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武,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江蘇省葉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蘇州市姑蘇教育人才,蘇州市優秀閱讀推廣人,孫大武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領銜人。著有《小學語文行思錄》,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摘? ?要]當前,小學寫作教學中仍存在課程內容設計不平衡、教學缺乏系統性、對學生寫作能力支持力度不夠、語文教師自身寫作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對此,可通過班本寫作課程的設計和研發,從積極踐行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理念、創設班級環境、開展相關活動、師生共同寫作、靈活對待教科書、構建開放的寫作教學系統等方面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提高小學寫作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班本寫作;課程實踐
一、小學生寫作教學的困境
1.語文課程讀寫不平衡
長期以來,寫作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但總體看,相關研究多是基于教學層面的探究。當下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我國語文課程取向、課程教學形態、課程內容選擇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1]。從在當前語文教材體系來看,閱讀為引領,寫作點綴其后,依然是“一以貫之”的文選型教材體系的主流和方向。統編教材的編寫,依然未能讓寫作教學擁有自成體系的創新。這固然有閱讀與寫作緊密關聯的言語系統特質,也是語文學科建設巨大的慣性使然。
2.教學缺乏系統性
任何教育教學都有一定的方法和規律可循,寫作教學亦然。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寫同樣不可忽視。建造一座房子,單單有了建筑材料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把這些建筑材料按照一定的規則結合起來最終形成心目中的房子,常常是決定一項工程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小學生寫作教學,固然應當從內容入手,使其具有生命情懷。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形式的指導,以使文字內容的表達更加準確、更深入人心。而現行語文教科書的編排中,習作教學通常綴在閱讀教學之后進行,導致習作教學自身的獨立性以及因此形成的系統性癥結依然。雖然統編教材針對這一問題推出了習作單元,但并未使問題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3.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支持力度不夠
一是讀寫結合缺乏明確的統一標準和規定。針對我國語文課程中以閱讀為主導,讀寫不平衡的現狀,管建剛老師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但這一重要的實踐成果,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論提升和實踐推廣。閱讀課堂上的讀寫結合往往也定位為閱讀的延展和深化,并且常常是任課教師的自選動作,而非規定任務。如何結合、結合什么、如何評價,都缺少統一的標準和規定。
二是教師教學觀念狹隘。在所有語文核心素養中,最重要但也最困難的當屬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即語文表達能力,而書面表達能力又處于最為核心的位置。基于這樣的認識,很多教師自覺地費心費力指導學生寫作。但囿于種種現實因素,這樣的努力,效果并不顯著。
三是課外閱讀無法得到保障。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九分在課外,課外閱讀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意義重大。但事實上,在刷題成風的今天,學生的課外閱讀空間越加逼仄,時間得不到保證,方法得不到指導,基本處于自由散漫的狀態[2]。
4.語文教師自身寫作能力有待提升
教師的素質決定了素質教育的走向和高度。寫作教學同樣受到教師本身寫作素養的制約。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不會寫作。
多年前,擔任徐州市語文教研員的于永正老師明確提出,語文教師可以用寫“下水文”代替備作文課。在他看來,教師只有真的寫過,才能做到對寫作時的種種實際困難了然于胸,寫作指導也才能扎扎實實。這一觀點顯然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事實上,有些地區每年也都會開展師生寫作比賽,學生寫,教師寫,寫出了一片作文教學新天地。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也應當認真總結,扎實推廣,坐而論道莫若起而行之。
