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夢蘭
摘 要:新課標提出初中語文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與整體語文思維能力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閱讀名著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經典文學的理解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但對于初中生來說,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難度非常大,每個學生的學情和閱讀習慣不同,這讓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對此,文章將以《朝花夕拾》為例,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分析,希望能夠提升閱讀教學質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朝花夕拾》
一、 引言
閱讀對于初中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提升作用,尤其是名著閱讀能夠讓學生了解古今文化的異同點,拓展自身視野。在當下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該不斷地加大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提升學生的閱讀有效性。對此,教師要做好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分析探討,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學習和模仿閱讀材料中的寫作手法,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知識文化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二、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意義
當下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和探討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閱讀教學則是引導學生自主深入探究與思考,掌握文章相應思想與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時學生還可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自身情感的結合,建立出獨自的閱讀理解。在初中語文中開展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歸納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發展。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做好整本書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同時,通過有效的閱讀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氣質,開拓學生的視野與知識層面,為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奠定基礎。
三、 初中語文《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創作背景,形成整書的初步印象
在整本書的有效閱讀教學當中,對于創作背景的了解是理解作者情感的第一步,也可為后續的閱讀奠定一個閱讀基礎:清楚應該從怎樣的角度進行分析書本中人物特征、故事寓意以及深層的情感表達。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整本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首先對作者進行相應的了解,清楚作者基本的生長過程和創作背景。在閱讀導讀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以前學過的作者文章以及課外閱讀,對作者背景進行總結,分析作者自身的人物性格特點。同時,對要閱讀的書籍進行時代背景的調查分析,清楚作者創作的初衷,讓學生能夠對創作者的創作風格有基本的理解,如此,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整體的初步印象,清楚應該帶著怎樣的情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進而實現對整本書高效的閱讀理解與分析。以《朝花夕拾》為例,首先了解創作者魯迅的人物性格和成長經歷,然后了解創作背景,最后才能清楚作者創作所體現的情感。在進行《朝花夕拾》閱讀教學中,讓學生談談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成長背景是怎樣的。同時設問:《朝花夕拾》是一本怎樣類型的書籍?是作者在怎樣的狀態下寫下的?并讓學生針對書中的每一篇散文寫作背景進行相應的查詢,了解書籍的整體創作背景,為學生進一步閱讀奠定基礎。
(二)通過章節閱讀指導,初步完成整本書閱讀
每一本書都有相對應的目錄,在目錄當中有相應的章節介紹,有的書籍在章節閱讀前有一些閱讀指導,讓學生能夠快速地清楚每個章節描寫的中心內容,關注書籍中的重點內容并進行相應的閱讀筆記,同時可以寫下自身的閱讀感受,實現快速書本略讀。如,在《朝花夕拾》這一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書中每一篇散文的小引部分,學生在閱讀小引的時候,要了解該篇散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始末,了解魯迅當時的心境是怎樣的。教師在學生進行章節閱讀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記錄自身的情感體會。如,《狗·貓·鼠》這一篇中,教師引導學生設立閱讀任務,如,作者為什么討厭貓?作者對狗、貓、鼠的描述到底比喻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出作者對狗、貓、鼠的不同描述……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從閱讀章節小引當中提取《狗·貓·鼠》這篇散文中的三個主角,并制定好對比表格,讓閱讀變得清晰明了。如,魯迅對貓的態度,學生對貓描述的體會;對狗的態度,學生對狗的體會;對鼠的態度,學生對鼠的體會。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每個章節的小引,設立好整體的閱讀目標,在梳理閱讀指引信息和提取閱讀目標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的理解,進而實現初步的整書閱讀。
(三)設立有趣搶答游戲,讓學生快速跳讀全書
閱讀的枯燥乏味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讓人專注地投入到閱讀當中能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教師在進行《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時,可以設定相應的趣味搶答游戲,讓學生能夠快速地進行書籍翻閱、跳讀來尋找相應的內容。對搶答正確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激發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閱讀活動當中。同時,通過學生跳躍式的閱讀,激發學生對整書的理解,激發學生發散思維。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設定相應的搶答問題,如“八戒招贅”與“老鼠成親”在哪一篇散文出現?這兩張花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在百草園中作者可以找到哪些樂趣?在三味書屋中作者做了什么?又有哪些樂趣呢?魯迅與范愛農互不順眼的表現有哪些?到后來惺惺相惜的表現又有哪些?……教師將所有問題制定成表格,讓學生能夠依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整書的跳讀,快速地投入到書籍閱讀當中,并積極地對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再三閱讀,尋找出相應的答案。
從另一方面來說,教師對《朝花夕拾》中每一篇散文進行相應的標志性問題設立,為學生提供多樣的閱讀跳讀選擇,讓學生能夠以自己喜歡的散文為突破點進行整書閱讀,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閱讀專注力。同時,不同的問題設立也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選擇需求,讓學生根據自身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有效地調動起全班同學的閱讀積極性,有效提升教師閱讀教學的效率。
(四)利用思維導圖,確立中心人物分析圖
在閱讀中對于書籍的人物分析是理解書籍內容和情感的重要方向,能夠快速地幫助學生建立好相應的思維框架,梳理文章脈絡,實現深度閱讀。《朝花夕拾》中涉及眾多的人物描寫,對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每一篇散文中描述的主要人物,并將每一篇散文涉及的人物都羅列出來。然后在后續的閱讀當中利用思維導讀,進行文章涉及的所有人物與中心人物關系的梳理,并在思維導圖中標明兩者之間發生的事件以及作者的態度。同時,教師也可以提前利用微課對相應的人物關系進行重點梳理,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思維導圖,理清文章中各人物關系。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四人一小組來進行相應的思維導圖建立,如在閱讀中一人負責將阿長的肖像神情相關的描述查找出來,并做好相應的整理與總結;一人負責阿長的行為特點描述的查找;一人進行阿長的言語說辭特點;一人進行文章中與阿長相關的事件的總結。然后再讓四個同學相互配合進行思維導圖的完善,接著再讓四個同學進行相互的閱讀分享,順利地梳理清楚文章的情感走向,同時,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針對一個方向進行詳細的梳理,能夠讓學生建立好從點到面的思維框架,豐富學生自身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