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潤
在機遇和挑戰面前,數不清的企業浮浮沉沉。姜明卻不畏浮云遮望眼,堅守初心到如今。他創辦的天明公司,始終朝著百年老店的既定目標穩步前行。從天明廣告到天明地產、天明投資;從創辦中國創客領袖大會,到發展中醫健康和葡萄酒產業,姜明一直奔跑在創業的路上。
從1995年的“河南十大杰出青年”,到2021年的“出彩河南人標兵",姜明持續26年都是河南乃至全國的先進人物。他是第十屆至十三屆連續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和公安部的特邀監督員。
“一個人來到世上,就要為國家和人類做一點有益的事情!”姜明16歲就立下這樣的志向。他從學生時代的班長、團支部書記、學生會主席成長起來,又經過下海創業風風雨雨的磨煉,到率領一個資產逾百億、累計納稅37億的企業集團,這個初心幾十年不曾忘記、也不曾改變,展現了現代中國優秀企業家的家國情懷。
創辦中國創客領袖大會 引領時代創業風尚
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姜明建議:將每年12月12日設立為中國創客節。當2015年第一屆到2020年第六屆中國創客領袖大會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許多人都心存疑問,為什么開此風氣之先的是河南企業家?
其實,姜明本人就是發軔于中原名城鄭州的創客領袖。1993年6月18日,26歲的姜明辭去河南省體委處級干部公職,下海在鄭州創辦天明公司,立志“創百年天明老字號”。我時任新華社河南分社社長,應邀參加隆重而簡樸的開業慶典。初識姜明就留下深刻印象:高高的個子,謙虛坦誠中略帶幾分靦腆。這是一個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創業者。
果然出手不凡!那時,姜明全部家當只有一萬元,借錢花三萬元在《河南日報》發布開業廣告:“除了偽劣假冒,承接一切廣告”,突顯了他的自信和對消費者的負責精神!在如林的競爭對手中,他憑借創新思維迅速在廣告界脫穎而出:樹桶廣告、規模條幅廣告、雙層大巴廣告、120個機場單立柱廣告、與李嘉誠旗下的香港TOM集團合作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創下了河南乃至全國廣告界數個第一。僅一年半時間,天明廣告就躍居河南廣告行業“頭把交椅”。
2015年12月12日,姜明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號召,在河南鄭州發起舉辦“首屆中國創客領袖大會暨雙12創客節揭幕儀式”,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在波瀾壯闊的雙創浪潮中,首屆中國創客領袖大會在河南鄭州召開,有它的歷史必然性”姜明說:“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這片有歷史厚重感的土地,在改革開放中部崛起中煥發了創新活力,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創新創業創造精神的企業家。”
創客領袖的精神風范,為所有創業者樹立了榜樣。姜明希望借助“一場會”,為創業者點亮“一盞燈”,成為創業者前行路上的“一束光”,為實現“六穩”、落實“六保”,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讓創業更容易、助創客更成功,讓更多的創客在追夢路上堅定前行!
已連續成功舉辦六屆的中國創客領袖大會,新聞點擊量累計超22.2億,直播觀看人次累計超8500萬,來自全國的8400余名創客精英先后參會,全國各地1194家媒體參與報道,60多位中外矚目的企業家大咖親臨大會或發來祝賀視頻。
中國創客領袖大會這一“雙創”IP受到創投界越來越多的關注,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人民網、第一財經、鳳凰衛視、學習強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主流媒體及創投圈譽為“中國創投界的奧斯卡”,成為當代中國創新、創業、創造最有影響力的大會之一。
與此同時,姜明富有遠見地在距離鄭州50公里的鄭汴同城先行示范區,著手建設創客城,將中國創客領袖大會永久會址落戶于此,作為河南乃至中國重要的創新創業中心及雙創活動舉辦地。通過在創客城內設立雙創學院、雙創博物館、雙創超市、雙創公寓、企業孵化中心等功能區,集聚人才、匯聚資本、搭建創業平臺、培養優秀創客,建立中國雙創新模式,助力中國雙創更高水平的發展。
姜明2002年發起創辦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舉辦了19屆;2015年發起的全球青年豫商領袖成長論壇,舉辦了6屆;2016年又發起創辦了中原金融博物館;這無不體現了他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首創精神。
讓民權牌葡萄酒成為中國名牌讓“河南紅”香飄世界
2018年2月9日,姜明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振興實業”的號召,并購重組了擁有60年歷史的河南老字號民權葡萄酒。
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第二屆全國糖酒及食品工業匯報會上指示:要大力發展葡萄和葡萄酒生產,讓人民多喝一點葡萄酒。于是國家計委在河南布局、投資建設了新中國第一個葡萄酒廠——民權葡萄酒廠。2020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寧夏考察時強調“: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葡萄酒產業大有前景,發展葡萄酒產業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姜明站位“健康中國”大思考,誓把民權葡萄酒做優做大做強,把中央領導同志發展葡萄酒產業的指示落到實處。
“世界衛生組織1992年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召開的國際心臟健康會議發表了《維多利亞宣言》,宣言中提出的六種保健食品中,第一是綠茶,第二便是葡萄酒。”姜明告訴我:“適量飲用葡萄酒有助于身心健康,送葡萄酒就是送健康。我們要讓14億中國人養成品飲葡萄酒的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發展葡萄酒產業,帶動更多農民廣泛種植葡萄,有利于脫貧攻堅奔小康,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有利于農民增收致富。這是姜明熱愛家鄉的情懷。民權葡萄酒是具有64年歷史的老字號品牌,是中國葡萄酒文化的教育者、中國葡萄酒消費的普及者、長城葡萄酒品牌的締造者。“要活99,常飲民權葡萄酒”!由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創意的廣告語,曾經廣為流傳,成為河南人的珍貴記憶。"人總是要有一種情懷和責任"姜明說:“作為河南企業家,我有責任、有信心把河南老字號保留下來、發揚光大!”
