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幗幗



關鍵詞:協同治理;總分館;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共建共享
摘 要:文章以濟南市為例,結合目前國內外圖書館總分館制研究現狀,從圖書館地理位置布局、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職能擴展、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建設探索、文獻資源管理等方面分析論證了圖書館總分館制多方共建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圖書館的總分館制建設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083-04
1 協同治理概念
協同學起源于希臘語,即協調合作的學問,是研究各種由大量子系統組成的系統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子系統間的協同作用,在宏觀上呈有序狀態,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組織結構機理的學科[1]。治理理論創始人羅西瑙認為各主體間存在協作性及競爭性[2],治理是在各主體進行競爭與協作的過程中制定出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規則,協同治理就是在協同學指導下重新檢視治理理論,從而構造多個子系統及組織間協調發展的有機整體。
2 國內外圖書館總分館制研究現狀
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立有助于圖書館擴展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效能。歐美國家的總分館制建設模式具有政府整體規劃指導、分館多類型、總館統一管理、經費多樣化等特點;日本東京地區的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以區域為單元,在每個區域內設立中央館,管理其他地域館,中央館和地域館輻射半徑內無法覆蓋的地方設汽車移動圖書館作補充[3]。任閩華對國內外的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踐進行了分析,指出國內圖書館的總分館制建設應綜合考慮位置布局,發揮政府和社會等多方力量[4]。由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全國具備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聯通、服務優質、有效覆蓋的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廣大基層群眾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更加豐富,途徑更加便捷,質量顯著提升,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李國新認為總分館制建設應具有政府主導、以縣域為基本范圍,以及分類指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等特點[5]。
目前,我國已有許多學者對圖書館總分館制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例如,尚曉倩分析中國知網收錄的核心期刊中的646篇圖書館總分館制相關論文后發現,當前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正處于持續發展期,并認為學科分館建設、總分館集群管理、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會成為總分館制建設的重要突破口[6]。陳云飛分析嘉興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嘉興模式”,發現嘉興市通過建立中心館—總分館服務體系標準,統籌推動了農家書屋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以及鄉鎮圖書館分館的提檔升級,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服務體系,提供了可復制的示范樣本[7]。許嘉敏調查分析了廣州市公共圖書館的社區圖書館PPP模式,認為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應該加大社會力量的投入,加強與企業園區的互動合作力度,最終實現共建共享[8]。劉洪輝認為在現有總分館無法覆蓋的地區建設主題圖書館,是對總分館制的完善和提升[9]。
3 多方力量參與總分館共建可行性研究——以濟南市為例
3.1 圖書館地理位置的可行性
根據濟南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目前濟南市包含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區、平陰縣、商河縣、萊蕪區、鋼城區等市轄區。筆者在百度地圖上選定濟南市,以“圖書館”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包括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在內的205條記錄,生成可視化繪圖后發現濟南市轄區內圖書館的位置分布與濟南市行政區劃布局基本一致,除去偏遠地區縣級圖書館數據點后,濟南市內圖書館的位置布局與行政區劃布局的一致性更加明顯,詳見圖1、圖2。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參與共建圖書館總分館制在地理位置上是可行的。
3.2 高校圖書館參與總分館制共建的可行性
