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雪

摘 要:IBDP課程中化學內部評估論文的培養目標與我國《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對于探究學習的要求度契合。根據多年一線教學經驗,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做了一些提高我國高中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IBDP課程;化學;內部評估;科學探究能力
2017年新修訂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將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列為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中的兩個方面。對于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探究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探究學習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中,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課業探究能力。
一、理論訓練
在理論訓練部分,我們著重介紹撰寫一篇科技論文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如何調研與引用文獻,怎樣處理數據并且用Excel做圖表呈現數據,了解科技論文的語言特點。
二、實踐訓練
1.章節對應基礎實驗
在課程學習的同時貫穿基礎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幫助學生收集足量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以便得到結論,所以我們也把傳感器的使用貫穿在我們的實驗計劃中。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實驗基本操作的有效性,我們會從高一開始,在學期結束對一些重要的基礎操作進行實驗考試評估,分數計入學生最后的綜合評估。通過這樣的安排,我們發現學生對這些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有明顯提升。
2.分組進行實驗項訓練
在高一年級,學生已經進行了一部分基礎實驗的訓練,他們對實驗步驟的設計、數據處理與分析、誤差的分析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實踐。為了幫助他們逐步培養實驗探究的能力,將學生分成2~3組進行課題研究。
學生可以從課題庫中選擇研究課題,以小組為單位從文獻檢索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操作到數據處理與分析,再到實驗誤差的分析與實驗評價。最后他們要以個人為單位上交一篇跟內部評估相同標準的報告,作為此次任務的成果,教師會根據內部評估的評分標準進行打分,作為期末總評的一部分。
第四學科組跨學科課題研究IBDP化學的大綱中要求學生在第四學科中進行一項涉及化學、物理、生物或信息技術的課題研究。學生以4~6人為一組,提出感興趣的研究課題進行研究。在分組實驗訓練的基礎上,學生需要結合自己對生活與社會的感知提出課題,重在培養學生探索未知、勇于創新的意識。
經過這一系列的訓練,高二學生在第二學期開始著手自己的內部評估項目的時候,已經明顯有更強的方向性和目標性。從課題的選定,到實驗過程,到數據處理再到論文的撰寫,學生已經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這一切都是依托我們從高一年級開始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的訓練。今后我們還計劃與MYP(也就是IB的中學項目)進行合作,將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嘗試連貫起來,形成IB體系下的科學探究的連續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