為了復興發展民權葡萄酒,姜明帶領團隊以全球視野、國際眼光、互聯網思維、用戶導向釀造高品質民權“河南紅”葡萄酒,以長期主義、匠人匠心、追求極致的精神,決心用20年甚至50年時間,把民權牌葡萄酒打造成中國葡萄酒領導品牌和世界名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唐代詩人王翰的著名詩句,印證了1000多年前中國邊塞將士飲葡萄美酒的習俗。姜明不僅研究中國古代葡萄酒飲用習俗,還研究國內外葡萄酒生產消費歷史;探究馬克思、愛因斯坦如何喜歡葡萄酒,營養學家和醫學專家怎樣評價葡萄酒。振興中國葡萄酒,把“河南紅”變成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喜愛的“中國紅”,姜明和他的團隊真的是用心了!
為百姓福祉鋪設健康之路 讓中醫藥惠及全人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在河南南陽醫圣祠考察調研時提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姜明積極響應號召,努力弘揚祖國中醫藥文化,以實際行動為人民福祉鋪設健康之路,為“健康中國”做出貢獻。
2018年,姜明把中醫健康定位天明未來的主業。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姜明寫出恢復重建張仲景國醫大學的提案,幾十位人大代表附議,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的重視。2019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萬鄂湘在開封自貿區調研開封天明中醫谷項目,全力支持姜明恢復重建張仲景國醫大學的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河南省、開封市對此給予大力支持。同年10月,在杭州召開的首屆世界中醫藥互聯網產業大會上,姜明題為《復興中醫藥 打造開封世界中醫之都》的開幕致辭,被多家央媒報道,引起強烈反響。
于是,姜明開始在中醫健康領域運籌謀劃、排兵布陣。他把目光投向鄭汴同城先行示范區、有深厚歷史文化和中醫文化積淀的八朝古都開封,建設開封天明中醫谷。天明中醫健康的愿景是“讓開封成為世界中醫之都,讓中醫文化走向世界,復興中醫藥惠及全人類。”天明中醫谷將以天人合一的中醫理念規劃建設,以中醫校為核心,以中醫院為平臺,以中醫館為載體,打造中醫藥產品,提供中醫餐飲服務。建設全國名老中醫工作室,把名老中醫請到開封,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知中醫、到開封,看中醫、來開封。
姜明說:“我人生下半場將致力于中醫健康,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國粹、傳播中醫理念,讓更多的人工作更有精神、生活更有質量、生命更有長度。”
2021年2月8日,庚子年臘月二十七,正值辭舊迎新之際,摯友姜明來家看我。席間只一個話題,即分享關于健康養生的幾個觀念。一曰:求醫不如求己,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健康在于自己;二曰:人是可以不生病的,不少病的根源在于人的不良習慣;三曰:人有自我修復的本能,許多病通過修復是可以自愈的。姜明希望我成為中國新聞界健康長壽、職業青春不老人。一席話令我有茅塞頓開之感!
