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光(1992— ),女,漢族,山東萊蕪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審計法務。
摘 要:黨的十九大及三中、四中全會,明確了審計工作的改革方向,重新修訂了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對新時期經濟責任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過分析新時期醫院經濟責任審計存在審計項目開展滯后、審計重點不突出、審計實施方式缺乏創新性以及審計結果運用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積極推進“任中審計”、聚焦審計重點、創新審計實施方式以及健全審計結果運用機制等建議,積極探索新時期經濟責任審計新思路、新方法,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關鍵詞:經濟責任;實施方式;成果運用
近年來,國家對經濟責任審計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結合不同的時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審計要求。2019年4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指出,“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①201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修訂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下文稱《規定》),并于2019年7月7日起施行。該規定對經濟責任重新進行了界定:“本規定所稱經濟責任,是指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對其管轄范圍內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決策部署,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管理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防控重大經濟風險等有關經濟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②由此可見,經濟責任審計本質上屬于評價、監督活動,即為了實現監督的目標,審計部門基于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作出評價。
一、新時期醫院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
新頒布的《規定》重新界定了經濟責任的含義,內容更加豐富,覆蓋面更加廣泛,需要準確把握其內容,深刻理解其內涵。新的歷史時期,醫院經濟責任審計存在審計項目開展滯后、審計重點不突出、審計實施方式缺乏創新性以及審計結果運用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一)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開展滯后
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是為了通過正確評價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職責情況,為組織人事部門任免、提拔領導干部提供依據,同時也對權力行使起到制約與監督的作用。因此,應先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后領導干部離任或調任新職務,才能真正發揮審計作用。但是,當前經濟責任責任審計往往發生于領導干部離任后,這種滯后性會導致以下問題,一是經濟責任審計時效性差,喪失了對權力行使應有的制約與監督作用,而且無法及時發現醫院經濟運行環節存在的漏洞,難以防患于未然。二是容易出現領導干部“帶病提拔”的現象,導致經濟責任審計與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形成“兩層皮”。
(二)經濟責任審計重點不突出
部分經濟責任審計的實施方案根據以往的個人工作經驗制定,未有效結合新時期的要求、醫院的實際情況,方案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導致審計重點不突出,不能發現深層次的問題,降低了審計質量。例如“三重一大”事項,更多的關注是否經黨委會議、辦公會議及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集體討論決定,忽略決策權限、內容是否合法、合規,決策是否達到預期效果;重點審查是否簽訂合同,而忽略合同執行情況。另外,審計人員對經濟責任的內容理解不到位,未將《規定》明確的審計內容納入審計重點。
(三)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方式缺乏創新性
經濟責任審計事項由點及面,涉及范圍廣,傳統的審計實施方式缺乏創新性,相對滯后,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審計人員采用直接拷貝數據的方式開展審計工作,略過前期調查環節或者花費少量時間用于了解、熟悉醫院環境,容易造成重要信息點被遺漏,而且導致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單位情況掌握不全面,審計評價以偏概全,審計責任認定不明晰,最終造成審計結果與審計目標背道而馳。二是審計人員依靠傳統人工核實方式審查醫院上百萬元條的業務數據,主要原因包括兩個層面,其一被審計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落后,系統編碼不統一,各個模塊不協調;其二審計人員缺乏大數據審計理念,而且數據挖掘技術水平低、數據分析模型構建能力差。以上原因導致審計工作無法準確及時的追蹤到線索,降低了數據利用效果。
