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落實,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下高年級體育與健康教學環境,需要不斷探索與改進教學模式。其中,開展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運動技能,還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與團隊精神,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課堂實踐發現合作學習對其體育學科建設有明顯成效,為高中學校開展體育學科建設提供了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教學;團隊精神;合作學習
高中生的思想與意識發展趨于成熟,有較強烈的自尊心與獨立意識,對于教師和周圍同學的評價會尤為看重。所以,教師不應該只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更要把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作為重點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根據學生的內心需求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
體育課程中的合作學習是指通過分組或團隊的形式來實現學生互助學習。應用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學習興趣。合作學習是將學生個體化轉向合作化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中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之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組員之間相互激勵、共同進步。所以高中學校體育課開展合作學習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1.課前構建合作學習小組
課前準備是合作學習模式順利開展的保證。教師在課前可運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進行課前準備,了解學生的個性與訴求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制訂教學內容。在課前準備過程中,要始終圍繞學生分組狀況與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要保證在體育技能有效傳授的基礎上發展高中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畏困難的心理,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合作學習的教學目的。一般情況下,在分組教學時多采用5至6人為一組,組建小組時要充分體現學生之間的幫帶原則,教師在授課中也要不斷進行調整。
2.課中有效開展合作學習
課堂呈現是反映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一些集體性項目較強的球類項目中應側重于學生的技能掌握以及身體鍛煉情況。在個人項目較強的田徑等項目中,則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參與情況,以便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不同的項目在授課中的側重點不同。教師在授課時不但要指導學生的運動技能,更要關注到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使學生能夠在合作與互助的氛圍中共同進步。在分組授課時,教師引導小組發現問題,討論與實踐,找到問題的方法,并且在最后小組之間形成交流,達到知識共享的目的。
3.課后全面反思合作學習
每堂課的教學反思,能夠有效幫助教師總結與提高,并且在分組合作教學中暴露課堂中的問題,有利于合作學習課程的建設與改進。因此,課后教師與學生要根據授課過程中所見、所感進行討論和反思。
首先是教師對本堂課教學的反思。課中內容的安排能否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能否通過合作學習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提高團結協作的意識,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其次是對課前準備的反思。教師通過課堂表現反思其課前準備,尤其是課前對成員分組以及小組分工,教師可以清晰地看出自己課前的調查是否全面,教師是否真正發揮了其主導作用。只有通過這樣全面的反思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改進合作學習的課堂建設,進而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全面發展。
三、合作學習課程評價
在合作學習中,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以往都是教師獨自完成評價,這樣會造成評價內容過于主觀。要保證其評價全面與有效,需要從教學前期準備到授課再到最終評價,教師與學生都應當全程參與,并且教學的評價體系區別于在校傳統授課時的評價體系,合作學習的評價應將關注點放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有團結合作的意愿,組內的交流情況以及發現問題和帶領組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評主要在小組內的互動、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意志品質三方面。教師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小組內的分工與參與完成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互評包括學生掌握動作技能的程度、小組內成員練習時的表現以及練習時是否認真等。
四、結語
體育教學是一項實操性強的課程,在進行高中體育課程時應當區別于一般教學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組員合作。通過分組合作的教學形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意志品質。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在分組合作學習與反思中進行有效結合,發揮其主導作用,為學生創造歡快、和諧的課堂環境。
參考文獻:
[1]劉越超.中小學體育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2.
[2]沈權.現代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05(7):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