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被后人尊為“醫之始祖”的《黃帝內經》,把古人的養生秘訣歸納為五句話:“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姜明引經據典,強調治未病和發揮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他說:“要用最簡單明了、最方便直接、最切實可行的養生知識,教人養生,教人健康,教人長壽,教人如何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言談話語之中,姜明儼然已成為健康生活的倡導者、引領者、踐行者。
當下無論是報刊雜志,還是網絡傳播,健康養生無疑是最流行的熱點話題之一。在眾說紛紜之中,姜明覽百家之言,集百家之長,匯百家之智,精心編著《長壽之道》和《養生之道》兩本書,身體力行,傳播中醫養生知識,讓自己健康、讓家人健康、讓親戚朋友健康、讓天明同仁健康、讓更多的人健康。從領導、專家到普通民眾,都說這是最好的禮物。
不忘初心不斷創新 誠實做人誠信做事
登高才能望遠,俯首方見精華。姜明既能登高望遠、懷博大胸襟,又能俯下身子、從點滴做起。縱觀他創業歷程,其心胸、格局、境界、情懷,其創新力、執行力、公信力、影響力,不同凡響。以我的觀察,不忘初心和不斷創新是他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天明公司創業29年來,事業越做越大,為國家貢獻也越來越多。作為連選連任四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姜明始終牢記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始終不忘誠實做人、誠信做事。
“無論做官、做企業、做學問,都要先學會做人。”姜明在各種場合談得最多的話題并非經營之道,而是做人之理。“仁義禮智信,忠孝志正善,和謙靜悟省,實干勤學恒。”在天明的企業文化里,這20個字都有簡潔通俗的解讀,成為天明人做人、做事的遵循。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姜明牢記總書記囑托,為實現百年天明的夢想,帶領企業不斷學習創新,緊跟時代潮流。前些年姜明曾到北大、清華學習,又通過在職學習獲得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他還到美國和歐洲考察,吸收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新鮮知識。中西文化的比較,使他更堅定把企業文化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沃土中。他說:“天明的核心文化,天明的DNA,骨子里的天明,是責任和誠信。責任,生根于天明人的細胞中,而誠信則融入到天明人的血脈中。”
姜明的辦公室懸掛一幅“信”字書法,時刻提醒自己要講信譽、講信用、有誠信、被相信!責任和誠信,似乎誰都應該并可以做到,但又不容易做到,這也許就是姜明不斷取得成功的奧秘所在。
姜明始終認為天明事業的發展,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懷扶持。他是全國第一個提出“創貴”的企業家,他說企業家不僅要創富,更要創貴,所謂“貴”就是有責任擔當、社會貢獻和家國情懷。自1993年天明創立以來,姜明把“奉獻愛心、回饋社會、慈善公益、扶貧濟困”作為天明的核心價值觀。在創業之初姜明就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賑災救濟、扶貧助殘、敬老愛幼、支持教育。2010年8月,他一次性拿出5000萬元,支持鄭州市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感動于姜明的慈善行為,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親切地對姜明說:“你體現了河南人的俠義之情”。
在姜明榮獲“2020年度中國公益人物”頒獎現場,主持人這樣說:“姜明既不是資產最多,又不是營收最高的企業家,但卻是在慈善公益里投入比例最高的企業家之一。創業28年,持續慈善公益27年,很不容易,累計捐贈善款1.76億元。為了把慈善做的更專業、更公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他成立了天慈公益基金會。他自覺踐行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
有朋友說,姜明花這么多時間在公益上,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慈善上,其實多多少少會影響企業發展。姜明卻始終認為,秉承社會效益優于經濟效益,堅守長期價值重于短期利益,是天明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則。他帶領天明企業一直做黨和政府倡導、人民大眾歡迎的事情,大家都說他是一位“社會企業家”。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姜明第一時間向河南省慈善總會捐贈700萬元現金,并發動控股企業捐贈600萬元善款。同時定向捐助家鄉固始50萬元善款及抗疫專項物資。
面對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姜明挺身而出,馳援全球抗“疫”,給當時疫情嚴重的意大利布雷西亞大學定向捐贈價值30萬元共計20000件醫療物資,由復星公益基金會全球采購,運抵了意大利。在全球共同的挑戰面前,姜明義不容辭地擔負起中國企業家的責任。姜明先后榮獲“福布斯中國慈善榜河南榜首”“河南十大慈善人物”“河南十大愛心人物”等榮譽。
在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日子里,姜明帶領天明人學習中國共產黨創業歷史,回顧企業發展歷程,更加堅定了把創建“百年天明老字號”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的決心和信心。追求天明“不是明星,要做恒星”穩中求進,行穩致遠,基業長青。
“建黨百年的歷史證明,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根本保證。”姜明說:“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民營企業家,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唯有學習先賢和楷模,把個人、企業的前途命運同黨的事業、祖國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我們才有無限美好的明天!”
(作者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光明日報原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