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郭越(1987-), 女 , 漢族, 河北深州人。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分析、績效評價。
摘要: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制定和頒布是基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形勢以及政府會計工作新需求的背景。新政府會計制度頒布的目的在于促進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與會計工作的一致性,提升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工作中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進而來保證政府會計信息的質量。鑒于我國原本的政府會計制度是由多個會計制度構成,并采用的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方式,導致了會計信息核算比對性不強、管理口徑不一、會計報表不完整等諸多問題。鑒于此,本文首先闡述我國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背景,并分析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實施中的內容創新以及其帶來的影響,而后再主要分析現階段事業單位在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中所面對的問題與困難,并以相關的資料文獻、政策法規為依據,針對問題,提出合理化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事業單位;新政府會計制度;會計核算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會對傳統的會計核算方式做出較大調整。我國原有的政府會計制度的不足與局限主要表現在,難以對政府的資產負債狀況進行客觀準確的反映,難以對財政的可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有效信息支持,也無法有效的防范財政風險;不能科學對政府的運行成本進行反映,不利于政府單位降低自身的行政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府單位的績效考核工作。不同性質、不同行業的事業單位所采用的會計制度相互獨立分離,難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也是探究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新變化,以及對后續政府會計核算工作的具體影響。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誕生背景
基于以往我國的政府會計制度長期都是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致使在很多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類財務信息處理都不及時、各個基層單位的會計科目不夠全面、會計制度不盡統一的問題,直接影響到各級單位所處理的會計信息的質量。而且以往的收付實現制主要是為了提供反映預算收支績效的報告,對單位的資產負債和實際運營成本難以進行全面準確的衡量和反映。此外,由于以往的政府會計體系較為復雜,常常會出現多制度并行、各單位部門核算口徑不一致等問題,導致不同性質單位之間的會計信息對比性不強,極大的降低了調整、匯總后的財務報告信息質量。因此,在面對諸多問題的累積以及新經濟形勢下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國家財政部決定對政府會計制度進行革新。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內容創新與變化
(一)重塑政府會計核算方式
在綜合分析以往的預算會計制度的基礎上,結合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關系,促成“適度銜接與分離”的會計模式。從適度分離的概念角度來看,既要保證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相對獨立性,也能將兩者的信息同時展現。具體可以理解為:第一,“雙功能”的出現,在同一會計體系中實現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雙功能,而預算會計的要素涉及到預算收入、支出以及預算結余。財務會計主要是包含了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以及費用五大要素[1];第二,“雙基礎”的實施,其中的收付實現制主要體現在預算會計方面,而權責發生制更多的體現在財務會計方面;第三,引入“雙報告”。依靠財務核算的支持來形成財務報告,依靠預算會計的支持來形成決算報告。
(二)引入平行記賬
“平行記賬”是指某一單位在統一會計系統中同時做出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核算。也可以理解為歸入預算管理中的現金收支業務,在采取了財務會計核算的方式后還需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平行記賬”擴大了政府會計核算的范圍,并創新性的解決了以往會計核算基礎中“一山不容二虎”的問題,充分的將會計中的各個要素都串聯到了一起,既可以有效的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也可以有效的反映預算執行的目的和狀況,極大的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一)“雙基礎”模式帶來的影響
