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鋒振
摘要:為了以更積極的狀態參與市場競爭,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在新形勢下,企業需要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對成本標準進行必要的規劃和設計,要在科學分析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建立合理且完善的目標成本體系,合理控制和節約企業成本。本文先探討了目標成本法的基本特點,然后對比傳統成本方法與目標成本方法的差異,最后分析目標成本法在企業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企業;成本管理;目標成本法
目標成本法以市場和廣大消費者的實際訴求為導向,從企業戰略出發,將成本管理和企業發展過程中所損耗的資源進行結合,設定企業的利潤計劃,實現對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該方法需要對供應商、制造商以及供應鏈進行全過程管理,覆蓋產品從前期規劃研發、中間生產、升級以及到后續淘汰的整個過程。
一、目標成本法的基本特點
概括地說,目標成本法的基本特點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堅持以消費者和市場需求為導向
目標成本法需要將消費者和市場需求作為基礎,用來確定產品的設計、價格體系以及成本控制目標,這是它的一個顯著特點。
(二)強調全過程、全方位以及全人員
全過程是指企業從前期產品方案的提出、投放市場至最終產品退出市場的整個過程。全方位指的是企業從生產管理到后勤保障,從質量控制到戰略管理,從員工培養到職責劃分等各個部分的工作、企業內外部價值鏈體系、競爭環境評估、供應鏈管理以及知識產權管理等。全人員是指在進行目標成本管理時,通過層層分解、逐級落實,保證所有員工都對目標成本的實現肩負責任。
(三)基于未來的成本管理
目標成本并不是對企業當下成本水平的必然體現,而是一種基于事先預期的成本管理辦法。所以,在使用目標成本法時,企業需要對自身所處的運營環境展開針對性分析,并考慮自身的發展規劃以及實際管理水平。
二、傳統成本方法和目標成本方法之間的有效對比
(一)制定基礎不同
目標成本法進行成本制定的基礎和前提是企業所獲得的市場信息以及必要的事前規劃,這就要求全體工作人員都必須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最大的努力,才能達成目標成本要求。但與之不同的是,傳統的成本管理方式是圍繞企業實際生產力以及管理基礎進行的。另外,目標成本法強調對市場信息的關注和高度重視,要在整個成本管理過程中保持持續性的關注。
(二)企業產品設計、實施的控制范圍存在差異
在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下,企業需要關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行為,尤其強調事中以及事后控制,但忽視了事前控制的關鍵性。而目標成本法將擁有獨立構成的產品作為目標,通過對產品運營的整個階段進行成本分析,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過程管理和監控。
(三)側重點不同引發的全過程管理
盡管目標成本法關注企業產品從規劃到淘汰的整個過程,但考慮到產品規劃到出品階段的個別環節對于產品的重要性,所謂的全過程管理也必然有所側重。倘若在產品制造階段對其進行設計修改,必然會增加成本,因此需要在這一階段進行成本的預演,讓產品包含對未來成本的推測和分析。以此為基礎,企業需要綜合考量過往的成本水平,進而制定出具有預見性、前瞻性的目標。
三、目標成本法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施環節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節奏的不斷加快,企業經濟業務所面臨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無論是原料的供應還是生產加工過程,無論是產品的生產還是交貨,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以及瓶頸。未來,目標成本法可以用于企業外部供應商、消費者以及下游經銷商等方向,但是因為這些因素的變化,導致其彼此之間產生利益沖突,最終影響目標成本的順利實施。因此,針對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沖突和問題,目標成本法的應用自然也面臨一定的挑戰。為了減少這樣的損失和影響,企業需要事先進行渠道的溝通以及交流,設計必要的方案,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二)員工壓力方面的問題
企業成本目標的制定離不開對消費者以及市場需求的考慮,而為了保障目標真正實現,企業需要對其進行分解和落實,確保每個員工的職責和使命能夠得到充分落地。在這樣一種條件下,很多企業員工所面臨的壓力和困難會更加突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會讓企業的成本目標始終被界定在較高的水準和維度上,如此可能會導致部分員工的不適應。除此之外,目標成本需要進行逐級分解和落實,確保落實到企業中每個員工的身上,因此企業在應用時需要考慮這方面的影響和制約,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減少員工的思想障礙,提高其工作積極性。