(四)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機制不完善
新時期,黨和國家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醫院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程度低效,不能滿足當前形勢,也不利于完善國家監督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審計結果未采納、部分采納或者延遲處理的現象時有發生,以致審計發現問題整改不及時、不到位。二是審計結果運用機制與紀委監察、組織人事等部門的配合協調未實現經常化、流程化、制度化,存在問題未追究,審計結果對于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權重比較低。三是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公示制度處于摸索階段,不能有效發揮社會監督、國家監督作用,對領導的監督作用明顯降低。
二、完善醫院經濟責任審計建議
(一)積極推行經濟責任“任中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應突破“先離后審”的限制,積極推進“任中審計”。特別是對于任職期較長的領導干部,積極推進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審計,一方面分解審計工作量,避免離任審計的突擊性,保證審計質量,而且在實施離任審計時,可以充分利用任中審計成果,提高離任審計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過任中審計,及時發現問題并落實整改,有利于促進醫院經濟平穩運行,領導干部保持清正廉潔。同時,組織人事部門可以根據審計情況適當安排領導干部。
(二)聚焦審計重點,提高審計質量
深切領會黨中央會議精神,深入研究學習政策文件內容,結合醫院實際制定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方案,明確審計目標,突出審計重點,準確把握審計內容,嚴守審計內容邊界,切實做到不缺位,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審計工作:
1.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情況
重點關注醫院是否實施分級診療、互聯網+醫療等政策;審查醫院門急診量、住院率等方面的指標;醫院是否按照改革要求,取消耗材加成,藥占比是否下降到合理水平等方面。
2.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情況
重點審查醫院是否按照衛生部門的規定、標準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檢查、檢驗等項目是否違反國家規定,多收費、亂收費、重復收費、分解收費等問題;是否虛報套取醫保資金;是否存在醫院場所、醫療設備非法出租、大型設備閑置等問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是否制定并嚴格執行行政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醫務管理制度,制度內容是否違法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
3.經濟運行情況,重點關注經濟事項的實施效果
①經濟事項執行情況。醫院經濟平穩、有序運行,離不開經濟事項的合法、合規執行。經濟事項涉及的主要環節是預算執行、決策與執行、招標采購、合同簽訂與執行等。預算執行方面,重點關注無預算執行、超預算執行問題;是否符合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目標和監管要求。決策與執行方面,重點關注“三重一大”事項,一方面審查程序是否合法,更多的審查決策內容、權限是否合法;另一方面審查資金來源是否正當,即是否屬于非法收入、專項資金等情形,同時跟蹤審查該筆資金是否按照相關規定使用,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漏洞,會議紀要與合同內容及合同執行情況是否相一致,其效益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招標采購方面,重點審查基建工程及設備、耗材采購的項目立項前是否經過詳細的科學論證,手續是否齊全,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合同簽訂與執行方面,重點關注物業、洗衣停車、食堂、太平房等外包服務合同;關注免費贈送、合作協議類合同,以及重大金額的合同;關注合同簽訂滯后、招標滯后情況;審查合同是否正常履行,重點關注合同中止或者變更的異常情況。②其他經濟行為。通過審查財務賬等方式,審查醫院專項經費的收支管理和使用情況,往來款項的掛賬與處理,壞賬準備、醫療風險基金的計提與使用、有無隱瞞收入、私設“小金庫”等問題;“三公經費”支出事項,重點審查審批手續、附件是否齊全,是否存在無預算支出、超范圍、超標準報銷的問題。
4.生態環境保護
①重點審查醫院是否嚴格執行2020年2月2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生態環境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重點審查醫院醫療垃圾是否不規范分類和存貯,即是否存在混合醫療廢物、生活垃圾和輸液瓶(袋),混放各類醫療廢物等現象;審查醫院醫療廢物處置是否采用規范的形式;醫療廢物與采購的醫療物資的品規和重量是否一致。②重點關注醫院污水處理是否規范,即是否存有每日處理記錄,監測指標是否達到國家標準;③審查醫院核醫學科從接受放射藥品、用藥過程至廢棄物的處置等全過程是否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審查醫院放射設備是否具備相應的合格證,存放場所是否達到環評指標。
