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鈺琦
作為國家廣電總局慶祝建黨百年展播活動“理想照耀中國”的重點劇目,重大革命歷史劇《大浪淘沙》于5月11日登陸浙江衛視、江蘇衛視。該劇以五四運動到中共“七大”為時間線,以毛澤東為主的“一大代表”為線索人物,講述二十多年間,中國共產黨從初創到領導全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走向光明未來的歷史,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刻畫了歷史大潮之下的時代更迭和人物命運。
該劇開篇打破了以往重大題材劇作常用的解說背景慣例,以當代青年陳啟航作為講述者。這一設計也是本劇敘事最大亮點,即建構了一個貫穿全劇的旁觀視角,以符合年輕人的敘述方式全景式展現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路歷程、人生選擇和命運走向。這一旁觀視角在全劇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陳啟航這一角色不僅僅是講述者,他對重大歷史內容的所思所想也是該劇的一條敘事輔線,在他身上延展開來的故事情節展現了當代青年人的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
有著計算機專業背景的陳啟航,從事著當下最流行的短視頻工作,在社交媒體擁有不少粉絲。在建黨百年這個重大歷史節點,陳啟航開設了“黨史學習”視頻專題,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敘述方式講述重大歷史內容,由此將故事情節切換到那個熱血沸騰的革命年代。這一創新的敘述視角,實現了現在與過去兩個時空的跨越,實現了當代青年與革命年代青年的“對望”,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更能讓觀眾沉浸式地感受革命先驅的信仰、熱血和力量,同時引導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學習黨史、緬懷先烈,將先輩們的精神風貌代際相承。
《大浪淘沙》的主線故事重點講述了百年黨史中的各個關鍵轉折和重大歷史事件,全面呈現第一代共產黨人籌建中國共產黨的歷程。故事從陳獨秀、李大釗之間的革命友情說起,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五四運動爆發,陳獨秀印發《北京市民宣言》傳單被捕,李大釗奮力營救并親自駕騾車送陳獨秀離京,兩人在路上相約建黨。這就是中共創建時期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百年黨史的起點,中共“一大”的故事由此拉開序幕。
該劇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董必武、何叔衡、李達、陳潭秋、王盡美、李漢俊、鄧恩銘等第一代共產黨人的青年群像,以人帶史、以人寫事,把人物植根于黨史之中,用人物命運折射歷史進程。劇中人物形象鮮活立體,貼近生活真實感,人物刻畫兼具人文關懷與藝術觀照。其中很多細節描寫令人印象深刻,如陳獨秀聽聞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時的極度憤怒;李大釗親自護送陳獨秀離京,不忘帶上陳獨秀愛吃的烙餅;歷史教師毛澤東形象地用學生站在凳子上才能拿回書包的比喻,告訴學生們,中國只有強大起來,才能夠拿回自己想要的……
《大浪淘沙》在宏大敘事、嚴肅主題之下,以現代審美方式回望偉大歷程,架構“雙時空”的敘事模式,講述百年黨史,以藝術化、年輕態的創作手法,完成了紅色基因的代際傳遞。一方面,以當代青年視角講述百年黨史,用第一代共產黨人的青年群像展現我黨的偉大歷程;另一方面,以當代青年作為黨史學習者的視角,分享從黨史重大事件中得出的啟發,讓年輕觀眾更有代入感地對黨史有更進一步了解。可以說,《大浪淘沙》是一部有創新敘事視角的黨史劇,更是一部影像化的黨史學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