高校圖書館參與總分館制共建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在不斷擴展。高校圖書館具有帶動所在地先進文化發展及向社會提供服務的職能,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的相關實踐證明其社會服務職能具有極大的擴展空間。例如,劉婧、李健麗調查美國和日本20所大學社會服務現狀后發現,兩國大學圖書館按照讀者身份提供多層次的服務,社會開放程度較高[10]。二是高校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經驗豐富。高校多校區辦學模式促進了高校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以山東大學圖書館為例,在山東大學“一校三地八校區”辦學模式下,山東大學圖書館通過通借通還、預約委托等舉措,使濟南、青島、威海三地校區間的圖書資源流動起來,讀者借閱圖書不再受地域限制,實現了各校區圖書館文獻資源的互通,為全校師生提供了便利。三是高校圖書館聯盟日趨成熟。當前,我國已形成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高校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等聯盟體系,聯盟內各成員館可進行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圖書館聯盟的組織管理方式能夠為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供借鑒。
3.3 公共圖書館參與總分館制共建的可行性
公共圖書館作為總分館制的建設主體,也在積極進行相關的實踐探索。以濟南市圖書館為例,該館除設立24小時無人值守圖書館、提供快遞借閱服務外,還成立泉城圖書館聯盟實現了文獻資源共享,建立泉城書房將圖書館資源小型化、分散化,打造時尚閱讀空間,截至2020年6月,濟南共建成并開放13家泉城書房。此外,由政府部門牽頭,濟南市圖書館還在多個社區建立了圖書室。
3.4 文獻管理系統整合對接的可行性
總分館制建設勢必會涉及多個圖書館管理系統的整合。目前,我國圖書館普遍使用的文獻管理系統是Libsys圖書館管理系統,只是版本不同而已,從技術上可以進行數據整合,實現系統合并。以山東大學圖書館“一校三地”大融合項目為例,該館威海校區圖書館與青島校區圖書館分別采用了不同的Libsys圖書館管理系統,且采訪編目工作獨立,不利于各校區圖書館文獻資源的互通互用,該館通過統一版本、合庫去重等技術手段實現了一校三地圖書資源的大融合、大流通。此外,圖書館還可借助公共圖書館聯盟平臺,實現各聯盟單位文獻管理系統的兼容和圖書的通借通還。
4 圖書館總分館制共建策略
4.1 政府主導總分館制建設
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需協調包括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社區圖書室以及商業性質的書店等在內的多方力量參與,因此需從宏觀層面進行調控,從根本上決定了政府層面需要牽頭主導、強化統籌、科學謀劃。
4.2 加強分館建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多方協作模式
為充分利用文獻資源,總分館制建設應結合區域優勢發揮轄區內圖書館的聯動性。分館建設一方面可由政府主導根據行政區域規劃進行,與區域內大型社區的圖書室合作共建;另一方面可建立聯盟機制,鼓勵區域內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社會力量等加入聯盟,參與分館建設。以泉城圖書館聯盟為例,該聯盟在總分館制建設中作為依托平臺,即概念總館,協調統籌總分館制的建設和運行,根據行政區域建設分館,區域內的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及社會力量有參與意愿的,均可成為概念分館。概念分館獨立自治,根據自身館藏資源或區域內讀者需求,建立用于共享的圖書文獻資源類別,詳見圖3。
4.3 各類館藏資源結構優勢互補
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企業圖書館等由于其各自屬性不同,對文獻資源的采購各有側重,因此館藏資源結構存在差異。例如,高校圖書館文獻采購主要考慮在校師生群體,教參圖書、學科專業書籍占比較重,而公共圖書館中適合社會公眾閱讀的普適性圖書占比較大,各類型圖書館可
以憑借各自不同的文獻資源優勢,在總分館制建設中發揮特有的職能屬性,為讀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資源服務。參與總分館制建設的相關單位可通過調研問卷、網絡調研等方式調研、分析區域內分館讀者的閱讀需求,以位置就近、館藏最優原則匹配相關資源,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協同學[EB/OL].[2021-02-12].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F%E5%90%8C%E5%AD%A6/481834?fr=aladdin.
[2] (美)詹姆斯N.羅西瑙.沒有政府的治理[M].張勝軍,劉小林,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8.
[3] 李國新.東京公共圖書館的布局與服務[J].山東圖書館學刊,2009(4):39-44.
[4] 任閩華.國內外圖書館總分館制度建設對比研究與思考[J].蘭臺世界,2018(10):108-112.
[5] 李國新.新階段新目標新任務:《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解讀[J].圖書館雜志,2017(3):7-8.
[6] 尚曉倩.我國圖書館總分館研究前沿演進軌跡及瓶頸突破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6):28-33.
[7] 陳云飛.著力構建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嘉興模式”:嘉興市推進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情況介紹[J].圖書館雜志,2017(3):13-16.
[8] 許嘉敏.“社區圖書館+PPP”:廣州市圖書館服務供給創新研究[J].圖書館界,2018(6):84-87.
[9] 劉洪輝.城市主題圖書館建設:完善總分館服務體系的優選項[J].圖書館建設,2020(1):20-21.
[10] 劉婧,李健麗.國外大學圖書館社會服務調查及啟示:以美國和日本20所大學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9):66-70.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