二、班本寫作課程理念的提出
針對當前語文寫作教學現狀,班本寫作課程的提出或許可以為探尋開展寫作教學的最佳路徑提供新的思路,幫助教師徹底從寫作教學的困境中掙脫出來。
對于小學生來說,班級和家庭是他們最重要最熟悉的生活學習場景,是他們寫作時最經常表達的對象,自然應當成為寫作教學必須重點關注的兩大場域。但相對來說,小學生的家庭生活并不能成為教師有效觀察的對象,可控性也得不到保證,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家庭在寫作教學中的位置自然要略有下降。但與家庭不同,班級對于教師來說是絕對的主場。已經發生的會有何種走向,將會發生的應如何有效謀劃,都在教師的可操控范圍內。基于此,班本寫作就自然走進了寫作教學課程視域。
1.班本寫作課程釋義
班本寫作課程,就是堅持以班為本原則,從本班現有資源出發,為培養小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以班級語文教師為主導,自主設計和實施的寫作課程。以班為本的寫作課程,其核心理念是“在班級中”。解決班級寫作現實問題,為了班級學生的寫作素養,依靠班級師生的共同努力是它的鮮明特征。班級中的人和事是班本寫作課程著力表達的對象。
2.班本寫作課程的實踐價值
班本寫作課程的提出,讓寫作教學在以班級為單位,有效整合小學生學習生活資源,凸顯班級語文教師主導力量、創新力量方面,有了一個全新的努力方向和實踐抓手。雖然班本寫作的核心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由來已久,很多語文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的過程中也始終在秉承著這一理念,但更多的卻是憑感覺而進行。而班級寫作課程概念提出后,就被重新定義并在班級語境中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并由此獲得系統化。從這一角度來說,班本寫作確實具備了某種開創性和前瞻性的特質。
三、班本寫作課程的實踐路徑
1.積極踐行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理念
當前,閱讀教學存在一些不同的觀點:一是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那么,不教教材還能教什么?二是閱讀教學要跟理解內容說再見。但理解能力不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嗎?三是閱讀教學應關注語言形式。這其實是語文工具性的翻版。語文學科是母語教學,培養的是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祖國”二字包含了深厚的家國情懷,文化熏陶,精神滋養,而這些顯然是母語教學的必然要求。四是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這一觀點瞄準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條打破當前語文課程設置讀寫不平衡現狀的辦法。
從班本寫作課程實踐的角度出發,要強調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強調的是閱讀教學指向寫作的訓練點要力求系統化,要在貼近教材的同時符合課程標準對于具體學段的寫作要求,進而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比如在教學《少年王勃》一課時,針對“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這一側面描寫,教師就可以抓住時機,滲透寫作技巧教學。
側面描寫是非常重要的寫作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要在日常的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有意強化,不斷練習,最終使之內化成學生自己的寫作能力。除上述教學點外,還有很多值得教師注意的地方。比如《推敲》中大街上人們的哄笑襯托了賈島的癡迷,《牛郎織女》用王母娘娘的兇殘自私反襯牛郎織女愛情的堅貞純潔……這些都是很好的課例。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了解這些寫作知識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大概分布,使之前后勾連,成為一體。
2.創設班級環境
圍繞寫作教學,全方位、立體化布置班級環境,凸顯班級個性。此處的環境主要指硬件布置。圖書角要名副其實,藏書豐富,不斷更新,同時還要開展一系列的班級讀書活動。要有植物園、生物園,但考慮到教室空間有限,植物園和生物園可以融合一起,不僅可以降低空間需求,還增加了自然生態。小班化的班級還要盡可能設置動手實踐基地……總之,要充分利用每一寸班級環境,使其成為寫作的源頭活水。
發表作品,是樹立寫作信心,激發寫作興趣,形成讀者意識的有效路徑[3]。因此,教師還要為學生搭建良好的作品發表渠道。如班級黑板報可以經常發表優生佳作,班級作文報也要持之以恒,及時向外推薦優秀作品。
經營這樣的班級環境,初期投入自然不會少,需要同時考量精力和經費,要努力做到為了學生,依靠學生,發揮熱心家長的作用,把學生放到班級經營的最中心。這樣的親力親為,對于積累寫作素材,養成良好觀察習慣,培養親近自然的人文情懷都具有重要意義。
3.開展多彩活動
