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溪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獻情報素養;路徑
摘 要:文章對提高讀者文獻情報素養的價值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高校圖書館開展相關工作的優勢,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提高讀者文獻情報素養的策略,以期推動高校圖書館相關工作的持續開展。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048-02
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應積極發揮自身在高素質信息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以更加理性的視角審視自身與讀者發展之間的關系,創新服務模式,提高讀者的文獻情報素養,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
1 提高讀者文獻情報素養的價值分析
隨著科學研究類別的細化、文獻數量的激增,如果高校圖書館僅對相關文獻進行簡單歸類,就無法支撐深度研究的順利開展,也不利于充分展現理論研究的價值。因此,文獻情報人員應具備較高的文獻情報素養,積極利用先進的文獻系統或軟件開展情報分析、情報獲取及情報使用服務。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提升讀者的情報檢索能力、獲取能力、分析能力及使用能力,引導他們將所獲取的文獻情報信息應用到相關理論研究或生產實踐中。
2 高校圖書館提高讀者文獻情報素養的優勢分析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在提高讀者文獻情報素養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資源、技術、環境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1 文獻資源優勢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建設包括館藏實體資源建設和網絡虛擬資源在內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以及對資源進行科學加工整序和管理維護。經過長期建設和積累,高校圖書館已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包括紙質文獻資源和電子資源兩大類。其中,紙質文獻資源已形成一定規模,種類齊全,涉及各個學科,在提高讀者文獻情報素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形式的出版物越來越多,為了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高校圖書館購置了大量電子資源及網絡一體化設備。電子資源的優勢在于使用方便、快捷,能夠節省讀者的時間與精力,更好地滿足他們的文獻情報信息需求。
2.2 信息技術優勢
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實行科學管理,不斷提高業務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為學校的教學和科學研究提供切實有效的文獻信息保障。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及移動互聯技術等信息技術,不斷完善信息系統架構,以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在優化館藏資源結構的基礎上,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為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提供技術支持。
2.3 學術環境優勢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規定,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參與文獻保障體系建設,實行資源共建、共知、共享,促進事業的整體化發展;開展各種協作、合作和學術活動。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具有較大的影響,信息環境直接影響讀者的文獻情報素養。目前,很多高校圖書館的布局合理、環境優雅,為讀者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此外,高校圖書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如圖書交流活動、專題講座、館藏文獻展覽等,不僅拓寬了讀者獲取信息的渠道,還強化了讀者的信息意識[1]。
3 高校圖書館提高讀者文獻情報素養的路徑分析
3.1 拓寬信息獲取渠道
文獻情報信息的有效性與準確性,是以海量文獻資料為前提與基礎的,換言之,文獻情報信息的搜集渠道應具有多樣性。對于讀者來說,由于其時間與精力有限,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準確、有效的文獻情報信息。因此,拓寬文獻情報信息的搜集渠道是高校圖書館提高讀者情報素養的關鍵要素之一。文獻情報的搜集、獲取是師生開展學術研究與教育活動的前提,因此,師生應積極關注與了解相關領域的發展形勢、動態,尋找文獻檢索渠道,定期瀏覽、下載各個平臺收錄的文獻。高校圖書館應發揮館藏資源優勢,拓寬信息獲取渠道,及時向讀者推送最新的文獻情報信息;對館藏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二次文獻,并將相關的文獻信息發布到新媒體平臺,為讀者獲取文獻資源提供幫助[2]。
3.2 培養讀者關注前沿、追蹤熱點的意識
相關研究領域的內容更新速度較快,前沿信息瞬息萬變,追蹤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及其變化對于讀者來說至關重要。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注重培養讀者關注前沿、追蹤熱點的意識,為其開展相關研究打下堅實基礎。追蹤研究熱點是對相關文獻進行深入分析的重要一環,對于讀者來說,其應對搜集的相關文獻進行深度分析,分析這些文獻對所學專業及教學科研的影響,并對專業發展趨勢進行研判[3]。高校圖書館應定期發布最新的科技信息、學科信息、專業信息,充分發揮情報咨詢部門的作用;邀請校外的專家學者到館舉辦講座,積極促進專家學者與讀者的交流互動,并深入挖掘專家學者的演講內容,為讀者篩選出最有價值的熱點文獻情報信息;開展形式多樣的研討會,定期對價值較高的最新文獻情報信息進行編輯、發布,提高讀者的文獻情報素養[4]。
3.3 提升讀者甄別文獻情報信息的能力
隨著文獻數量的不斷增加,讀者在獲取文獻情報信息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文獻的有效性差、某些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較少及文獻的質量參差不齊等,因此,讀者應具備一定的甄別文獻情報信息的能力。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邀請相關專家學者舉辦主題講座,提升讀者甄別文獻情報信息的能力[5];對館藏文獻資源進行分類整理,篩選出有價值的文獻資源[6],關注這些作者近5年或更長時間發表的論文,并將相關信息推送給讀者;對有價值的文獻資源的參考文獻進行整理,擴大檢索范圍,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文獻資源,為讀者快速獲取有效的文獻資源提供幫助;為讀者提供多元化的檢索方式,如光盤檢索、書本式目錄檢索等,提高文獻資源的查準率[7]。
3.4 提升讀者應用文獻情報信息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讀者除要具備一定的搜集、追蹤與甄別文獻情報信息的能力外,還要具備將獲取的文獻資源應用到相關研究領域的能力。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邀請專家學者定期舉辦最新的文獻情報信息發布會,結合教學、科研、學科重點向讀者推送相關的文獻情報信息,并以具體的應用案例為媒介,引導讀者掌握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提升讀者應用文獻情報信息的能力[8]。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應樹立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不斷完善讀者服務系統,充分發揮資源、技術與環境優勢,拓寬文獻情報信息獲取渠道,培養讀者關注前沿、追蹤熱點的意識,提升讀者甄別、應用文獻情報信息的能力,為讀者開展教學和科研活動提供幫助,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多元化文獻情報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 朱小香.國內高校圖書館為地方經濟服務現狀分析[J].情報探索,2014(2):114-117.
[2] 袁靜.移動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基于用戶知識管理視角的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5):41-45.
[3] 張妍妍,余波,郭蕾,等.碎片化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4):44-50.
[4] 王娜.“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變革與創新[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8):51-52.
[5] 孫掌印.近十年我國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領域特征分布及前沿演進: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文獻計量及可視化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7(8):14-22,46.
[6] 金聲.高校圖書館服務營銷研究綜述[J].圖書館論壇,2013(4):167-172.
[7] 趙欣.“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服務融合發展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1):100-102.
[8] 段瑞梅.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淺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9):107-109.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