第一,規范了有價證券以及國有股權等計息資產的核算標準和會計確認,具體的說明了各類政府資金的實際來源與用途,更加真實具體的反映了政府收支活動、資金的使用以及占用情況,有效解決了政府資產失真問題;第二,權責發生制的加入有利于政府能夠及時了解各類隱形債務的會計信息,強化了對隱形債務的管理;第三,利用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所形成的會計數據,來進行相互驗證、相互聯系,有效驗證政府會計報告中信息數據的真實性。
(二)會計要素的重塑帶來的影響
1.資產方面
擴大了政府資產核算的范圍,并進一步對核算制度進行了規范。在依據政府資產性質做出區分后,再進行資產的計量和確認,保證了政府會計信息的客觀性;規范了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的攤銷與折舊方法與標準,并且加入了對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核算制度,提升了政府資產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2.負債方面
“雙基礎”的引入使得各類費用在支付與實際發生時都能得到記錄,有利于政府完善自身的費用收支情況,讓政府的會計信息更加的透明。
3.雙分錄改革
在考慮到政府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方面的需求,以及“雙分錄”的信息記錄方式是為了更好的適應“雙基礎”的需要。在資產類科目中新增了股權投資、應收股利等新的雙分錄會計科目,而這些科目的增加更加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在確認自身資產時,能依據資產性質進行分類核算,也更有利于反映單位資產的賬面價值。
4.基建項目
以往行政事業單位中的“大賬”雖然可以總體的反映各類基建業務的基本情況,但是對于項目的具體執行進度、工程款的支出沒有明細具體的反映。經過改革完善后,在單位的“大賬”中直接進行核算的模式,有利于全面、及時、準確的反映行政事業單位基礎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和財務信息狀況。
四、事業單位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所面臨的問題
針對目前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情況來看,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會計核算工作缺乏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措施,而且許多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通病就是會計報表尚不健全。許多核算內容中的步驟重復性較高,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從內部管理的角度來看,許多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的認知并不透徹且缺乏重視。部分單位在內部分工、崗位設置上不盡合理,機構組織也不健全。尤其對于一些基層單位中的財務部門而言,不僅需要負責日常工作中的會計核算、記賬、報賬等工作,還需要包辦一些資產管理、勞資合同等非財務核算類的工作。而且,由于部分單位內部管理較為松散,財務人員缺乏足夠的動力和上進心,并且容易陷入傳統的固有思維,不能與時俱進,積極的提升自我[2]。
第二,新舊會計制度銜接遇困境,實際操作難度大。以往的政府會計制度中會計核算的方式主要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對報表編制的要求不太高,相應的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的要求也并不是很高。但在新制度實施后,行政事業單位要同時編制預算會計報表和財務會計報表,報表編制的難度有所提升,而對于目前一些單位的會計人員的技能知識儲備而言,要準確順利的完成兩類報表的編制有一定困難。
第三,系統化培訓缺失,會計人員專業水平尚待提升。新會計模式的完善調整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雖然政府在2019年初就已經推行,但許多單位還未能完全從以往的會計核算方式中轉變過來,而且也沒有在會計模式調整過程中以實際工作為出發點,來制定相應系統化培訓流程,大多單位都是照葫蘆畫瓢,走一步看一步,不僅影響了人員的工作效率,還增加了工作中的錯誤率。長期來看,缺乏系統化的培訓流程,一方面不利于新進人員的培訓教學,另一方面也妨礙了老成員及時革新自己的思維和工作模式,導致難以有效的與新制度接軌,無法有效的促進核算工作的完善。
第四,配套的信息化系統支撐不足。現階段一些單位內部的信息系統只能單一的滿足財務會計或者預算會計核算的會計科目和財務報表功能設置,無法實現兩者的有效銜接來達到平行記賬的條件。資產管理系統和會計核算系統中的信息數據無法有效轉換銜接,如財務系統中的實物賬與財務賬的轉換、計提折舊模塊無法自動生成憑證報表,極大的影響了新制度的執行效率。
五、新政府會計制度面臨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全面梳理資產、完善會計核算與管理方式
各級事業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和業務特點,明確各類經濟業務活動,如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人員費用等費用科目的歸屬和核算方式,明確界線以提升會計核算的效率和準確性。此外,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也是對理論與實踐創新和突破。各級單位在結合新制度規定下,要將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進行對照分析,梳理制定出既符合新制度要求,又適合本單位實際工作情況的具體管理措施,其中也包括對投資、存貨、資產管理等方面梳理革新[3]。對于新會計制度附錄中所例舉的主要業務以及一些事件的處理方法,財務人員應該要及時的學習領會,并將其融入到后續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
(二)加強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
