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麗
摘 要:高中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轉折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需要面臨較大的學業壓力,學習難度也較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管理方面一定要注意態度和方法,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在舒適的課堂中學習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要提升高中生素質教育的質量,在思想政治課上不斷創新教學形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此,針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的構建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構建研究
活動型課堂指的是要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學科課程。也就是在傳授教材內基礎知識的同時,教師將思想政治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邏輯和實踐能力,并通過參加一系列的實踐活動理解思想政治課的相關知識。
一、組織案例式教學
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的構建,首先教師要采取案例式教學的方式,案例教學就是將生活中實際的案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生活中尋求素材,讓學生通過真實案例去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和相關知識點。因此,教師要思考如何選擇針對性、教育性意義較強的案例,對學生開展系列教學。選擇一些比較典型或能反映當前社會情況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思考和邏輯能力。
例如,在“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特征”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熱點新聞,將習近平總書記近兩年在各大會議上發表的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以及我國為減少貧困人口做出的重要舉措進行列舉,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案例去思考和分析:為什么我國通過這些具體的措施實現了脫貧攻堅?其中體現出市場經濟體制的哪些特征?通過這一案例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與合作交流去分析答案,理解教材中知識點的相關內涵和價值。
二、開展課堂辯論活動
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的構建,教師要采取豐富多樣且趣味橫生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活”起來,保障課堂的互動性,包括師生、生生、學生和教材之間等多方面的互動。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針對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課堂辯論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結合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闡述,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不要害怕出錯,在辯論的過程中吸收更多的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
例如,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以“精致窮,我錯了嗎?”為辯題展開此次活動,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再結合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做好辯論準備,在辯論上學生先要表明自己的想法,針對想法闡述各種論據,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自由辯論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在學生辯論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觀察和引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剖析問題,不要局限在一個框架內。在學生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和評價,肯定學生的優勢,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更全面深化地理解相關知識點。
三、組織議題式教學
議題式教學是活動型課堂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在明確認識到這一點的前提下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一個多元化的發展契機和表現機會,將議題式教學科學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議題式教學就是針對一個教學框架去決定一個總議題,針對這個總議題進行拓展延伸,再發散出幾個子議題。
例如,針對“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先明確總議題:如何完善促進社會公平的收入分配?在明確總議題后,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展開分析,與學生共同探討決定子議題,推動總議題的有效研究。子議題可以確定為:(1)收入分配的途徑有哪些?(2)要不要有收入差距?(3)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并針對每一個子議題列舉一個相關案例,讓學生針對案例展開具體分析,得到相關結論,最終將三個子議題的結論進行分析整合,從而完成總議題的研究目標。
綜上所述,在當前教育發展趨勢下,提高高中素質教育質量,推進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型課堂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要結合實際學情,從中找出切實可行的方式去實現理想化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宋樹梅.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活動型課堂構建策略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