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珠

摘 要:文章主要概述高中英語閱讀運用循序漸進性問題鏈的背景、意圖、作用及設計原則。以2020山東卷讀后續寫為例,闡明如何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運用循序漸進性問題鏈。使學生準確把握篇章結構和內涵后,確定續寫文章的發展思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新穎、豐富、合理、與原文情境融洽度高、意義連貫的故事情節。
關鍵詞:循序漸進性;問題鏈;高中英語;讀后續寫
一、 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了由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共同構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同時,還提出了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諸要素融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引導教學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更加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落實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而課堂問題的設置又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啟發學生閱讀和寫作思維的工具,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發展。但是,無論在讀后續寫教學的讀前、讀中還是讀后續寫環節,部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存在諸多問題,如,設問未能凸顯整體的核心主線;未能圍繞文本的主體信息;未能明確設計意圖;未能呈現文本本意等。這樣將導致學生對閱讀文本內容的理解不到位,對文本內涵的拓展不夠;對文本特征、寫作特點、寫作意圖等不能進一步深入思考;無法將學生的主體思維融入整個讀后續寫過程中,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與主動性發展,阻礙了學生與發展個性。筆者在實際的讀后續寫教學中運用循序漸進型問題鏈,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有利于引導學生把握篇章結構和內涵,確定續寫文章的思路,循序漸進地提問貫穿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整個教學過程,能提高閱讀、寫作教學質量。
二、 問題鏈概述
(一)定義
循序漸進型問題鏈是指在一定的學習范圍或主題范圍內,圍繞一定學習目標或某一中心問題,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將要產生或可能產生的一些困惑,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精心設計的一組(一般在3個以上)有中心、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問題。
(二)意圖及作用
循序漸進性問題鏈創設優勢就在于環環相扣,使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過程中運用循序漸進型問題鏈,可以科學有效地設計問題,清楚梳理文本信息,適當拓展文本,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續寫文章,使文章內容更合理、更新穎,邏輯性更強。徐桂芳在《從閱讀中來,到寫作中去—新高考背景下新型閱讀課模式的探究》中指出:
“問題的創設是有梯度的,它們環環相扣,能覆蓋語篇中重要的知識點、基本的語篇脈絡走向,能展現學生思維遞進的過程,使學生思維有梯度地發展,做到能夠明確語篇體裁、理清語篇結構、深入理解語篇信息、領會語篇寫作意圖、歸納語篇中作者所持的觀點和態度、演繹語篇后續隱文等,為續寫保駕護航。”潘桂陽在《巧設問題鏈,提高思維力》中指出:“問題鏈通過拋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師生積極互動,激發學生不斷思考和探究,變教師主宰課堂為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促使學生不停地思考和理解。整個教學活動在一個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問題探究中,逐步推動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循序漸進性地提問作為一項課堂教學技能,貫穿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整個教學過程,直接影響學生閱讀、寫作質量。
(三)設計原則
在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教師應從不同的思維視角,由淺入深設計問題,使之成為循序漸進型問題鏈,有效開展課堂活動,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拓展內涵、發展思維”的教學目的。
1. 串聯文本信息,把握文本脈絡,更好理解文本
教師應先對文章進行宏觀把握,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整體特點,然后再深入分析各個部分。設計問題時注意以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來串聯文本,把握文本脈絡,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 挖掘內隱信息,拓展文本內涵,熟悉文本特征
在學生獲取文本基本信息之后,教師可以針對文本特征、寫作特點、寫作意圖、寫作手法等進行提問,挖掘內隱信息,拓展文本內涵,熟悉文本特征。這類問題一般在文本中沒有現成的答案,學生需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提前分析,并結合自身已有的經歷和體驗,
這對學生的認知要求較高。因此,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間的相互聯系。
3. 培養深層思維,內化內容思想,做到創新續寫
在準確理解文本信息和深層內涵之后,教師需要從話題、內容、語言或思維等方面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原有的認知,對文本內容和作者觀點等加以綜合分析和評價,再根據所提供的每段開頭語,設計相互關聯的一連串問題,引導學生續寫。
三、 實例說明
2020年山東卷讀后續寫主要講述的是:三個孩子在有限的條件下,幫助了另外一個想要幫助父母維持生活的小男孩的故事。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大家仍用自己的善良,互相幫助。文中媽媽Mrs. Meredith一直樂于助人。她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媽媽,身體力行,在自己的三個孩子心中播種了愛和善良的種子。雖然文章沒有詳述,但顯而易見,她對孩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所以,當她給孩子講述了Bernard小男孩一家的情況,三個孩子John、Harry和Clara非常渴望幫助他,并且確實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即把家里的玉米做成爆米花,讓Bernard在社區售賣。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三物理選科班的學生,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課外閱讀量比較小。學生經過兩年多的學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的鼓勵下,用英語簡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完成課堂活動,并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因而,教師必須本著促進學生寫、激發學生寫的想法,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樹立信心,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續寫出新穎、豐富、合理、與原文情境融合度高、意義連貫的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