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
(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黨校,重慶 400054)
(一)如表1所示,2015-2019年度抽樣法院罰金適用標準整體為下降趨勢。其中,2015-2017年度,主城J法院在1萬元至6萬元區間判處罰金,明顯高于其余四個區縣法院,最多的甚至高出59倍。2018-2019年度,J法院罰金適用標準大幅下降,且和區縣法院罰金適用標準大體一致,主城法院雖仍然略高于區縣,但最多僅高出6倍。各法院罰金金額判處范圍跨度也總體收窄,呈現較為穩定趨勢,標準逐漸趨于統一,但仍無明確統一的適用標準。

表1 2015-2019年度以下法院各抽樣10個危險駕駛案的罰金適用情況(單位:萬元)
(二)罰金刑與拘役刑主刑的匹配程度,我們抽取了J法院和Y法院作為典型進行分析,詳見表2。我們分析得出:2015-2017年,J法院和Y法院的罰金刑與主刑的匹配度低,且罰金刑適用較亂,尤以J法院最為突出。2018年開始,J法院罰金刑適用標準逐漸趨于規范,但Y法院罰金刑和拘役刑主刑仍然匹配度不高。

表2 2015年和2018年J法院和Y法院主刑和罰金刑的匹配程度比較
2018年后J法院及其他四個區縣法院判處罰金的標準較為統一,是因為C市最高法院2018年初針對全市法院罰金性判處標準混亂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在裁判文書網上隨機抽樣,比較北京、四川各地法院罰金刑判處情況,結合C市大城市、大庫區、大山區以及判處摩托車駕駛人員危險駕駛罪較多的實際情況,對全市法院罰金適用提出了統一意見:對摩托車駕駛員危險駕駛的,按每判處拘役1個月對應1000元罰金,那么,拘役6個月對應6000元罰金;對其他機動車駕駛人危險駕駛的,按每判處1個月拘役對應2000元罰金,那么,6個月拘役就應對應12000元罰金。
危險駕駛罪以拘役為主刑,罰金為并處附加刑。為真正實現作為刑法基本原則之一的“罪責刑相一致”原則,附加刑就要發揮進一步調節處罰輕重程度的作用,這也是附加刑配合主刑基調的主要作用之一。如果刑法是衡量犯罪之天平,那主刑就是計量輕重的砝碼,附加刑便是杠桿下的游碼。砝碼無法讓天平平衡,用游碼進行細微調節便成為必要。同時,因危險駕駛的主刑幅度較窄,有時罪刑輕重便難以有效區分,就很需要附加刑來調節。對于案情一樣或接近之案件,在主刑部分通常無法進行有效區分,則可以用不同的附加刑加以區別不同情節的被告人。相信這也是我國《刑法》在危險駕駛罪中規定并處罰金的原因。因此,罰金刑作為主刑的補充,同樣也應當實現量刑之均衡。
然而,我國罰金數額幅度更多是掌握在法官自由裁量中,因《刑法》和相關司法解釋均無細化標準。刑法總則中規定,罰金數額應根據當事人具體的犯罪情節而定。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辦理醉駕刑案適用法律的《意見》,只提到對醉駕被告人確定罰金數額的情形,如,以醉酒程度、造成的損害情況、認罪及悔罪態度等情形為根據。
另外,從學理角度,危險駕駛罪被歸為抽象危險犯,損害結果并非必要條件,所以沒有經濟性犯罪可量化的罰金基數。因此,司法實務中,對同樣情節的醉駕,有的被判1個月拘役,附加并處罰金3000元,有的卻被判3個月拘役,附加并處罰金1000元,隨意量刑的印象便深深地留給了公眾。抽取C市的幾例醉酒型危險駕駛罪,分析它們的審判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法官在審判時,量刑具有很大波動性。主要表現在:雖然檢測出有相同含量酒精,不同案件罰金數量有多有少;判處實刑和緩刑、刑期長短,不同法院結果也不同。這種審判結果,難以讓社會公眾相信法院判決,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司法的公信力,同樣,這種“同案不同判”的審判做法,也侵害了同類行為人的權益[1]。
罰金刑的數額應當綜合結合犯罪具體情節、罪犯經濟承受力等多方面因素。這是因為:一方面,對尚未構成犯罪的危險駕駛,應給予行政處罰,相應地,罰金刑到危險駕駛罪之中,就應當是必須配置,并且所處罰金應當高于相應的行政罰款數額。另一方面,根據前述分析,罰金刑適用隨意性大常見于司法實務中,但根據規定,罰金刑數額范圍應確定下來,并應當與主刑相一致,而危險駕駛罪是我國刑事處罰最輕的,各地也應根據各因素確定罰金最高額。
例如,對醉駕情節的評價,應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判斷駕駛行為的危害性,如距離、路段、醉酒程度、車輛性質、載客情況、駕駛有無違反交規等;二是是否造成實際損害,有損害的自然其社會危害性更大,若有損害還要考慮損害程度;三是被告人是否為再犯或者慣犯以及對自己行為的主觀悔罪態度,如有無相關違法犯罪、有無逃避、阻礙公安交警調查取證行為,賠償對被害人的經濟損失是否積極。
《道交法》的規定,對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行為,并處罰款1000元-2000元,若駕駛的是營運機動車的,罰款范圍增加到5000元以下[2]。法院在對醉駕的罰金刑應與罰款并行銜接,并且作為性質比行政責任更為嚴重的刑事責任,相應的罰金刑數額理所應當高于行政罰款,這才能真正彰顯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我們建議罰金刑應根據宣告刑確定,罰金刑起點為5000元,宣告刑在1至3個月的增加3000元每月,宣告刑3個月以上,增加5000元每月。醉酒駕駛摩托車的減少罰金刑的40%,四舍五入取千位整數。具體標準為,汽車:宣告刑為1個月(5000元)、2個月(8000元)、3個月(11000元)、4個月(16000元)、5個月(21000元)、6個月(26000元);摩托車:宣告刑為1個月(3000元)、2個月(5000元)、3個月(7000元)、4個月(10000元)、5個月(13000元)、6個月(16000元)。也即拘役刑刑期與罰金的數額呈正相關。這樣,罰金才能真正起到配合主刑的作用,從而達到懲罰犯罪的真正目的,讓犯罪人付出代價。
也應注意,凡事無絕對,罰金數額隨著拘役刑刑期正向變化亦是如此,這也是需要考慮各地經濟不同情況的必然結果。這主要是因為,相同數額的罰金用于發達地區,其懲罰性肯定低于經濟落后地區,如果對各地區不加區分地統一標準,明顯會加劇刑事處罰的失衡和失公。因此,經濟水平一般的地區,可以適用上述標準確定罰金的數額范圍;而對于經濟較發達地區則可以在一般地區的檔次上增加50%。當然,在適用過程中也同樣需要將行為人的個人經濟能力納入考慮,靈活應用具體的量刑標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