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近年來,以《山海情》《裝臺》為代表的一批現實題材電視劇增量回歸,部分作品打破圈層壁壘,表現出了質樸的審美張力,出現了媒體熱議、市場熱賣、觀眾熱贊的可喜局面。這是電視劇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積極踐行習近平文藝思想的生動示范,也是現實主義美學觀取得的豐碩藝術成果。
習近平文藝思想是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綱領和指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治國理政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其中關于文藝的重要論述已經形成了完整、科學的習近平文藝思想體系。如,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文藝思想的重要論述等。
習近平文藝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理論綱領和行動指南。它科學規劃了中國社會主義文藝的發展前景,指明了新階段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的前行路徑。習近平文藝思想體系“一經產生就迅速給我國文藝界帶來風清氣爽、撥正航向的可喜局面”[1],為我國文藝在新時代的發展繁榮提供了強大動能和理論指引。習近平文藝思想“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統觀大勢,吸吮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的豐富營養,緊密聯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實踐的新矛盾、新問題,科學、辯證地提出了成體系的新思想、新觀念”[2],以高瞻遠矚的戰略前瞻性、精準獨到的理論指導性和通俗貼切的學理性表達,“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把文藝理論的命運同民族復興的偉業緊密相連,構建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形態”[3],充分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新時代,中國文藝創作的精神特質和價值訴求。
習近平文藝思想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文藝創作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4],等等,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性質與任務、內涵與主旨、標準與生態、道路與方向、繼承與創新、人才與隊伍等重要課題指明了方向。
就電視劇行業而言,習近平文藝思想改變了電視劇的創作格局和業態樣貌,推動了大批優秀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增量回歸,提升了電視劇創作的整體素質,使國產電視劇市場發展逐漸回歸理性。
優秀現實題材劇是
現實主義美學觀的藝術碩果
電視劇行業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現實題材電視劇開始增量回歸,創作質量明顯有所提升,涌現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現實題材優秀作品。
(一)劇情契合時代精神,作品基調預設得當
《山海情》是“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劇目,這部典型的主旋律劇,卻意外成為引發全民追劇熱潮的“爆款”劇作。劇集講述20世紀90年代寧夏西海固地區的干部群眾響應國家扶貧政策號召完成易地搬遷,在福建省的對口幫扶下,將“干沙灘”建設成了“金沙灘”,過上了美好幸福生活的故事。該劇2021年1月開播,豆瓣評分從開局的9.1分一路飆升至收官的9.4分,成為2021年開年廣受關注的電視作品。
《山海情》不落俗套,沒有表現出同類題材作品所貫有的居高臨下的精英凝視,沒有以簡單“景觀化”手法呈現貧困鄉村,而是以真誠的心態、平等的視角,呈現真實的鄉村圖景。作品既不過度渲染悲情,也不簡單歌頌偉大;對農民形象的刻畫既不拔高,也不踩低;對于“貧困”狀況的描摹,既不遺余力,又恰到好處。故事演繹尺度拿捏得當,情節推進揪心而又暖心,以宏闊視野真實呈現了一段艱難而光輝的農村蛻變之路,實現了主旋律劇的新表達。
(二)“小切口”“深打井”,審美張力真實質樸
