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文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電影研究所原所長。
湖南在促進電影發展方面的措施可以歸納為“規劃引領、強化創作、評論引導、產業拓展、影視互助”,并努力使這些措施形成合力,推動電影產業全面振興
在傳媒界,電視湘軍早已成為行業萬眾矚目的群體。也許是電視湘軍的光環太大了,與之相比,湖南電影界雖然一直在努力耕耘,卻始終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但情況在這兩年發生改變,湖南的一系列新動作、新現象引發電影界關注。
一是湖南始終堅持創作主旋律影片。多年來,以瀟影廠為代表的湖南電影界,從未放棄拍攝主旋律電影,推出了《國歌》《袁隆平》《十八洞村》《熱土》等電影作品。在這一背景下,湖南拍攝的《半條棉被》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去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湖南考察調研時,首先來到汝城沙洲村重溫“半條棉被”的故事,并觀看了該片的宣傳片。總書記的肯定讓湖南電影界備受鼓舞,在各級黨政領導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瀟影正在策劃推動《第一師范》《特別支部》《李貞》等重點影片的創作生產。
二是由湖南省電影行業協會牽頭編制《湖南省電影發展“十四五”規劃》。在湖南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湖南省電影行業協會邀請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電影學院等機構的專家編制了《湖南省電影發展“十四五”規劃》。該規劃提出了“全面振興湖南電影”的目標,要求通過務實的措施,使湖南電影成為助力湖南文化產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推手和重要板塊,從而助力湖南成為中部地區最具電影活力和影響力的省份。目前來看,這個規劃已成為推動湖南電影發展的總綱。
三是成立湖南省電影評論協會,引導電影文化更趨繁榮。去年9月25日,湖南省電影評論協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宣告湖南省電影評論協會正式成立。協會成立后,迅速進入角色,聯合湖南日報、紅網等媒體,舉辦“收獲季·國慶檔影評征文”活動,收到來稿近200篇。這些稿件先后在協會公眾號推出,獲獎作品編成《目擊道存》文集向會員分發。協會通過自己高效率的工作,努力讓影評及時抵達觀眾心靈,期待影評趕上我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的趟兒,不負電影和觀眾。
四是支持瀟湘電影集團形成電影制作、發行、放映、后產品開發等全產業鏈條。瀟湘電影頻道目前已全面實現節目高清傳播,覆蓋湖南鄉鎮以上的行政區,每年為集團創造比較穩定的收入。瀟湘國際影城全國已有近30家,瀟湘院線加盟影院141家。同時,瀟影積極創新“影視+文旅”發展模式,推出湖南首家電影主題文創園——紅影文創園,打造的文創商業綜合體“瀟湘影集”吸引眾多顧客前來打卡消費。2020年,瀟影35歲以下員工262人,比2014年翻了一番。這在國有電影企業中比較罕見。
五是發力人才培養,推動成立電影學院。湖南認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著力推動產學研一體化,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出教室與實踐相結合。4月29日,湖南工業大學電影學院揭牌成立。與此同時,湖南還準備依托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籌建馬欄山電影學院。馬欄山文創園是湖南廣電的駐地和大本營,已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創建園區。在這里籌建電影學院,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湖南在促進電影發展方面的措施可以歸納為“規劃引領、強化創作、評論引導、產業拓展、影視互助”,并努力使這些措施形成合力,推動電影產業全面振興。當然,質疑者可以說湖南電影產業取得的成效還不是那么明顯,但假以時日,以湖南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出成效應該是遲早的事情。湖湘大地豐富的人文資源,獨特的風土人情,悠久的歷史傳統,將為湖南電影實現獨特的美學追求,為形成電影湘軍注入強大動力。
我國很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規模都達到了數千萬,比很多歐洲國家的人口還要多,在發展電影產業方面潛力巨大。我們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努力發掘當地文化資源,堅持精品創作,千方百計地推動電影產業發展,涌現出電影湘軍、電影粵軍、電影川軍、電影蘇軍……各地的電影氛圍好了,全國的電影氛圍也就好了,電影強國的夢想自然就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