、生活教學等都是屬于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師應該清楚的是無論進行什么學科的教學,教學內容的出發點是源于生活,最終的落腳點也是回歸生活。因此,利用繪本教學不要拘泥于某一個教學方法,要結合生活,多種方法共用才能夠讓課程更加豐富多彩。
例如,在教師講授《小豬變形記》這一個繪本故事的時候,首先需要清楚的是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小豬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一點樂趣,不斷利用一些手段讓自己發生改變,繪本作者利用夸張的畫風和簡單的文字將整個故事進行了表述,讓學生明白究竟怎樣才是能夠讓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方法,在小豬的身上就能夠清楚:做自己,最幸福。利用這個故事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要相信自己,保持自己的現狀就是最好的狀態,還讓學生認識到:當你在羨慕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羨慕你。
繪本故事在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迎合學生所處年齡階段的成長特點,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取向來繪制相應的故事,使學生的閱讀學習富有色彩。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學習內容并不簡單,反倒還有些困難。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長久的學習動力和活力,培養符合當代人才需求的學生。
3.滿足學生的探索欲
6至12歲原本就是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學生對于周遭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也是日益增長,這就要求教師原本作為課堂主導的位置應該弱化,進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權,讓學生有更多空間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師進行到向學生傳遞希望他們能夠不斷地“變廢為寶”,充分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物品的理念時,則可以借用《約瑟夫有件舊外套》這一個繪本故事,小學中年級的閱讀課應當嘗試一些依然保留童趣且生動的上課環節,利用這些環節更好地讓學生融入課堂當中。小學生需要攝入的很多知識,實際上是在平時課堂中就能學到,課后的作業只是用于復習和鞏固。回歸到《約瑟夫有件舊外套》這一篇繪本故事,主要內容是約瑟夫會根據不同的場景充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就算最后自己沒有衣服可以改造了但還可以將自己的故事傳遞給大家,這樣一則類似于童話故事的風格讓學生通過一則完整的故事能夠更深切地體會到所要理解的道理和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而還可以推薦類似的其它繪本故事,如,《爺爺一定有辦法》等,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這種方式是超過呆板和單調的多媒體教學的,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果僅僅只是采用傳統、刻板的教學模式是很難豐富教學內容的,采用繪本故事為原本枯燥的課堂添加了一味調味劑,能夠讓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
4.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的是在生活實踐基礎上的課堂內容,小學階段的學生依然留有很大程度上的童趣,但是他們也需要面臨的就是升學的壓力,教師所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學生不斷獲取知識的攝入,讓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安心學習。
為了更好地進行繪本教育,教師在選擇繪本課本時應該注重與教材閱讀相符合。如部編版四年級上冊教材《盤古開天地》一課中,教師就可以選擇相對應的繪本故事,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也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影響。《盤古開天辟地》所想要傳遞的主要內容是希望學生有一種韌勁永不放棄,在最后的時刻還能夠心系大眾,將自己最后的力量奉獻給百姓。另外,繪本故事的層次也具有深淺之分,小學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該選擇難度適中的文章,在學生能夠在基本閱讀理解的基礎之上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教育者既需要鼓勵當下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又需要不斷激勵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新的問題就要不斷提出,讓學生思考解決并能夠讓其更好地沉浸在課堂的氛圍當中。一本優秀的繪本圖書選擇完畢后,在課堂過程中則需要教師進行有計劃、有準備的課程安排引導,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讓繪本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和實力。
三、繪本教育反思
筆者無法否認繪本教育具有一定的魅力,但其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改進。在講述完畢繪本故事以后,教師需要設立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自己課后解答,進行設問、探究、解答這樣一個過程能夠讓這類課程對小學中年級的學生更加受用,在整個環節結束以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和課后都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中,保持有學習的想法。當繪本的內容過于豐富時,教師的任務就是要選取優質的繪本內容,強化繪本內容的教學,善于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只有熱情投入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夠讓學生積極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內容。
四、總結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方式提升課堂活力,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提升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個性特點,并且利用自己的能力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做出一點貢獻,培養合格的新時代建設人才。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