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濟眾 康興奎
摘? 要:受到新型冠狀肺炎傳染病的影響,全國各大中專院校紛紛開展線上加線下的教學模式,高職擴招專業在很長時間內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大中專院校的教學工作逐步步入正軌。面對疫情的“常態化”,該院擴招專業建設工程管理探索實施“四維一體、五階段”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擴招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四維一體? 畢業設計? 頂崗實習? 素質教育? 專業技能? 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a)-0206-03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the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ry out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 whil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xpansion majors adopt online teaching. With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he teaching work is gradually on the right track. In the face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he college explor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dimensional integration, five stage" talent training mode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enrollment expansion.
Key Words: Four-dimensional integration; Graduation design; Internship; Quality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kills; Social practice
1? 研究背景
2020年初,我國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病,面對這場天災人禍,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共同抗“敵”,期間為了防止疫情的傳播與擴散,全國大中院校延遲開學,在“延長的假期”面前,“停課不停學”已成為“宅家學生族”假期生活的主流,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防控形勢還依舊嚴峻,各地學生陸續開學[1]。
高職擴招始于2019年,是落實“職教20條”的重要舉措,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其招生對象主要包括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社會考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為了解決在擴招的同時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這一矛盾,就需要在高職擴招中推進“寬進嚴出”的人才培養改革,如何在疫情影響下持續做好高職擴招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迫在眉睫。
2? 研究現狀
高職擴招專業學生生源類型比較復雜,主要包括未被大學錄取的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未就業的中職畢業生以及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社會人員。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偏低,學習動力不足,同時由于高職擴招學生大都在企業工作,無法按時參加學習,學習時間不充足。在教學工作中,由于時間、實訓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銜接不好,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沒有足夠好的抓手,沒有達到擴招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效果與目的,尤其在疫情影響下,上述問題顯得更加突出[2]。
3? 研究內容
該院擴招專業建設工程管理提出擴招專業學生能力提升的新思路,初步探索形成集教學、科研、競賽、實踐為一體的“四維一體、五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將其重點任務劃分為素質教育、技能教育、社會實踐、畢業設計、頂崗實習這5個階段,貫穿于整個“線上+線下”教學過程,進而提升擴招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專業技能[3]。
3.1 第一階段:素質培養階段
該階段主要進行公共課教學和專業基礎課教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合理安排時間,合理安排內容,采用適合擴招學生的教學方法,力爭做到能在線上學習的知識點盡量在線上完成,減輕學生到校上課的負擔,通過上述方式解決擴招專業學生學習時間與基礎差異化的有關問題。
3.2 第二階段:專業技能培養階段
在專業課學習中將行業標準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按照“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進行課程教學,在課堂中實施“六維度教學”法,通過師生互通互助互學提高學生參與度、信任度、自由度、整合度、實踐度、擴展度,加強師生的相互交流、學習,促進師生情感交流、智慧交流,增強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有效參與課堂教學,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充分尊重學生學習方法的選擇;整合專業課程內外的知識點,拓寬學習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養,實現技能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4]。
在教學過程中突顯出學生主體作用,創新教學方法,引入工程案例,模擬工程現場,使課堂變現場,注重以問題導向開展專題教學,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學生價值引領,教育學生堅定政治方向,突顯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價值引領作用,切實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設計和學習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堅持立德樹人,做好課程育人,進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大多是知識講授和技能訓練,缺乏與價值引領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局面,最終形成在價值引領中凝練知識底蘊和技能訓練。同時,組建各類學生社團和興趣小組,結合工程項目和工程任務,按照“突出主干課程,強化技能訓練,注重實踐應用”的方針,有效利用第二課堂開展技能訓練[5]。
3.3 第三階段:社會實踐培養階段