從堪稱現象級爆款的都市職場劇《安家》,到引發全民熱議的都市家庭情感劇《都挺好》;從“尺度最大”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到全球190多個國家上線的網絡劇代表作 《白夜追兇》;從雄霸收視榜的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的劇集《大江大河》,折射中國改革開放成功之路的《大浦東》,“三農”主題主旋律劇《黃土高天》,到致敬時代英雄的《你遲到的許多年》,還原電視人如歌歲月的《我們的四十年》,迸發信仰光芒青春火焰的綠色青春劇《最美的青春》,再到無IP、無高顏值、無流量明星的年代家庭劇《那座城這家人》,專注生活流、細節控、品質感的《外灘鐘聲》,散發著正宗老北京味兒的《正陽門下小女人》,展現普通百姓人生況味的《姥姥的餃子館》……近幾年被廣大觀眾點贊的電視劇作品,表現內容各有側重,表達視角多種多樣,但其落腳點都是通過中國人的人生變遷反映當代中國的時代變革與社會進步,尋找“小切口”來“深打井”,精心鋪陳有年代感、有煙火氣、有共鳴性的時代風情畫卷,“以普通人的生活變遷來折射時代洪流與社會百態。”[5]以積極、光明、溫情為藝術審美歸皈,打造真實質樸的審美張力,以精彩抓人的劇情,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打破了圈層壁壘,引發全民追劇熱潮,為電視劇市場注入了活力與動能。
(三)在人物塑造中呈現精神標尺,在尋常故事中展示生活甘醇
一部現實題材影視作品能成為精品之作,當然不只是題材選擇的成功,還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2020年年底熱播的都市情感劇《裝臺》就是可圈可點的成功范例。
《裝臺》2020年11月在CCTV-1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講述47歲的刁大順帶領一群精壯漢子在西安從事舞臺演出的裝臺工作的故事。該劇成功之處,在于通過人物塑造來呈現劇集的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裝臺》塑造的主體形象是一群來自城中村從事舞臺搭建工作的人,一群生活在城市底層的邊緣人物。劇中人物塑造活靈活現,主角順子的表演相當成功,大雀、猴子、墩墩、麻刀、轉轉、油餅、三皮、二代、八叔……裝臺隊伍里的工人形象也都生動有趣,他們的身上都透著可貴的精神標尺和底層倫理。困頓艱辛的生活表象下,實則是生活的甘醇。
(四)生動演繹人生命題,將個體價值融入時代發展洪流
《山海情》演員陣容“豪華”,不論是老戲骨,還是青年演員,都大膽突破以往固化的形象和表演,群體性輸出了高水準的演技。劇中主要人物形象鮮活,從馬得福、馬得寶、馬喊水、李大有、李水花、凌一農、吳月娟、白校長、白麥苗、得福媽,到潘書記、楊縣長、陳金山、丁世俊……演員與角色融為一體,全劇幾乎沒有“短板”角色,塑造了帶著濃厚泥土氣息的人物群像。
與《裝臺》一樣,《山海情》主創人員雕琢作品的用心程度非比尋常,且不說明星要過方言關等被社交媒體熱議的話題,單是馬喊水(張嘉益 飾)身上松垮走樣的T恤領口,就讓人對劇組的敬業精神肅然起敬。在制作方面, 《山海情》堪稱藝術匠心、精良制作的典范,全片采用高曝光拍攝手法,畫面極富視覺沖擊力:陽光照耀下的戈壁灘如同金子般閃閃發亮,長鏡頭里的西北荒漠塵土飛揚。鏡頭語言干脆利索,畫面主次分明、剪輯得當,呈現出相當高的審美品質和藝術張力。
沒有鮮衣怒馬的恢宏場景,只有煙火熏嗆的生存環境;沒有令人燒腦的復雜線索,只有簡單平實的故事情節;沒有半文不白的典雅臺詞,只有質樸地道的方言對白;沒有濾鏡美化的精致面孔,只有黃土地般的黢黑膚色…… “當向善向上的思想內核與暢達考究的故事表達碰撞融合,現實題材電視劇才可能產生深邃悠遠且震撼心靈的藝術魅力,乃至誕生社會反響強烈的‘現象級之作[6]。”作為口碑與收視雙贏的佳作,《裝臺》《山海情》秉承“平民視角、民族敘事、國際化表達”的創作初衷,深入開掘生活,沉潛于年代背景雕塑人物,在精神內核的燭照下建構情節,通過對小我夢想和家國情懷、成長理想與命運歸宿等諸多人生命題的生動演繹,將個體價值融入時代發展洪流。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裝臺》和《山海情》的成功,是電視劇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主義美學觀結出的藝術碩果,生動詮釋了習近平文藝思想“以人民為中心”創作理念的正確性,成為今后國產電視劇創作可資借鑒的經典樣板。
結語
“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7]。”電視劇創作人員,要忠實踐行習近平文藝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守藝術理想,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創作中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努力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人民的傳世精品佳作。
參考文獻:
[1] [3]董學文:充分認識習近平文藝思想的重大意義,人民日報,2017-10-27(24)
[2] 仲呈祥:習近平文藝思想:時代的召喚 人民的需要,光明日報,2017-11-02(08)
[4] 摘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
[5] 戴清:以藝術匠心提升影視原創力,人民日報,2019-6-6
[6] 閆偉: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精品化之道,光明日報,2019-11-20(15)
[7] 魯迅:《論睜了眼看》,《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