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張雅童(2000-),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學,商業銀行方向。
摘要:基于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和河北雄安新區被設立為國家級改革試驗區的戰略背景下,發揮好綠色金融在推進雄安新區傳統產業升級與產業承接過程中的支持作用,有助于當地的高質量發展。本文在綠色金融體系、產業升級研究及綠色金融對產業經濟作用機制的理論基礎上,分別對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個產業視角下綠色金融支持雄安實現產業升級的路徑進行探討,以為雄安新區的綠色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產業升級;京津冀一體化;綠色發展
在京津冀一體化的背景之下,雄安新區對履行好承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具有十分現實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將推進人口密集地區發展規劃的改善,助力京津冀空間結構的調整優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路程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之一。步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經歷了一段快速增長的時期,但也付出了慘痛的環境與資源代價。
2016年,“十三五”規劃草案明確提出要“創建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創建綠色發展基金”。2019年末,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未,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為8.23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全年新增1.13萬億元,占同期企業和其他的單位貸款的14.2%。2018年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合計1242億元。在金融品類上,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綠色PPP、綠色租賃等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拓寬了綠色項目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和項目風險。
河北省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重要一環,被賦予了新區承接北京市、天津市轉移產業的使命任務。近年來,由于省內空氣質量堪憂,綠色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河北省政府的重視,綠色金融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雄安新區正值設立創建初期,經濟基礎尚為薄弱,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環境破壞性與資源攫取性較強的第二產業占比較大,傳統污染型產業如有色金屬加工業、塑料制造業等資源密集型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對區域可持續性發展支持水平不高。當前新區的生態與產業結構現狀不符合京津冀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對推進雄安新區綠色金融體系建設以支持新區產業升級的路徑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戰略性長遠意義。
1.文獻綜述
1.1綠色金融概念與內涵研究
有關“綠色金融”概念的研究整體上起步較晚,其中國外要早于國內,其概念及內涵的研究出現于上個世紀末期。《美國傳統詞典》(2000)將綠色金融等同于“環境金融”或“可持續融資”,而國外學者Labatt和White(2002)提出了更具體的解釋,他們認為綠色金融是基于金融市場,以降低環境風險,提升環境品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的金融工具。
近年來,隨著政府提出“五位一體”、“建設美麗中國”等戰略目標以來,國內學者對“綠色金融”概念研究的數量也在增多,如安偉(2008)認為綠色金融的主要涵義是順應市場經濟要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以信貸、保險、證券、產業基金等傳統工具意外的衍生產品為載體,推動節能減排,以推動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和經濟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張平(2013)對綠色金融的內涵進行了重新界定,指出綠色融資由金融機構的環境管理和服務管理,考慮到資源、能源和環境對金融交易的長期潛在影響,并考慮與環境條件、內生收入和成本因素相關的預期風險,提供信貸,證券和保險決策。馬駿(2017)指出綠色金融體系的工具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基金,它們的主要功能是降低綠色項目或投資的成本;綠色股票指數和二氧化碳融資雖然能降低綠色投資的成本,但也增加了污染項目的成本;綠色保險間接降低了投資成本,是一種實現產業結構現代化、實現可持續發展融資的金融發展戰略。
1.2綠色金融作用機制研究——雄安新區綠色金融作用機制研究
常紀文(2017)認為雄安新區要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新城,必須要走尊重生態和綠色發展的總路線,堅持“多規合一”的原則。李喜梅和周宏春(2018)提議雄安新區應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并采取廣泛的靈活性融資計劃。融資渠道可以包括商業貸款、政策性貸款、信托基金、債券、融資租賃,股權融資(包括基金投資、IPO等)購買力平價更新投融資方式、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產業發展基金等引導資金支持綠色產業綠色發展,吸引金融機構進入,發展金融產業集聚,促進集約化發展。
1.3文獻總評
從上述已有的文獻研究來看,對綠色金融內涵和作用機制的研究已有很多,但鮮少有從綠色金融推進產業升級的微觀視角進行探討的文獻研究,本文的研究視角相較于以往研究切入口較為微觀和具體。本文將分別從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個產業的微觀視角下,對綠色金融支持雄安實現產業升級的路徑進行探討,以期為雄安新區的綠色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2.雄安新區發展綠色金融的必要性
2.1雄安新區自然環境
雄安新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地處京津冀腹地。雄安新區地貌概況良好,位于河流沖積扇上,土壤肥沃,水源較為充足,自然物種資源較為豐富,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較高,林地內盛產山產品以及多種野生中藥材,為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原材料基礎,可開發空間較大。
