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俊
初中物理教材中已經開始涉及有關動力學的知識內容,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知識點,物理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物理實驗來輔助課程內容的學習。微課通過網絡信息傳遞給了我們更為明確的知識內容,不僅方便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而且以一種創新性的形式展現在了學生的面前,充分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本文就信息化教育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融入微課進行討論和思考。
一、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提升了物理學習效果
微課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教學的嶄新教學方法,一般是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來對學生展開教學的。在視頻資料中,一些專業度極高的物理學教師,會通過現場實驗解析的方式為學生詳細描述自己的物理實驗步驟和個人論述觀點,更為直觀地呈現出一套完整的物理實驗過程。這些物理微課堂的觀摩和學習,能夠帶給學生更為輕松自在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會得到充分的鍛煉。通過這些新鮮有趣的物理實驗操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主動性。近些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是與教學技術的融合,給我們當代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信息化教育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為整個教育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提升了整體教學效率。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學習中,教師會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去了解“什么是物體的浮與沉”。我們都知道這個物理實驗是需要在水下進行的,為了降低實驗操作的難度,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利用視頻信息展示來觀看和學習這節課程的內容。視頻中的講師會在專業的實驗室中借助最先進的水下實驗裝置,為學生呈現物體的浮力和沉力兩種不同的力學效果。
二、切實解決物理實驗難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
初中物理這門學科中涉及的物理理論內容極為豐富,需要配合大量的物理實驗來揭示這些有趣的物理規律,因此,學校要為物理課程提供物理實驗教室和相關的實驗器材。然而,由于地域性差異較大,一些學校的教學資金不足,致使學校無法及時為物理課程提供相應的教學器材,只能簡單購置一些價格低廉、質量粗糙的實驗器材,而且很多年都不會更新這些器材。這就導致了很多初中物理實驗過程中,學生面對的都是比較老舊的實驗器材,這些實驗器材根本滿足不了當前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需求。信息化教育視域下微課堂的普及,切實解決了物理實驗室緊缺、實驗器材老舊等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最新的實驗器材操作視頻資料,供學生學習。 過去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時候老師為了讓學生應付考試,就會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對大段的物理定律等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還會省去很多實驗操作的過程,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懂得概念不理解原理,是非常不利于學生掌握物理學內容的,而且這樣枯燥的學習過程也會讓學生對于物理這門學科失去興趣。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融入微課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清晰的物理實驗操作視頻展示,讓學生通過現場觀摩充分體驗到物理實驗帶來的感官刺激和欣賞樂趣。
例如,教學“奧斯特實驗”,需要借助導線、閉合開關等等的實驗器材來進行操作,而且操作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多次觀察、對比才能夠得出結論,如果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操作就會浪費大量的資源,而且時間上也不允許。這個時候,我們的物理老師就可以借助微課視頻資料讓學生集體觀看實驗操作過程,通過分析講解,引導學生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內容。
三、減輕了教師的重復性工作,提高了教學效率
微課是根據具體的物理教學知識點,通過短視頻的方式來呈現的一種教學設計形式,重點在于記錄教師在課堂上對于所學知識點的全程操作和陳述過程。這種以視頻資料形式所展現的教學方式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能夠讓學生隨時拿出來進行知識的學習和鞏固練習。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教師在課堂上的重復性工作,切實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因為受到多種限制性因素的影響,致使整體教學資源分布不夠均勻,尤其是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因為缺乏教學器材,導致學校無法給當地的學生提供與其他地區相同的教學條件,這就導致了當地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困難大大增加了。而微課堂的推出,及時解決了這部分難題,微課成為一種更為有效、更為實用的教學工具,幫助實驗器材不足的學校通過網絡信息資源共享的模式,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物理實驗教學信息資料。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中“光現象”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什么是光的折射、反射等一系列相關概念,就需要進行多角度的解釋和陳述,幫助學生去理解和記憶“光”的有關知識內容。借助微課中利用動畫短片的形式來描述光的概念,不但能夠方便學生理解,而且能夠大大減輕老師的重復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都知道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主要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學中所涵蓋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都是通過探究性實驗而得來的,因此,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