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瑛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成為備受矚目的話題。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這表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新時代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代教育專家朱永新曾經說過: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實現家校合作共育,可以通過家校互動、親子共讀、新父母學校、家校合作委員會等形式,讓父母更多地參與學校生活,引領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聽障學生由于聽力損失,接受信息只能靠視覺,溝通不暢使得他們不愿與外界交流,家庭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我所教的聾校高中生來自全省各地,由于生活環境、教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學生的學業水平、性格特點各不相同。我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率先實施了“一生一案”的教學策略,所謂“一生一案”是從聽障學生的特殊需要出發,依據聽障學生個體差異提出來的,并對其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正與補償的個別化教學模式。其特點是尊重差異、適應差異、利用差異,注重對聽障學生個性的培養和潛能的發掘,最大限度地彌補其缺陷,促進其健康發展。
入戶家訪是“一生一案”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
家訪,是家庭訪問的簡稱,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決學生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它將教育的場所擴大到家庭,以影響原生家庭的教育思想來改變學生的行為意識。
被家訪的學生各具特色,其家庭也是不盡相同。家訪需要給每個學生每個家庭制定一套精準對接的教育方案,需要在家訪前設計好,在家訪中充分溝通,在家訪后繼續跟進,不斷調整,鞏固教育成果,可謂是“一家一案”。其具體過程如下:
一、家訪前明確目的,設計方案
在家訪前,我根據過往對家庭的了解和近期學生亟待解決的問題,明確家訪目的,設計家訪方案,做好家訪預設。
對于不愛學美術的A同學,要指導家長給予寬松的學習環境,多鼓勵、多贊美,再加上我為他準備的數字油畫,希望他能夠愛上美術。
對于“唯西美獨尊”的C同學,希望通過溝通交流,拓寬孩子對高校的選擇面,按梯度報考,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
10個孩子,10個目的,10套方案,“一家一案”,獨具特色。
二、家訪前準備好大量的材料
家訪帶去的資料主要包括近幾年各地高校招生簡章,學生期中期末單元考試的卷子。家訪中,依據孩子的不同特點,我給每個家長依照簡章做了細致的講解,解答了學生很多問題。
考試卷子在家長的心中都很神秘,他們覺得上面的題都看不懂,家訪中我聯系高考給家長講解了語文試卷,特別是幾個語文學困生的家長都表示非常歡迎,拿著卷子翻來覆去地看。
還有,在我的手機里儲存著大量學生的照片,我事先都做好了整理,挑選出有代表性的照片。看著孩子在校參加活動時的表現,看著孩子獲獎時的留念照,甚至是教室里發言、食堂里吃飯這樣平常而普通的照片,家長們都很感興趣,問東問西,慢慢的話題越來許多。
三、家訪中充分溝通,運用教育智慧處理突發事件
按照家訪設計,要與學生家長充分溝通,雙向交流,運用談話技巧,在自己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多啟發,多留白,讓家長也能有感而發,暢所欲言,在談話中指導家長的教育方法,達到家訪的目的。
另外,還要正確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比如,D同學爸爸因沒有辦下特困證而發牢騷時,我勸導他要理智面對,從學校在資助孩子這個角度化解緊張的氣氛,讓家訪得以順利進行。
四、家訪后繼續跟進,不斷調整,鞏固家訪效果
家訪不是萬能的,家訪后的跟進更加重要。了解了學生的家庭條件,指導了學生家長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教育并沒有結束。我在隨后的工作中,針對孩子的問題,進行個別化指導,再做進一步跟進工作。
比如,在C同學糾正了“唯西美獨尊”的觀念后,幫助他改變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才是教育的落腳點,讓孩子在進步中獲得成就感,才能更好地鞏固教育成果。
還有沉默的G同學,家訪后在家長的配合下剝去了羞澀的面紗,更需要老師在學校里為他創造更多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在鼓勵贊美中才會有更大的轉變。
“一家一案”式的家訪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重要紐帶,是增進家校關系和師生關系的重要橋梁,是提高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入戶家訪的指導方法比較靈活機動,便于進行,而且指導得比較具體,更具有針對性,是“一生一案”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
老師走進學生家里,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儀式感的行為,在面對面、和諧友好的氣氛中,以平等的姿態與家長交流,讓家長充分感受到重視和尊重,能更好地走進對方的心里。隨后的方法指導會更易于接受,家校合力會讓學生在統一呼應的氛圍中轉變思想,改正缺點,實現身心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