積極組織班級層面的各類活動,注意培養學生在細微處感受生活的能力。班級活動一個最大的特點是規模小,操作簡便。將其與班本寫作課程聯系起來,賦予它語文學習的現實意義,就要從寫作視角多加留意。
一方面要開放眼界,不要一提到班級活動,就把架子端起來,非得高大上不可。要想使活動開展得長久,簡單易行必不可少。怎樣的簡單易行呢?就是不會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說做就能做。因此,寫身邊的人和事是最適合的選擇。例如,某位學生從家里帶來幾顆核桃,就可以做一次吃核桃競賽。班級生物角培養了一堆青蛙卵,就可以安排大家做一個觀察活動,寫觀察日記。水仙花含苞待放,哪一朵最先盛開,大家猜一猜。而需要配合學校舉辦的活動則需要盡早籌謀,盡可能挖掘其中蘊含的寫作元素,讓寫作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一種需要。
另一方面,師生交往是校園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同樣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校園生活的微活動。作為有心的語文教師,要處處留心為這樣的生活添加一些有趣的作料,使之成為學生們的表達對象[4]。例如,當有學生問筆者“葡萄”兩字怎么寫時,筆者就會先有意寫小一點,再寫非常大,笑稱這是“十斤的葡萄”,結果這一趣事成為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
4.加強師生共同寫作
積極倡導師生共同寫作,增加寫作頻次,推行生生互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寫作鑒賞能力,也降低了教師評閱作文的勞動強度。能力總是在反復練習中慢慢形成的,寫作能力也不例外。學習之后而不使用,大量的詞匯、句式就會以消極的語言形態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活躍,最終導致學習者對其毫無印象。讀寫應當相輔相成、互為表里。但在當下的語文教學課程體系中,讀的強勢是以寫的疲弱為代價的,結果導致語文教學質量的整體滑坡[5]。所以,多寫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這一結論同樣適用于教師寫作。
首先,教師只有親自寫作,才能真切體會到寫作的真實困難,對學生的指導也才能接地氣。其次,學生在看到教師寫作相同題材后,其寫作興趣自然也會高漲起來。最后,師生同作,能充分發揮語文教師寫作方面的天然優勢,讓學生真正地學有榜樣。
但增加寫作頻次、師生同寫,就必然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擔。對此,可以采用生生互評的方法。一是學生自我評價,這個自我評價包含了自我修改,就像自己給自己寫作文評語一樣,要注意結合每一次的寫作目標,比如側面描寫運用得如何。二是交互評閱,這一過程同樣也要寫出評價意見。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推薦,選取其中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進行批閱,但需要注意做好周期性輪換,確保人人都有均等的機會得到教師的批改。
5.靈活對待教科書已有寫作教學內容
既要充分尊重教材,不隨意減少和降低要求,也要根據班本寫作課程實踐的要求加以改造。比如在教學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習作1“我的樂園”時,就可以結合本單元《天窗》的教學,先以描寫局部環境的作文做鋪墊,如描寫班級圖書角、迷你生物園等。在進行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習作3“秋天的樹葉”教學時,由于其與單元閱讀教學相去甚遠,教師就可以安排學生開展一次主題閱讀和主題游園活動。
6.構建開放的寫作教學系統
寫作教學本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所以,雖立足于班級,但不應局限于班級,還應當面向學校、社區、家庭、大自然打開視界,合力融通。在這個系統中,班級處于一個核心位置,是學生寫作能力形成和提升的物理場所和精神家園。
總之,班本寫作課程實踐的研究立足于班級師生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語文教材寫作資源,讓小學生的寫作學習擁有真實發生和健康成長的基點,沿著這條道路往前走,必將有助于破解小學生寫作教學的難點,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忠豪.基于課程層面的作文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6(Z3):16-19.
[2]陳遠勇.“原生態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江西教育,2020(6):52.
[3]王琳.寫作教學如何實現生活化[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2):80-81.
[4]楊獻榮.改進小學習作教學的幾點思考[J].小學語文教師,2020(3):72-75.
[5]王慶英.支架式教學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0(8):21-22.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