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英國志奮領學者,Stirling大學傳媒管理碩士,長期致力于電視傳媒的發展研究和咨詢顧問工作。
北京冬奧會是中國8K內容制作的突破之機,但不應該只有體育內容走在前面,劇集、紀錄片、綜藝等體現國家文化實力的內容也應該跟上
5月初,筆者參加了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1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廣東省連續三年重金投入召開此大會,一大主因就在于廣東在超高清產業上的高投入和高產出。今年,超高清產業為廣東帶來了6000億元GDP,繼續發展下去,必然是個萬億元產值的行業。
在會場,與會者可以明顯感受到廣東省各級政府對此活動的重視。會議期間,各地招商引資部門始終堅守各自展臺,盡管這里可能并非業內人士聚集的地方,但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筆者曾在網上看過一個亞洲四小龍和中國各省GDP發展變化的動圖,廣東省后來居上,在今年一季度超越了韓國,其中自然少不了超高清產業的貢獻。而超高清產業的持續發展也必然助力廣東省在全球經濟排名的提升。
超高清產業發展并不只是廣東的事情,如果更多地區像廣東省這樣重視這一產業,可以想象,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超高清顯示技術和生產實力將領跑全球,中國制造的超高清顯示設備和相關產品也將遍布全球。
體育超高清成為本屆大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此前有報道稱,日本將在東京奧運會上向全球展示他們在8K超高清方面的能力。而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上,中國也會向全球展示我們的8K超高清技術成果。體育,特別是冬奧會體育內容的呈現,對超高清方面的需求很高。在冰雪這種白色背景的場地上,超高清的寬色域特性將會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場“比拼”不僅僅帶來了學術界的關注,更引發了業界新一輪的“軍備競賽”。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就特別強調了作為大屏生產商對于8K產業發展的信心。但是從現場交流情況來看,大部分嘉賓強調的還是生產的能力、設計的標準……真正從內容角度關注超高清的人很少,也很難聽到清晰的思路和看法。
筆者和業內人士交流時,發現他們對此也很無奈,畢竟內容創作不可能像產品生產那樣,立竿見影、實時見效。即便相關機構在這方面保持較大的投入,也很難在短期內看到效果。2019年3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印發了《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其中提到“2020年實現超高清節目制作能力超過1萬小時/年”“2022年實現超高清節目制作能力超過3萬小時/年”。但是,目前業界在超高清內容制作方面的投入,尤其是人才投入,還遠遠不夠。曾有一位籌備超高清頻道的負責人與筆者提及,想用景觀攝像頭這種慢直播形式來實現超高清內容制作。在筆者看來,這種不講故事的直播方式制作出來的超高清電視節目其實價值不高,既不能培養鍛煉團隊,也無法真正獲得觀眾的青睞。畢竟推出超高清內容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選擇觀看超高清,讓觀眾對超高清內容更加信服。在觀眾對高清、超高清概念還比較模糊的當下,如果不能推出超高清內容的爆品,就很難讓觀眾主動選擇超高清并形成依賴。
過去一年里,多家中國電視機生產商宣稱旗下4K電視機出貨量全球領先。觀眾打開中國制造的4K電視機,卻看不到中國制作的4K內容,這將成為極大的遺憾。在某種程度上講,當下更應該鼓勵各地內容制作機構多生產超高清內容,進而倒逼產業升級,在全球穩步建立起“中國制造”和“中國智造”兩塊金字招牌。北京冬奧會是中國8K內容制作的突破之機,但不應該只有體育內容走在前面,劇集、紀錄片、綜藝等體現國家文化實力的內容也應該跟上,讓超高清內容與超高清設備協同發展。
在黑白電視時代、衛星電視時代,中國都落后于世界,但是在超高清時代,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中國走到全球前列的機會,而這個機會不能只依靠顯示設備,內容也應當一道,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