在大思政的方針下,全面構建校企雙主體合作共贏的激勵機制,雙管齊下堅持校企雙方合作育人模式,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和方法。在校企聯合育人的過程中,學校充分發揮出“橋梁”“紐帶”作用,將學校先進的理論知識通過教師下企業或學生進企業的方式,融入企業的生產中。將企業先進實操技術通過外聘或企業教師進教室的方式,貫穿學生的實踐過程[6]。同時,注重學生課外活動建設,嚴格按照“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原則,結合基層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發揮大學生知識技能優勢,開展各類文化科技衛生服務活動,提高大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實現在社會實踐中鍛煉擴招學生的意志,提高擴招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
3.4 第四階段:畢業設計階段
學生在教師(包括學校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畢業設計。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如何根據建筑項目存在的問題開展研究,讓學生了解如何針對目前存在的建筑難題開展課題研究以及其實施流程,規范論文書寫。學生主要針對建筑項目目前存在的難題進行研究分析,并撰寫研究報告。
在此階段要進一步完善畢業設計評價制度,在評價時重點查看畢業設計是否使用了一些新的工程技術、方法和手段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或者使用老的工程技術、方法和手段解決了一些新的問題。
3.5 第五階段:頂崗實習階段
通過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培養學生崗位能力,協調處理學生角色和職業人角色身份轉換問題,自覺踐行對職業的再認知、再感悟、再培養、再修煉、再磨合,做到教、產、學專業相通和利益相通,在崗位上創新、在生活中創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不斷發揮“四維一體、五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在后疫情時代校企合作中的橋梁作用,結合擴招學生在企業工作的特點,積極拓寬校企合作企業,將企業的新技術帶入學校。同時將企業中目前存在的項目難題引入教學,通過師生共同探索,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增強專業教育實效,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提高擴招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實踐實訓變為服務社會的能力,為學生終身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4? 建議及對策
借助該系大師工作室、學生社團、興趣小組、模型創客空間等平臺,發揮學生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彰顯創新創業理念,豐富學生活動,整合重組課程,構建適合擴招專業學生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豐富“四維一體、五階段”人才培養模式在教育教學的運行成果。
發揮“四維一體、五階段”人才培養模式下擴招專業學生的紐帶力量。以學生為載體,借助信息化手段將專業最新的理論知識通過師生下企業的方式,融入企業生產中。將企業先進的實操技術通過聘任企業導師的方式帶入學校,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將教師和師傅、學生和徒弟深度融合,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全面開展“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效融入到教育教學中,深化校企合作,積極與企業開展專項培養,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的有效銜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支持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教研工作,使其科研教學能力不斷提升,進而將其科研教研思維、創新點等轉化到教學全過程,指導擴招學生參加各類競賽,通過競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在高職擴招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實施“四維一體、五階段”人才培養模式,還要做好以下工作。
4.1 建立以科研促教學的教學模式
積極鼓勵任課教師投身科研、教研的申報、研究工作,提高教師的教研科研水平。倡導教師專研本專業、該領域、該行業的最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將最新的理念和技術引入教育教學科研中,采用線上+線下的培養模式,充分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擴招學生綜合素質。
4.2 營造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好氛圍
充分利用專業大師工作室、模型創客空間、專業實訓室等場所,調動學生參與競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根據競賽類型和級別組建學生競賽團隊,確定指導教師團隊,利用網絡平臺積極主動服務學生,指導學生參加競賽,通過組隊、培訓、訓練、競賽、總結等環節,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同時將作風嚴謹、精益求精、敬業守信、推陳出新的大國工匠精神融入整個競賽過程。
4.3 加強校內外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充分發揮暑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平臺和第二課堂的育人作用,利用學生進企業時間、假期時間、課外業余時間組建社會實踐服務隊、志愿者服務團、興趣小組等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通過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的自我創建、自我管理與其自身綜合素質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
4.4 校企深度合作促進學生快速成長
按照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思路,通過企業兼職教師進教室、教師下企業,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通過合作企業進校園,提高學生的實操技能,使學校學習與企業生產有效融合,不出現脫節現象;通過企業兼職教師進課堂,將企業文化、專業技能帶入課堂教學,縮短學生就業的使用周期,實現高質量的就業和有針對性的培養;統籌安排師生進企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指導學生考取相關技能證書和資格證書,全面落實“1+x”證書制度。
參考文獻
[1] 曾珠,柏文涌.擴招百萬背景下高職院校的發展機遇、要求、難點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9(21):5-12.
[2] 劉曉,劉婉昆.擴招百萬背景下高職教育發展的挑戰與應對[J].教育與職業,2019(14):5-11.
[3] 潘菊素.關于高職院校擴招百萬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9(14):12-16.
[4] 史晶,石茶.“四維一體”模式下大學生創業教育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J].高教學刊,2019(3):21-23.
[5] 漆旋.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問題和對策[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9.
[6] 唐穎.基于導游核心能力培養的中高職導游專業課程銜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