5.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和廉潔從政情況
重點審查被審計領導干部落實廉政建設責任情況,關注是否履行領導職責,是否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親自部署及是否及時傳達上級的部署要求,是否推進工作責任落實;任職期間醫院有關規定和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執行是否有效。
6.以往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重點關注醫院內審報告,審查審計發現問題是否整改落實,是否存在屢查屢犯問題,并且分析難以整改的原因。
(三)創新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方式,提升審計效能
優化的審計實施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審計效率,更能夠挖掘潛在的風險點,達到精準審計的效果。新時期,經濟發展到新的歷史階段,醫院恰逢醫療改革的關鍵時期,經濟責任審計應創新審計實施方式,一方面重點關注醫院內審報告,如:財務收支審計、內控制度審計、專項審計等各類審計報告,將以往審計問題作為突破口,查找審計線索,有利于抓住關鍵點,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和普遍性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創建“前期介入+大數據分析+現場審計”的新型審計模式。前期介入階段是經濟責任審計能否順利展開的關鍵,因此,從以下幾個方面介入,一是公開審計計劃。規范開展計劃公示,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計劃在醫院宣傳欄、公眾號以及衛生系統官網等媒介上公示,接受單位和個人以來信、來電、來訪等形式多方面了解被審計領導干部的情況。二是公開審計進點。規范審計進點程序,按規定程序統一征詢相關部門意見,及時了解相關考察考核、案件查處等情況,聽取被審計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意見,充分利用外部信息,拓展數據使用的寬度和廣度。三是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將大數據作為重要戰略資源和生產資料,推進大數據與經濟責任審計深度融合。其一醫院加強信息化建設,統一系統編碼,將各個端口連接,形成模塊化管理,為數據研究、分析奠定基礎;其二審計人員加大數據采集力度,搭建數據分析平臺,將一線作業與后臺分析緊密結合起來,利用大數據分析的思路與實踐,構建數據分析模型,進行模塊化審計。現場審計主要觀察醫院周圍環境,了解設施建設,實地查看相關業務現場,重點關注檢驗科、病理科、血液凈化中心等相關科室,審查設備、試劑等是否存在免費提供以規避招標采購的情況。重點關注醫院停車場運行方式,病房是否閑置,科室設備使用、收費情況等方面。而且審計人員在現場審計工作中,通過與科室主要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能夠更多的了解科室、醫院的情況。
(四)完善審計結果運用機制,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為了適應新時期經濟責任要求,發揮審計監督、群眾監督的作用,強化審計結果對領導干部的警示教育作用,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正確履行工作職責。應提升審計結果運用水平,推進建立健全各項結果運用制度,主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醫院制定審計問題整改責任清單,將整改工作落實到每一個相關科室,內審部門督促整改。二是健全審計結果報告制度。修訂完善結果報送機制、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協商機制、結果移送會商機制等制度,建立完善各部門之間成果共享和轉化機制。三是探索適當的經濟責任審計公示方式。充分借鑒預算執行審計公開的經驗和效果,公示審計結果。其一經濟責任審計項目結束后,向被審計領導干部公示審計結果,提出整改建議,根據成果報送機制制度及時將審計結果文書抄送相關部門。其二逐步擴大審計結果的公示范圍,擴寬公示渠道,借助于報紙、官網、媒體等新聞媒介,向醫院職工、社會大眾適時公開審計結果,強化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的作用,提高審計結果的透明度。
三、結語
綜上所述,醫院作為公益事業單位,事關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對其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顯得尤為重要。
腳注: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等相關配套件》,2019-04-25.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2019-07-15.
參考文獻:
[1]韓娜,李驍.公立醫院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轉型的探討[N].中國審計報,2020-10-21(08).
[2]黃鈺菁.公立醫院經濟責任審計常見問題及優化建議——以A公立醫院為例[J].財會學習,2020(27):183-184.
[3]孫磊,孫家林,孫振桓.公立醫院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0,37(01):5-8.
[4]李也謙.H市人民醫院院長經濟責任審計案例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