信息系統的完善和網絡平臺的構建也要作為新制度實施的核心建設項目之一,是作為新政府制度改革過程中的必經之路。為了盡快實現會計系統中的雙功能,在會計核算時可以高效產生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雙重數據,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要盡快考慮完善本單位的財務信息系統,可以引進外界成熟的財務系統或者與軟件開發商合作制定更為適合的財務信息平臺。當然,良好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完善信息系統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在遵循新制度的規范要求的基礎下,制定新的執行計劃,做好新賬與舊賬的銜接工作,提前調試軟件系統,保證數據的整合與對接可以順利完成。然后,加快本單位配套信息模塊的開發,如人力資源模塊、資產管理模塊、固定資產模塊等,保證數據系統有效銜接的同時,提升自動化信息管理水平,保證財務核算、記賬的效率[4]。
(三)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建設
1.提升財務人員專業技能
在經濟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中,事業單位要充分考慮到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的提升要與本單位發展建設速度相匹配。所以單位要適時的引入外界的力量,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士、引入相關的資產評估、管理咨詢機構等第三方組織機構來幫助單位進行制度的建設完善。更要積極的培養引入高水平的專業會計人員,來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的人才隊伍,并且可以定期的對會計人員進行專項的實操培訓和考核,督促會計人員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2.建立系統化的培訓機制
由于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范圍,增加了具體的工作內容,所以在推行新會計模式時,要逐步升級完善,使得會計人員可以逐步適應新的模式,降低工作的出錯率。單位內部要設計規范合理的培訓方案,定期舉行會計新制度的培訓教學和專題會議,讓會計人員進一步明確了解新制度下的內容和具體操作方法,加快相關人員對主要變化內容的掌握。并且可以組成相關的培訓小組,依據單位內部具體業務財務流程,來制定規范化的流程操作圖,為后續新進員工提供學習和業務辦理的依據。
(四)重視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整合
當前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在整合本單位的資產中,要重點明確本單位中的非固定資產以及流動資產的核算值,將其作為核算依據,在之后整合固定資產,諸如各類房屋、設備、器材等,依據各類物品設施的新舊來進行折舊,以此明確各類物品后續所能發揮的效用,并且依照財務報表,支出相應的資金來維護各類固定資產;針對無法使用的固定資產,可以利用閑置物品的交易模式,來最大化發揮物品的效用,為單位獲得相應的利益。通過整合樹立單位固定資產與非固定資產,能夠更加準確的了解單位的財務狀況,有利于后續財務工作的開展,促進單位運行效率。
(五)完善審計監督機制
強化審計監督機制是事業單位開展審計工作的重要保障,對提升各級單位部門的信息質量有著重要意義。所以我國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建立和完善與政府財務報告相匹配的審計監督機制,一方面持續性監督各級事業單位對財政資源的具體使用情況,評估資金、資源使用是否合理,各類經濟業務的收益是否完整;另一方面還需要督促各級單位財務信息報告的對外披露機制,審核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強化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七、結語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行,毫無疑問會給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帶來深遠影響。既轉變了以往傳統會計核算方式,也完善了當前會計核算的各項內容,極大地促進了當前會計核算工作的有序開展,保證了各級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在后續的實際工作環節中,各單位要依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對應的新政府會計制度內容,以此為契機,對單位內部的會計核算體系、內容、形式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建設,并培養和建立優秀的人才隊伍,進而來促進單位整體的運營效率,提升政府單位的廉潔形象。
參考文獻:
[1]孫秀榮.事業單位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面臨的困難及應對策略分析[J].大眾投資指南,2019,No.330(10):21-22.
[2]田曉峰.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路徑分析與研究[J].經濟視野,2019(10):114-115.
[3]紅芳張.淺析事業單位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顯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經濟學,2019,2(5).
[4]郭馨娜.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及對策研究[C]//財金觀察(2020年第1輯).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