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玲 吳新軍
摘要:從實際教學出發,概括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特點進行了討論。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如何揚長避短,有機融合的三段式教學過程設計,以及切實可行的混合式教學過程實施方法和手段。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字:線上教學,線下教學,教學模式,教學設計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線上教學越來越普及。而疫情的發生,為了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更是凸顯了線上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線上教學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普及率上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隨著疫情的好轉,線下教學又逐步回到主模式上。然而一學期的線上教學也使廣大教師深刻體會到了線上教學不可被線下教學替代的優勢,也深刻體會到了線上教學的劣勢,那么兩者的融合教學模式自然而然產生。本文從線上教學、線下教學的優劣勢對比出發,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特點、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過程實施的方法、手段等,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進行了探討。
一、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劣勢對比
下面就教學資源的豐富性、教學時空的開放性、教學過程的高效性、教學監管的實時性、教學方法的交互性、實驗教學的便利性等幾個方面,對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進行對比。
1.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就教學資源的豐富性而論,線上教學明顯優于線下教學。線上教學除了自制教學資源外,還可以使用大量的網絡教學資源,各種教學可用資源隨網可搜。不僅可以從相關的應用網站上獲取輔助教學的資源,還可以從越來越多的教學資源專用網站中獲取各層次的教學資源。
相比,傳統的線下授課教學資源主要來自授課教師的自我準備,其質其量必然受限于教師自身的局限性,即使可以同樣收集網絡教學資源,但要轉化為線下教學,無論是花費的時間還是資源的有效性和利用率都會大打折扣。
2.教學時空的開放性
毫無疑問,網絡教學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教學和學習,當然必須的上網設施要具備。而線下教學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劃定的場所上進行,受時空的制約。所以線上教學在時空上更具開放性。
3.教學過程的高效性
傳統的線下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進程、教學內容由教師安排,全部學生統一集中聽課、學習。因此,對每個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點,教師一般都要講到。對于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教師還需要反復強調,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也要認真聽講,提高自己的聽課效率。
線上教學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在教學過程和內容的安排上可以充分利用時空的開放性,將一些基礎知識前置,保證每個學生有一個基本統一的基礎來開始新內容的學習。線上教學的一大優勢就是教學過程的可重復性,學生可以通過回放反復觀看教師的授課過程,查缺補漏。學生還可以通過在線測試自動檢驗其學習效果,教師通過教學網絡平臺也可自動跟蹤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測試成績,大大提高教學過程的效率。
4.教學監管的實時性
教學過程監管的實時性則是線上教學的短板。不在同一個空間,教師不便實時了解每個學生的聽課情況。學生在不在聽,甚至在不在電腦前,抑或因網絡不暢,教師的授課根本傳達不到學生端,這些情況教師都很難及時發現。而線下教學則不存在這些實時監管問題,這是線下教學的一大優勢。
5.教學方法的交互性
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交互也是線上教學一大短板。空間的隔離,如同監管一樣,師生的實時交互難。不能目光交流,難于情感共鳴。全班幾十人受制于屏幕和網路限制,也難于如同線下教學那般隨時隨意交流討論。教師除了展示事先準備好的內容外,想臨時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畫張圖、寫段字幫助同學理解也是不如線下課堂的黑板方便。
6.實驗教學的便利性
對于實驗設施要求不高的課程,如一臺家用電腦就可以完成相應實驗的課程,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一樣便利。但如果是需要搭建負責的實驗環境,或需要大型儀器儀表才能完成的實驗,就只能在專業實驗室才能完成實驗教學。所以線上教學在實驗實訓這塊可能不如線下教學方便,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鑒于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劣勢,將兩者結合,互相揚長補短,趨利避害,相輔相成是必然的選擇。
1.混合教學模式特點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就是要將線上教學資源的豐富性、時空的開放性、高效性與線下教學的實時交互性融合在一起,線上線下有效對接完成整個教學過程。這種混合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教師由主講者變為引導者,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
2.混合教學過程設計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過程可以設計為三個階段:課前線上學生自主學習,課中教師主導互動教學,課后線上測評拓展教學。
課前線上學生自主學習階段,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精心挑選、制作優質的教學和學習資源,線上布置新課學習任務,概括新課知識要點,提點學習方法,提供學習資源,設計探索性問題。在資源的準備上可以多元化,設計、挑選難度不同具有引導性的教學和學習資源,便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分級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實現個性化教學。
課中教師主導互動教學階段,教師對前期學習進行梳理、總結提煉,并根據前期線上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設計討論題,組織學生進行探討,引導學生突破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壁壘,協同完成課堂任務。
課后線上測評拓展教學階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從易到難設計測試試題以及答案剖析,線上發布。學生完成測試獲取測評分數,教師通過教學平臺系統查看學生測評結果,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可以就共性的問題組織討論,進行知識、能力的拓展。
3.混合教學方法與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采用操作、演示、討論等輔助手段完成教學,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三段式教學過程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由主講者變為引導者。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適合,更適合將要講授的知識碎片化,將相關的教學資源智能化,并根據學生的需求實時地加以引導,給予點評,激發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線上實行個性化教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組織、引導學生逐層深入探討學習中的關鍵點,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系統化的提煉、總結,協同完成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用“雙師同堂/多師同堂”的手段,讓名師參與到自己的課堂中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通過引入精彩的案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拓展學生的視野。
課后的考核也可以多樣化。如,除了常規測試題考核,還可以借助平臺紀錄學生學習軌跡的優勢,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三、結束語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通過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熟悉常用的網絡教學平臺,挑選適合自己課程特色的教學軟件,掌握其操作方法。其次是課程資源的建立,教師必須根據自己課程的需求,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精心準備課程教學和學習資源。
另外,學生也需要轉變自己的學習思維,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完成學習內容,并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覺鍛煉自己的思維、創新和實踐能力,多與教師展開互動。多思多想勤動手,真正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孫麗娟,“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究與思考[J],科教文匯,2021(5), 57-58.
[2]魏武華,羅雅過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20(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