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車菲
近年來,“課程思政”成為研究與實踐的熱點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所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作為中職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數學肩負發展學生思維的重任,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數學課程中有哪些思政要素,以及如何在教學中落實思政教育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一、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深入挖掘思政要素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2020版)》明確指出:數學課程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六大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由“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三部分組成,而思政教育就與品格培養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相契合。
從意識和情感的角度看,要引導學生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上下功夫。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特別是信息技術類、工程類專業,更要增強產業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勇擔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數學中蘊含豐富的文化題材,通過閱讀《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等經典著作,深入了解我國古代輝煌的數學成就,民族自豪感、認同感也會油然而生。此外,數學具有突出的美學價值,能極大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高尚情操。
二、梳理課程思政脈絡,探索實施途徑方法
基于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思政教育的指導思想,我們梳理了 “一個統領、兩個結合、三種途徑、多樣方法并存”的“123+X”數學課程思政脈絡。
(一)一個統領——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統領整個課程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立國立黨之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課程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因此,課程思政首先應旗幟鮮明的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方法統領課程和所有知識點。
(二)兩個結合——“顯性”與“隱性”、“塑造”與“評價”相結合
1.顯性內容與隱性價值相結合
思政教育要有明確的載體,這個載體就是數學課程的內容,作為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內容背后隱含的價值,適時開展思想教育。
2.品格塑造與考核評價相結合
學業評價不僅對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而且有利于通過考核落實課程思政。因此,數學課程應與思政課程、其他學科相互聯系,將對“思政點”的考察納入數學課程評價之中。
(三)三種途徑——課堂、課外、自主學習三位一體實施思政
實施課程思政的主要途徑有三(對應三種課程形式):一是課堂教學,這是有效落實思政教育,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二是課外活動,以體驗式、項目式、研究式學習為主,通過到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中鍛煉自我,形成價值體驗和實踐能力;三是自主學習,即通過閱讀課外讀物,拓展視野,豐富情感認知。
(四)多樣方法——通過對課程內容的深入挖掘協同思政育人
1.運用“強化法”提煉重點內容
“強化法”可在范圍極其廣泛的知識點上運用,只要教師有足夠的育人意識,就能在重點內容的提煉和強化上運用該方法,并且收到明顯的育人效果。
2.運用“跟進法”聚焦熱點問題
教師應與時俱進,善于運用社會熱點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通過信息搜集、數據調查、案例分析等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題材。
3.運用“命題法”強化政治意識
立足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新要求,對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考察也應成為評價的一部分。一是結合學科內容,在考試中增設適當比例的思政命題;二是通過調研報告、項目方案、小論文等成果匯報考察學生的思想、態度、情感等品格要素,全面評價學生發展。
4.運用“項目法”提升實踐能力
“項目式”教學旨在運用實踐項目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建構,通過動手“做”數學加深對知識、方法的理解和運用。設計“項目”時,要特別注意與其他學科間的聯系,從而適時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5.運用“融合法”凸顯職教特色
職業學校具有突出的專業特征,這使得數學課程的內容和題材更加豐富。如依據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可適當增加投資、理財中的數學問題,其中涉及到政治經濟學的相關內容,成為思政教育的良好契機。
6.運用“拓展法”豐富價值認知
通過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獲得情感體驗,講好數學故事,用數學家的感人事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些都有待教師深入挖掘和拓展。
三、對實施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非思政類課程教師的思想意識有待提升
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教師育人理念和政治意識的樹立,非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組建學習共同體、思政教育共同體,認真研讀“四史”,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始終堅持正確的課程觀和高站位,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
(二)思政教育應為“基因植入式”而非“形式化”
思政教育是個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的培養和滲透。因此,無論采用怎樣的方法都不能牽強附會、流于形式,更不能為了思政教育而生搬硬套。思政教育要有明確的載體,應化有形于無形,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三)思政教育有賴于多學科協同育人
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育人任務,思政教育要依據不同學科的特性來開展,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跨學科綜合應用成為一種趨勢。因此,不同學科教師應加強溝通,組建學習共同體、思政教育共同體,通過協同育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思想觀念和實踐能力。
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開展教育工作的根本立場和宗旨,即要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作為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師,我們更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葆有職業教育的情懷和信念,不斷提升思想意識和政治站位,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課程改革,將學生的品格塑造放在首位,在潤物無聲中落實課程思政,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