河北省的空氣污染和水資源污染較為嚴重。其中素有“中國北方之腎”的白洋淀風景區就在雄安新區境內。若未制定綠色發展的規劃路線,任由生態破壞和資源浪費加劇,首先對自然條件依賴程度極高的農業發展必然受阻,其次制造業原材料成本上升,還要支付昂貴的環境成本,最后生態環境質量的下降不利于吸引外來游客,旅游產業帶動的服務產業規模的擴張也會遭受挫折。通過上述討論,對生態環境的不重視將不僅會影響到新區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對京津冀的經濟發展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2.2 雄安新區三大產業發展現狀
2.2.1 產業結構狀況
由圖 1可知,2017年雄安新區第二產業占比最大,為51.39%,第三產業緊隨其后,為34.46%,第一產業占比最少,為14.16%。
由圖 2可知,2013年雄安新區第二產業占比最大,為65%,第三產業緊隨其后,為22%,第一產業占比最少,為13%。將2013年雄安新區的產業結構和2017年進行對比,可以看出2017年的第一產業占比較2013年有所下降,降低幅度約為6.24%;2017年較2013年的第二產業占比下降了約32.47%;2017年的第三產業占比較2013年有所增長,增長幅度約為37.81%;由此,雄安新區的產業結構近年來呈現第三產業快速增長,第一產業有所下降而第二產業下降幅度較大,表明雄安新區產業結構有所優化,但第二產業占比仍具有較大優勢,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空間仍然很充裕。
2.2.2 第一產業發展情況
由圖3可知,2013年-2017年第一產業生產總值整體上呈現先上升而后下降的態勢,其中2017年第一產業產值較2016年下降較多,但從占比上看,第一產業產值占全部產業的比重整體上仍然呈現上升趨勢。
由圖 4可知,2013年-2017年第二產業生產總值整體上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態勢,其中2017年第二產業產值較2016年下降較多,但從占比上看,第二產業產值占全部產業的比重整體上也呈現下降的趨勢。
2.2.4 第三產業發展情況
由圖5可知,2013年-2017年第三產業生產總值整體上呈現上升的態勢,從占比上看,第三產業產值占全部產業的比重整體上也呈現上升的趨勢。符合產業優化的背景。
3.綠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區產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3.1綠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區第一產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3.1.1支持現代農業設施建設
現代農業設施如現代智慧農業設施大棚、智能農業水利設施、高標準農田、農村交通建設網絡、農業生態園區等的建設可以通過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綠色信用貸款等方式進行融資。
3.1.2支持農業產業鏈的延伸
發展依托農業資源的農家樂經營項目,建設特色農業小鎮,推進多功能農業的發展,可以通過產業鏈融資、項目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進行融資。
3.2綠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區第二產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3.2.1 支持環保型制造業
對生產原料為天然氣等綠色資源的節能環保產品的制造業可以進行綠色零售貸款、對口PPP、發放商業綠色貸款、綠色ABS等綠色金融方式的扶持。
3.2.2 支持高科技型制造業發展
對互聯網軟件、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化工、物聯網等產業可以進行股權融資、融資租賃、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方式的支持。
3.2.3 支持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數額龐大,建設周期長,普通融資難以滿足,可以對其進行政策性貸款、大型商業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多方合作綠色信貸等方式進行支持。
3.3綠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區第三產業發展的路徑分析
3.3.1 對生態環境修復的支持
雄安新區白洋淀旅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生態環境的依托,但白洋淀水域較廣,現階段污染治理費用昂貴,修復成本較高,可以選取項目貸款、綠色債券、政策性貸款進行綠色金融的支持。
3.3.2 對高端服務業的支持
對高端服務業如文化IP產業建設、娛樂傳媒產業、電子商務等經營性項目進行股權融資、綠色信貸等方式進行支持。
4.結論與建議
新區建設正處于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并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新區建設不能走“重速度、輕質量”的發展道路,而是要把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放在與經濟發展同步而行的位置,研究優化發展新體制,通過綠色金融的支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傳統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轉化、通過5G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推進產業現代化發展,加快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和綠色環保的智慧新城,使雄安新區更好地完成京津冀背景下新區承接天津、北京產業地職能,分擔首都職能,這對協調京津冀協調發展,帶動新區及周邊區域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
5.參考文獻
[1]李志青,劉瀚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8)》? 綠色金融呈現出最新發展特性[J].環境經濟,2019(22):34-35.
[2]LABATT S,WHITE R. Environmental Finance: A Guide to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nd Financial Products[M]. Hoboken:John Wiley& Sons. Inc,2002.
[3]安偉.綠色金融的內涵、機理和實踐初探[J].經濟經緯,2008(05):156-158.
[4]張平. 綠色金融的內涵、作用機理和實踐淺析[D].西南財經大學,2013.
[5]馬駿. 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 M] .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7.
[6]常紀文.雄安新區的科學定位與綠色發展路徑[J].黨政研究,2017(03):22-24.
[7]李喜梅,周宏春.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呼喚金融支持[J].開發研究,2018(03):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