(三)時間控制方面的問題
因為目標成本法本質上是一種對于市場經濟的及時反饋,所以當市場信息出現波動和變化時,必然需要對成本目標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不可否認的是,意料之外的狀況往往會影響企業產品的開發周期以及時間跨度,導致企業運營管理成本增加。更為嚴重的是,很多產品都有時間方面的要求,一旦整個戰線過長就會影響到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其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中。因此,企業必須提前考慮到這類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考慮在怎樣的情況下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進。
四、目標成本法在企業中的實踐應用
本文以白酒生產企業為例,展開具體論述。作為傳統食品生產行業,白酒生產企業往往面臨品牌多、競爭激烈、香型多、種類多以及需求多等行業情形,而為了迎合行業發展的實際訴求,企業往往需要創新品類,并考慮到企業的收入以及利潤考核目標。
(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目標成本設計
企業需要結合市場需求以及定位,考慮內部多個產品的特點以及優勢,進行目標成本的設計。
1.針對產品進行目標成本規劃
對于企業而言,其需要從制度層面設置新品開發管理辦法,并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將總經理以及銷售、生產、財務和采購負責人全部納入其中。與此同時,企業在結合市場構想的基礎上,對其銷售的數量以及價格體系進行設定,并與相關職能部門展開溝通,完成整個產品開發的前期規劃。
2.產品目標成本設計
在計劃完成之后要進行相應的目標成本設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需要確保內部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展開合作,借助價值方程(主要利用產品的成本=產品售價-目標利潤指導體系)展開設計。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內部需要形成一個跨職能、跨部門的產品價格委員會,結合多方面力量,共同協作完成產品的成本設計過程。具體來說,企業在獲取目標成本規劃后,需要根據規劃設計的產品原型,將成本目標分解到具體的細節之處。比如,就白酒制造過程而言,白酒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其中直接材料又包括瓶、蓋、箱、包裝袋等,要針對其進行目標性的價值分析。根據價值分析的結果,企業需要將符合計劃的目標轉移計入下一個階段,對于不符合目標要求的部分進行改進。
3.產品設計和評價
企業在完成前兩個階段的任務之后,意味著產品進入最后的設計階段,需要進行相應的價值分析,要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完成基本性的設計。打樣之后,企業會轉入詳細的產品設計和試驗生產過程,此時需要關注的是生產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的潛在性產品問題以及成本評價,要保證外觀的設計以及生產能夠實現有效融合。
(二)核算成本差距
企業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必須對成本差額保持持續性的關注,目標成本是一種未來成本,其超越了企業的現有實際成本,企業現有的技術水平和設備情況與其存在一定的差距。針對這種差距,企業需要重視產品的規劃以及設計過程,借助科學的方法縮小這種差距。比如,在白酒生產企業中,人工目標成本以及實際成本之間存在差異,對此企業可以通過對不同產品、不同生產線上的工時、工序進行動態監控,再導入市場化機制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其潛能,減少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因此,企業可以通過加減產品工序來測算部分成本差額,進而生成企業的成本規劃目標。
(三)對目標成本展開控制
企業在完成目標設計之后,需要以科學的手段對產品的成本進行分解,并將分解的結果用以指導后續的整個生產過程,對成本進行管理和優化。通過分解最終產品成本,白酒企業形成作業目標和實際成本相結合的分析體系,有效降低企業成本。
(四)對目標成本的實施情況進行必要的跟蹤和評價
企業產品在進入最終的生產流程后,需要對其實施的結果展開必要的評定。企業內部評價監督需要分析產品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明確各個作業中心的成本目標完成情況,然后根據既定的考核評價標準,展開相應的考核、獎懲工作,不斷提高廣大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莊洪偉.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存在問題及控制優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5(23):191-192.